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縣誌

管理機構 農業管理 管理機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方誌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2月1日)
精裝: 123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1921147
條形碼: 9787801921147
尺寸: 26 x 19.8 x 6.6 cm
重量: 2.6 Kg

作者簡介

王學貴,1949年生,軍人出身,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編輯職稱。魏縣東代固村人,現任魏縣人民政府方誌辦、地名辦主任。先後主編了《魏縣交通志》、《交通年鑑》等。指導參與編寫了魏縣《財政志》、《郵電志》、《縣社志》、《斗門村志》、《對外貿易常識》等書。在報刊、雜誌發表作品百餘篇。現為《中國國情調研工作部》調研員,《中國鄉鎮概況編輯部》、《中國地名大辭典》特約編輯,《南方國際專記中心》編委,《北京炎黃文化研究會》會員,《北京燕圖聯文化發展部》特約作家,《河北省方誌學會》會員,《邯鄲市地名學會》理事,《邯鄲市作家學會》會員,全國政協魏縣第五屆政協委員,魏縣華夏龍鄉旅遊開發辦副主任等。

內容簡介

《魏縣誌》內容簡介:國有國史,縣有縣誌。方誌是歷代統治者“鑒覽得其要,發施得其宜”的工具書,故一直為歷代執政者所重視。由於歷史原因,魏縣自清雍正六年(1728)以來,間隔近300年沒有縣誌。為補史之缺,魏縣人民政府於1985年成立修志機構,1991年底正式投入運作。縣誌辦的同志們不計功名利祿,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不辭勞苦,不分寒暑,晝寫夜讀,以苦為榮,五易編目,八改志稿,終於完成了這一龐大的文字工程,填補了魏縣近300年無志的空白,為魏縣的文化建設作出了不朽貢獻,歷史將不會忘記數年為之奮鬥的同志們。

目錄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第一卷 建置區劃
第一章 建置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隸屬沿革
第三節 境域變遷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明清區劃
第二節 民國區劃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劃
第三章 城鎮鄉村
第一節 縣城
第二節 鎮
第三節 鄉
第四節 村
第二卷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土壤
第一節 土壤種類、面積分布
第二節 土壤性質
第三章 河流
第一節 漳河
第二節 衛河
第三節 古河道
第四章 氣候物候
第一節 氣候
第二節 物候
第五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水資源
第二節 植物資源
第三節 野生動物資源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旱災
第二節 水災
第三節 風災
第四節 雹災
第五節 震災
第六節 蟲災
第三卷 人口
第一章 人口狀況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人口密度
第三節 鄉鎮人口
第四節 人口變動
第二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民族構成
第二節 性別構成
第三節 年齡構成
第四節 文化構成
第五節 職業構成
第三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政策
第二節 措施
第三節 節育技術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四章 人口管理
第一節 戶籍管理
第二節 人口普查
第五章 家庭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 家庭結構
第三節 家庭管理
第四節 家庭稱謂
第五節 遺產繼承
第六章 姓氏
第一節 姓氏錄
第二節 部分姓氏源流
第四卷 經濟綜述
第一章 經濟制度
第一節 農業經濟制度
第二節 工商業經濟制度
第三節 經濟制度改革
第二章 經濟發展概況
第一節 計畫經濟時期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
第三節 改革開放時期
第三章 農村結構調整
第四章 居民生活
第一節 農民生活
第二節 職工生活
第三節 公職人員生活
第五卷 農業
第一章 農業體制
第一節 土地私有制
第二節 農村生產合作社
第三節 三級所有隊為基礎
第四節 土地承包聯產計酬
第二章 結構與布局
第一節 耕地結構
第二節 農業區劃
第三章 農作物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經濟作物
第三節 蔬菜種植
第四章 農技農藝
第一節 土壤改良
第二節 耕作制度
第三節 農作物栽培
第四節 良種培育
第五節 病蟲害防治
第六節 農技培訓
第五章 農業機具
第一節 機具沿變
第二節 動力機具
第三節 耕作機具
第四節 播種機具
第五節 收穫機具
第六節 植保機具
第七節 排灌機具
第八節 農產品加工機具
第九節 運輸機具
第六章 農業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勞動管理
第三節 財務管理
第四節 收益分配
第六卷 林業
第一章 林業資源
第一節 林木種類
第二節 林地面積
第三節 林木蓄積量
第四節 林業產品
第二章 植樹造林
第一節 育苗
第二節 四旁植樹
第三節 營造片林
第四節 營造速生豐產林
第三章 林木病蟲害防治
第一節 種類
第二節 措施
第四章 林業科技
第一節 科技隊伍
第二節 科技運用與推廣
第五章 林木管理
第一節 經營管理
第二節 管理機構
第七卷 鴨梨
第一章 鴨梨發展
第二章 栽培與管理
第一節 規劃
第二節 栽植
第三節 育苗
第四節 嫁接
第五節 修剪
第六節 授粉
第七節 疏花疏果
第八節 病蟲害防治
第九節 土壤管理
第十節 經營管理
第十一節 經濟效益
第三章 銷售貯存加工
第一節 銷售
第二節 貯存
第三節 加工
第四章 鴨梨科技
第一節 科技隊伍
第二節 科技服務
第三節 科技承包
第四節 梨樹科研
第八卷 水利
第一章 防洪工程
第一節 堤防
第二節 河道治理
第二章 除澇工程
第一節 老沙河系統
第二節 魏大館系統
第三節 小引河系統
第四節 冀豫邊界系統
第三章 渠灌工程
第一節 民有渠灌區
第二節 軍留灌區
第三節 東風渠
第四節 其它渠系
第五節 揚水站
第六節 蓄水閘
第四章 水井工程
第一節 磚井
第二節 機井
第三節 機井分布
第四節 機井配套
第五節 鑽井機具
第六節 機井修理與防滲
第五章 防汛抗旱
第一節 防汛
第二節 抗洪
第三節 抗旱
第六章 經營管理
第一節 灌區管理
第二節 機井管理
第三節 堤防管理
第四節 水政管理
第五節 綜合管理
第六節 投資與效益
第七章 機構
第一節 縣級機構
第二節 區鄉(鎮)機構
第三節 臨時機構
第九卷 畜牧水產
第一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畜禽種類
第二節 飼料飼草
第三節 畜禽飼養
第四節 疫病防治
第五節 技術推廣
第二章 水產業
第一節 水產種類
第二節 水產養殖
第三章 機構
第一節 局屬機構
第二節 基層機構
第十卷 工業
第一章 所有制
第一節 私營企業
第二節 縣辦集體企業
第三節 國營企業
第二章 產業門類
第一節 建築材料業
第二節 修造業
第三節 紡織服裝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