魍魎魑魈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基本信息

有關“魑魅魍魎”的最早出處:

左傳 宣公三年》: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chī
<名>
(形聲。從鬼,離聲。本義:精怪名)
傳說中的山神 【mountain god】
始經魑魅之塗,卒踐無人之境。——孫綽《游天台山賦》
又如:魑魅(古代傳說中山神和精怪,能作祟禍人。泛指壞人);魑魅魍魎(本為山怪水神,引申為各式各樣的壞人)
泛指鬼怪 【demon】。如:魑祟(鬼怪)


mèi
<名>
(形聲。從鬼,未聲。本義:迷信傳說中的精怪) 同本義 【evil spirit;demon】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鮑照《蕪城賦》
又如:魑魅(傳說中指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鬼魅(鬼怪);魅虛(老怪鬼魅名)

wǎng
<名>
(形聲。從鬼,罔聲。本義:魍魎) 同本義 【demond and monsters】。如:魍魎混沌(鬼迷心竅的糊塗蟲);魍魅(山川木石的精怪)


liǎng
——“魍魎”(wǎngliǎng):傳說中的怪
魑魅魍魎,指各種山神水怪,引申為各式各樣的壞人

發展

原本他們是傳說中的四小鬼!但到了後來就延伸到了更多的鬼怪形象《法華經》中的解釋如下:魑魅 chīmèi 泛指山中害人精怪 魑魅魍魎魍魎 wǎngliǎng 泛指山中害人精怪 魑魅魍魎《神魔列國志》中的解釋如下:“魈和魃如何區別?”“魑即山魑,是山內木石之怪。魃,旱神也。神異經雲;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而目在頂上,行走如飛,所見之國人早,赤地千里。““試問魑魅魍魎是什麼東西?”“魑,山神獸形;魅即怪物也。魑轄,山林之神怪,幽壑深谷異氣所生。魍魎,川澤之精物。總之,魑魅魍魎,山林川澤之邪神,均有害於人。”“請問“夜叉”是何種鬼物?”“夜叉者,捷疾鬼也,又名藥cha,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空,三在天,俗稱飛天夜cha。”魑魅魍魎的傳說在中國遠古就有了—— 大約四千多年以前,炎黃二帝爭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後,做了黃帝的一名隨從,後來找機會逃了出來,回到炎帝的身邊去,力勸炎帝重起戰事,洗雪阪泉之恥。但是,炎帝已經年邁力弱,又不忍因自己發動戰爭而讓百姓遭殃,沒有聽從蚩尤的建議。蚩尤只好去發動他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率領大軍,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發起了挑戰。黃帝聽到蚩尤發動大軍也不禁大吃一驚,他想施以仁義感化蚩尤,但蚩尤並未被感化,雙方在逐鹿展開了大戰。蚩尤使用魔法,擺出了毒霧陣,把黃帝的軍隊圍困起來。但是,黃帝駕著謀臣風后發明的指南車,指揮軍隊衝出了毒霧陣。蚩尤又派魑魅魍魎去作戰,黃帝則叫兵士們用牛角軍號吹出了龍的聲音,嚇跑了這些鬼怪們。 魑魅魍魎不管在古時還是現在都是指一些雜牌小妖。但傳到日本反而變有名了,據說魑魅魍魎專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紅身、尖耳、頭長角為主要特徵,日本民間傳說在荒野無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長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魎,都是木、石、禽、獸變的
魑魅:古代傳說中山澤的鬼怪。《左傳文公十八年》有“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的記載,杜預注曰:魑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辭海》P211)
而“魑”這種東西,則比“魅”要複雜一點。
《辭海》中解釋,魑,是一種無角的龍——這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騰蛟真人,但騰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說文》中又說,“魑,若龍而黃”。既然“若龍”,那就不是龍了。
於是,又有人註解,魑是一種獸形的山神,鄭玄則乾脆說了這么一句:“魑,猛獸也。”
 但魑是一種像龍的東西總不會有錯,在對“彲”的解釋中,有《史記》可以為證,《史記 齊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龍非彲”。
魍魎”除了寫法多一點之外,含義也不算少。
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層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無所依的樣子”,前者在《莊子》里還有個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賦》中也有提及。(參照《王力古漢語字典》P1739)
至於後者,《淮南子 覽冥訓》中有個我很喜歡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魍魎,嚴格地說,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國語 魯語下》說,“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兩。”
“夔”這種東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說,至少“罔兩”已經有了下落——罔兩——魍魎者,繡山萬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