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米詩選

父親去世後,魯米在1231年繼承父業,成為一名伊斯蘭教的學者。 Tabriz)的苦修僧人,魯米27歲時與沙姆士相遇,生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在這部鴻篇巨製中,魯米將蘇菲教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出來,更易於蘇菲們的理解和記憶。

內容介紹

根據蘇聯譯本譯出的十一首詩。包括篇幅較長的《喀斯文人和理髮師的故事》等。

作者介紹

魯米出生於1207年9月30日。他父親是一位有學識的神學家。為了躲避當時蒙古帝國的入侵,他們全家逃往麥加,在穆斯林地區幾經輾轉之後,最終在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空雅(Konya, Anatolia)定居。
魯米自幼受父親的教育和薰陶,在伊斯蘭教神學、哲學和文學等方面打下堅實的功底。父親去世後,魯米在1231年繼承父業,成為一名伊斯蘭教的學者。
將他引入神秘主義之門的人是一個名叫大不里士的沙姆士(Shamsi of Tabriz)的苦修僧人,魯米27歲時與沙姆士相遇,生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用魯米自己的話來說:“我從人類身上看到了從前認為只有在真主身上才有的東西”。他開始成為一位神秘主義詩人。
八年之後,沙姆士去世。為了紀念這位摯友,魯米創立了蘇菲派的“莫拉維教派”,也即西方所熟知的“鏇轉的苦修僧”(Wirling Dervishes)。
魯米在生命的最後十三年中,創作了詩歌巨作——敘事詩集《瑪斯那維》(Mathnawi),共六卷,五萬一千餘行。在這部鴻篇巨製中,魯米將蘇菲教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出來,更易於蘇菲們的理解和記憶。整部詩集都是由魯米口述、他的學生胡珊聽寫而成。
《瑪斯那維》被譽為“波斯語的《古蘭經》”。詩集取材廣泛,內容異常豐富,以寓言、傳奇和故事的形式傳達了神秘的蘇菲教派的哲學和宗教思想,被譽為“知識的海洋”。
《瑪斯那維》第六卷最後一個故事,在講述到一半時戛然而止,顯然,魯米還沒有來得及講完他的故事。
他於1273年12月17日去世。此後,每年的這一天就成了蘇菲們慶祝的節日,他們把這一夜稱為“合一之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