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洞簫藝術

高陵洞簫藝術

關中平原腹地,有一個被稱為“白菜心”的地方,這裡的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涇河、渭河在這裡匯聚在了一起,於是就有了著名的“涇渭分明”的景觀,這裡就是西安市的高陵縣。高陵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豐富的區縣,高陵洞簫、高陵曲子、高陵民間花燈紙紮技藝、韓氏骨外傷和製藥技藝都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非遺項目相比,高陵的洞簫多了幾分傳奇和神秘的色彩。

概述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關中平原腹地,有一個被稱為“白菜心”的地方,這裡的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涇河、渭河在這裡匯聚在了一起,於是就有了著名的“涇渭分明”的景觀,這裡就是西安市的高陵縣。高陵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豐富的區縣,高陵洞簫、高陵曲子高陵民間花燈紙紮技藝、韓氏骨外傷和製藥技藝都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非遺項目相比,高陵的洞簫多了幾分傳奇和神秘的色彩。

高陵洞簫高陵洞簫
神奇傳說:他的簫聲讓狼著迷嚴格說起來,高陵洞簫應該叫做胡道滿洞簫,上世紀七十年代,胡道滿這個名字在整個高陵縣乃至省城西安都赫赫有名,正是他把洞簫藝術發揚光大。“老輩人傳說,胡道滿經常對著井口連續吹簫,其簫聲甚至在五六里之外都能聽到,他的唱片至今保存在西安音樂學院的音樂資料室中呢。”
洞簫藝術,提及高陵縣這位昔日的名人,高陵文化館副館長吳英說起來依然是非常自豪。其實胡道滿的祖上不是陝西人,他的父輩在清同治年間從湖北逃荒至渭河以南安居,而胡道滿的父親後來就定居在了高陵縣的耿鎮。在胡道滿洞簫藝術生涯中,有三個人對他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父親胡學忠是一個精明能幹的人,因而家庭富裕,給了胡道滿很大學習空間。胡學忠又是一個忠實的戲迷,並會雕刻製作皮影,吹簫是他的看家本領;胡道滿幼年就讀於當地秀才景春林私塾,景春林在文化知識上給予了胡道滿很大的幫助;鄰居劉天昌是一個特別愛唱曲子的人,經常和胡道滿一起逢年過節在廟會上表演。在這三個人的幫助下,胡道滿開始了自己的吹簫生涯。吳館長告訴記者,胡道滿在高陵是個帶些神秘色彩的人物,坊間盛傳他留著長鬍子,不愛說話,唯一的愛好就是吹簫。只要一有閒暇,就會拿起簫,悠遠的簫聲傳開,周圍的人也都放下手裡的農活靜靜地聽他吹簫。“聽說他20歲那年,為了更好地運用氣息,對著井口吹奏,聽其回音,反覆改進,一個秋夜,當他沉醉地吹奏時,忽然發現一隻老狼臥在不遠處,也在聚精會神地品味他的簫聲。”

簡介

胡道滿(1909——1978)高陵縣耿鎮西村人,祖籍湖北省鄖西縣,清同治年間父輩逃荒至渭河以南安居。在胡道滿洞簫藝術生涯過程中有三個人對其產生了重要影響:
..
其父胡學忠是一個精明能幹的人,因而家庭富裕,給了胡道滿很大學習空間。胡學忠又是一個忠實的戲迷,並會雕刻製作皮影,品簫和吹簫都是他的看家本領;胡道滿幼年就讀於景春林的私塾,他在文化知識上給予了胡道滿很大的幫助;鄰居劉天昌是一個特別愛唱曲子的人,經常和胡道滿一起逢年過節在廟會上表演。1931年夏,國民十七路軍38軍師長耿景惠,親自接他到三原縣獻藝;1933年,胡道滿到易俗社獻藝,後每開場之前易俗社都用簫音做前奏;1955年,應邀參加“全國民眾業餘音樂舞蹈觀摩演出會”,榮獲個人特等獎,並受到國家主席劉少奇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中國唱片廠將曲目《苦中樂》和《大金錢套柳生芽》灌注成唱片,轟動樂壇,流行國內外。原唱片至今還被保存在西安音樂學院的音像資料室內。胡道滿在洞簫技藝上有所發展,能用洞簫充分的表達秦聲,傳達秦韻,他所獨創的“雙音代唱”和“喉音”兩種吹奏技法豐富了中華音樂文化寶庫。“雙音代唱”吹奏法是把秦腔唱法的彩腔唱聲和簫吹奏運氣巧妙融合在一起,然後注入簫管,而發出的音樂效果,使洞簫低沉的聲音突然放大,讓聽者產生錯覺,如嗩吶渾厚響亮,形成多支洞簫合奏的希聲,又恰似梆笛聲和板胡聲一樣豪邁粗獷,具有強烈的穿透震撼力;喉音就是在吹簫的同時,喉嚨同時發聲,“吼”唱一個旋律,與簫聲形成和聲,給人一種邊吹邊唱的感覺,顯得格外的雄厚有力。胡道滿洞簫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理論和優秀的傳統演奏技法,把蕭從單一的伴奏樂器中剝離而成為獨奏樂器,變傳統的低沉、蒼涼、綿長的演奏為宏亮、明快、歡樂的演奏,其簫音婉轉悠長、醇厚有力、圓潤清揚、美妙動聽。
挖掘、整理、蒐集胡道滿洞簫技藝,對於豐富民間民俗音樂,發展原生態吹奏技法有著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新農村文化的建設,和諧社會的推進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歷史淵源

胡道滿,高陵縣耿鎮西村人,生於農曆1909年,1978年病故,享年69歲。祖籍湖北省鄖縣,清同治年間父輩逃荒至渭河以南安居。胡道滿系胡學忠二兒子。胡學忠不僅是一個忠實

..

的戲迷,還能雕刻製作皮影,品簫和吹笛,他對胡道滿的影響頗深;胡道滿幼年就讀於鄰居景春林家的私塾,他對胡道滿的學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同時鄰居劉天昌也特別喜愛唱曲子戲,逢年過節趕廟會他們經常在一起表演;胡道滿之所以能日日品簫、取得進步不只是受這三個人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得力於勤勞能幹的父親和富裕的家庭。1914年,胡道滿15歲時,在涇陽塔頂,一曲《繡荷包》和《苦中樂》吸引了塔上下所有的遊人;20歲的胡道滿為了更好地運用氣息,常常蹲在井邊,對著井口吹奏,聽其回味,反覆改進。有一次秋夜,當他津津有味的入迷於品簫時,不知不覺竟然有一隻老狼臥在離他不遠處,也在聚精會神地品簫。渭南、臨潼、長安、高陵、涇陽和三原等地,慕名者絡繹不絕;1931年夏,十七路軍38軍師長耿景惠,親自接他到三原縣獻藝;1933年,胡道滿年過24歲,朋友(商人)耿振榮約他到西安獻藝,在易俗社門前,一曲簫聲,使劇場外觀眾蜂擁而觀,劇社負責人見此狀,便邀請胡道滿到易俗社內獻藝;建國後,胡道滿的藝術成就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縣文化館讓胡道滿多次參加縣組織的演出活動。1955年,渭南地區和陝西省舉辦民間藝術表演觀摩大會,胡道滿以數曲洞簫演奏獲得了一等獎和省級甲等獎。隨後,由省文化廳組團赴京,參加“全國民眾業餘音樂舞蹈觀摩演出會”,榮獲終生最高獎——洞簫演奏個人特等獎。觀摩演出結束後,中央文化部組織評選最佳節目,給中央首長和國際友人做專場演出。曲目《苦中樂》和《大金錢套柳生芽》又高居榜首被選中。演出後,受到國家主席劉少奇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中國唱片廠將曲目《苦中樂》和《大金錢套柳生芽》灌注成唱片,轟動樂壇,流行國內外。唱片至今還被保存在西安音樂學院的音樂資料室內,成為樂壇傳世之曲。充分的顯示了胡道滿洞簫技藝的超凡水平和不可磨滅的藝術魅力。

基本內容

洞簫是中國民間流傳下來的古老吹奏樂器之一,胡道滿洞簫其吹奏技法在全省內極為罕見。

..

一、演奏技法

..

胡道滿在《苦中樂》、《大金錢套柳生芽》和自創的《孔子哭顏回》等曲牌中運用到喉音、滑音、打音、氣顫音、疊音、雙音代唱等技法,增強了洞簫的表現力,豐富了洞簫文化的內容。尤其是胡道滿獨創的“雙音代唱”和“喉音”兩種吹奏技法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雙音代唱”吹奏法是採取秦腔唱法的彩腔唱聲和簫吹奏運氣巧妙融合在一起,然後注入簫管,而發出的音樂效果,使洞簫低沉的聲音突然放大,使聽者產生錯覺,如嗩吶渾厚響亮,形成多支洞蕭合奏的希聲,又恰似梆笛聲和板胡聲一樣豪邁粗獷,具有強烈的穿透震撼力;喉音就是在吹簫的同時,喉嚨同時發聲“吼”唱一個旋律,與簫聲形成和聲,並增大了給人一種邊吹邊唱的感覺,格外的雄厚有力。
胡道滿吹奏的《苦中樂》和《大金錢套柳生芽》是傳統曲調中的精華部分。《大金錢》與《柳生芽》本是秦腔中的兩個曲牌,是秦腔中的祭祀樂曲。胡道滿把兩段樂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由於胡道滿的吹奏悅耳動聽,充分表現了秦之聲,傳達出了秦之韻,因而比唱秦腔更受歡迎。

..

胡道滿在《孔子哭顏回》中運用的喉音和雙音代唱吹奏獨具一格,似秦腔中的哭唱。簫聲嗚嗚,如泣如訴。奏出的悲壯樂曲《柳生芽》動情處似多支洞簫合奏,又恰似梆笛聲和板胡聲一樣豪邁粗獷,具有強烈的穿透震撼力。胡道滿還可用簫模仿飛禽走獸的鳴叫,能以假亂真,用簫與任何樂器(包括打擊樂器)合奏而不失簫聲。
二、典型曲牌
胡道滿洞簫的曲牌有:《苦中樂》、《雁落沙灘》、《百鳥朝風鳳》、《大金錢套柳生芽》、《孔子哭顏回》、《官譜》、《柳生芽》、《麻鞋底》、《繡荷包》、《三娘教子》、《三回頭》、《古城會兄》。

基本特徵

1、胡道滿洞簫技藝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理論和優秀的傳統演奏技法,把蕭從單一的伴奏樂器中剝離而成為獨奏樂器,變傳統的低沉、蒼涼、綿長的演奏為宏亮、明快、歡樂的演奏,使其高音區明亮、中音區沉悶、表現力豐富獨具特色。

..

2、胡道滿獨創的“雙音代唱”和“喉音”兩種吹奏技法豐富了中華音樂文化寶庫,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雙音代唱”吹奏法是採取秦腔唱法的彩腔唱聲和簫吹奏運氣巧妙融合在一起,然後注入簫管,而發出的音樂效果,使洞簫低沉的聲音突然放大,使聽者產生錯覺,如嗩吶渾厚響亮,形成多支洞簫合奏的希聲,又恰似梆笛聲和板胡聲一樣豪邁粗獷,具有強烈的穿透震撼力;喉音就是在吹簫的同時,喉嚨同時發聲“吼”唱一個旋律,與簫聲形成和聲,並增大,給人一種邊吹邊唱的感覺,格外的雄厚有力。
3、胡道滿吹奏的《苦中樂》和《大金錢套柳生芽》是傳統曲調中的精華部分。《大金錢》與《柳生芽》本是秦腔中的兩個曲牌,是秦腔中的祭祀樂曲。胡道滿把兩段樂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由於胡道滿的吹奏悅耳動聽,充分表現了秦之聲,傳達出了秦之韻,因而比唱秦腔更受歡迎。
4、胡道滿在自創的《孔子哭顏回》中多處運用喉音、滑音、打音、氣顫音、疊音、雙音代唱等技法,增強了洞蕭的表現力,豐富了洞簫文化的內容。
5、胡道滿可用簫模仿飛禽走獸的鳴叫,能以假亂真,還可用蕭與任何樂器(包括打擊樂器)合奏而不失簫聲。比如可運用滑音、疊音、打音、顫音、雙音和喉音等技巧對多種飛鳥的鳴叫聲做了形象、逼真的摸擬,以借喻人們在生活中的各種情景;運用多指顫音技法模仿了人的笑聲和哭聲,使樂曲更具生活氣息。

主要價值

一、學術價值:胡道滿洞簫藝術魅力超凡,演奏技法獨特,在全省實屬罕見,對於洞蕭演奏藝術的促進和民族音樂的發展有著卓越的貢獻。有利於中國民間音樂史料的積累,對於保護民間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

二、實用價值。發掘、搶救、保護胡道滿洞蕭技藝,對高陵縣乃至全西安市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文化科學水平和素質,對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社會現實意義。

瀕危狀況

一、胡道滿洞簫技藝,經過近四十年的湮沒,僅僅是人們口頭流傳的趣事。2005年在普查非遺時,傳人只有兩人,一個是胡道滿的侄兒胡永漢,已六十多歲,一個是胡道滿的孫子胡天民,也已五十多歲,因家境貧寒忙於生計,使這門民間絕技處於靜態消亡狀態。

..

二、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人們忙於經營生計,沒有時間去背念曲譜、學習吹、拉,彈樂器,產生於農耕時代悠長緩慢的音樂,尤其難度較大的洞簫技藝,也即將面臨著被社會淘汰的危險。隨著娛樂方式的多元化,曲子已很少能吸引青年人的興趣。故,後繼乏人。這種情況在民族樂器、音樂、歌舞的展示中表現最為突出。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一、2006年——2008年,高陵縣文化館對胡道滿洞簫技藝進行了普查、蒐集、整理及建檔工作。
二、對胡道滿所吹奏的洞簫曲目進行了譜曲工作。

..

三、成立了高陵縣胡道滿洞簫藝術研究協會。
四、對胡道滿洞簫藝術進行了傳承保護工作。
資金投入情況:
一、2006年——2008年,高陵縣文化館對胡道滿洞簫技藝進行了普查、蒐集、整理及建檔工作,投入資金3000餘元。
二、2008年為申報胡道滿洞簫為市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投入資金2萬元。
三、為成立組建胡道滿洞簫學習班,已投入資金1萬元。
四、為開展胡道滿洞簫藝術研討,累計投入資金1萬元。廣泛蒐集資料,譜曲譜、灌注音帶。
保護內容:
一、對胡道滿洞簫藝術傳承人進行了登記建檔工作。
二、編輯出版《苦中樂》和《大金錢套柳生芽》曲譜。
三、對胡道滿洞簫演奏中的“雙音代唱”和“喉音”演奏技法進行更深一步的挖掘整理研究。
四、對擁有胡道滿洞簫技藝的傳承人進行適當的生活補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