魯肅簡不欺君

《魯肅簡不欺君》是宋代詩人歐陽修寫的一篇文言文。

選自

筆記。宋代歐陽修作。二卷。凡一百十五條。歐陽修晚年辭官閒居潁州時作,故書名歸田。多記朝庭舊事和士大夫瑣事,大多系親身經歷、見聞,史料翔實可靠。書之體例略近李肇的《國史補》,所記如太宗知李漢超、仁宗恭儉、陳堯咨、賣油翁等,含意深刻。

歸田錄歸田錄

作者

歐陽修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魯宗道(魯肅簡公宗道)

魯宗道(966—1029),字貫之,亳州人。少年孤貧,生活於外祖父家。舉進士後,為濠州定遠尉,繼任海鹽縣令、歙州軍事判官司、遷秘書丞。天禧元年(1017)為右正言諫章,提了許多意見和建議,使宋真宗頗感厭煩。魯宗道對真宗說:“陛下任用我,僅僅是為了收到納諫的虛名嗎?我以身居其位而不實際幹事為恥辱,請皇上罷去我的官吧!”真宗大受感動,在金殿的牆上大書“魯直”二字,讓大家向他學習。後升任戶部員外郎,直龍圖閣。仁宗即位後遷戶部郎中兼判史部流內銓。在任期間,他對官吏的考察整理出標準,把考察的情況一條一條公布於殿廡之下。時章獻太后臨朝參政,當時有人上疏請立劉氏七廟。眾大臣認為不妥而不敢言。魯宗道直言勸阻,使章獻太后放棄了這一計畫。因魯宗道直言敢諫,被送個“魚頭參政”的外號,卒後謚“肅簡”。

原文

仁宗在東宮①,魯肅簡公宗道②為諭德③,其居在宋門外,俗謂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側,號仁和,酒有名於京師,公往往易服微行,飲於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將有所問。使者及門而公不在,移時乃自仁和肆中飲歸。中使④遽先入白,乃與公約曰:“上若怪公來遲,當托何事以對?幸先見教,冀不異同。”公曰:“但以實告。”中使曰:“然則當得罪。”公曰:“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嘆而去。真宗果問,使者具如公對。真宗問曰:“何故私入酒家?”公謝曰:“臣家貧無器皿,酒肆百物具備,賓至如歸。適有鄉里親客自遠來,遂與之飲。然臣既易服,市人亦無識臣者。”真宗笑曰:“卿為宮臣,恐為御史所彈。”然自此奇公,以為忠實可大用。晚年每為章獻明肅太后⑤言群臣可大用者數人,公其一也。其後章獻皆用之。

注釋

①東宮:太子住的地方。
②魯肅簡公宗道:魯宗道,諡號肅簡。
③諭德:太子從官,負責侍從贊諭
④中使:宮廷使者,指宦官。
⑤章獻明肅太后:宋真宗的皇后,真宗死後,以太后臨朝,後歸政仁宗,諡號章獻明肅。

翻譯

仁宗住在東宮,魯肅簡做諭德,他住在宋門外面,俗稱浴堂巷。有酒肆在它的旁邊,店號叫仁和酒肆,在京師很出名,魯肅簡常常換掉服裝在那裡飲酒。
一天真宗急忙召見魯肅簡,使者在門邊而公不在裡面。一段時間後魯肅簡從仁和酒肆回來,使者跟馬上他約定說:“真宗要是怪罪你來遲了,應該用什麼話來推託?希望(您)實現告訴我(一個藉口),憑藉(這個藉口)(我們給王回話時)不會出現差異。”魯肅簡說:“以實情告訴他。”使者說:“這樣的話要得罪的。”魯肅簡說:“飲酒,人之常情,欺騙國君,是君子的大罪狀。”使者嘆息著走了。真宗果然問使者,使者具體地像魯肅簡說地那樣對答。真宗問魯肅簡說:“為什麼擅自進入酒家?”魯肅簡道歉說:“臣家貧窮沒有器皿,酒肆什麼都具備,賓去到好像回家一樣,正好有鄉里親客從遠方來,於是跟他們飲酒。然而臣已經換掉衣服,也沒有認得我的人”真宗說:“你是宮裡的官,恐怕會被御使(各官)彈劾。”然後從此認為他是奇人,忠誠實在可以重用。晚年每次對章獻明肅太后說群臣中可重用的多數人,他也在其中。之後章獻都任用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