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曲子

高陵曲子

高陵曲子的唱詞方言性、口語性極強。最大特點就是不避方言口語,即興而起、即景而歌、即情而寄,愛恨情仇溢於言表。既有民間俗曲的質樸,又不失浪漫、狂野的情調。其語言通俗、潑辣,富有北方民族粗曠、豪放的特點。又能傳送出濃濃的民間生活氣息.高陵曲子從結構形式上可分為大曲和小曲。大曲基本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或一個大的片段。小曲是某種感情的訴說,或表現人的喜怒哀樂,或表現人的悲傷情愁。高陵曲子的唱詞,有整齊排列的、有長短句組合的,曲子詞是隨藝人意識流動而唱補的即興之作,極具民間性和自賦性。

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高陵曲子起源於清鹹豐年間,在民國時期極為隆盛,解放後曾一度蕭落。近幾年,漸有復甦。主要分布在高陵縣姬家管委會枸杞趙村、藥惠管委會中王村、張卜鄉原後村。
..

高陵曲子簡單易行,不講究舞台,不追求燈光,七八個人,扎個堆,圍個灘,手執二胡、三弦、四頁瓦、板胡等自製樂器,便可自伴自唱,是流傳在民間的原生態的以坐唱為主的傳統曲藝形式。
高陵曲子曲調豐富,在民間老藝人當中傳有:“七十二大調、三十六小調”之稱。最常用、最基本的四個大調是:“月調、背弓調、五更調和金錢調”。運用在演唱中,既可單曲演唱,也能多曲套唱。但是,套曲聯唱有一個嚴格的演唱套路,一般規律是:“月調起月調落”、“月調背弓起,背弓月調落”、“五更調起月尾調落”。
高陵曲子的唱詞方言性、口語性極強。最大特點就是不避方言口語,即興而起、即景而歌、即情而寄,愛恨情仇溢於言表。既有民間俗曲的質樸,又不失浪漫、狂野的情調。其語言通俗、潑辣,富有北方民族粗曠、豪放的特點。又能傳送出濃濃的民間生活氣息。
高陵曲子從結構形式上可分為大曲和小曲。大曲基本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或一個大的片段。小曲是某種感情的訴說,或表現人的喜怒哀樂,或表現人的悲傷情愁。高陵曲子的唱詞,有整齊排列的、有長短句組合的,曲子詞是隨藝人意識流動而唱補的即興之作,極具民間性和自賦性。

基本內容

曲子,又稱清曲,是一種古老的以坐唱為主的民間曲藝形式,在關中又有“迷糊曲子”和“板凳戲”之稱。曲子在陝西各地民間傳唱。高陵曲子起源於清鹹豐年間,隆盛於民國時期。近30年來,跌於低谷,處於頹廢階段。高陵曲子的表演形式以坐唱為主,不講究舞台,不追求燈光。七八個演員,
..
扎個堆,圍個灘,各執三弦、二胡、板胡、斗嗡、四頁瓦、碰鈴等樂器,便可自伴自唱,開展自娛自樂活動。凡是在場的老藝人大都有一專多能,身懷多種技藝。高陵曲子曲調極為豐富,在民間老藝人當中傳有:“七十二大調、三十六小調”之說法。最常用、最為基本的四個大調是:“月調、背弓調、五更調和金錢調”,月調又分:“硬月調、軟月調、月尾調”;背宮調又分為:“前背弓調和後背弓調”;五更調又分為:“硬五更調、慢五更調和五更一串鈴”;金錢調又有大金錢、反金錢和跌落金錢調之區分。除此之外慣用的大調還有:“五更鳥、一點油、樂江、湘江、哭道情、放風箏、琵琶調、十里堆、司片、海調、滿江”等等。小調曲牌也同樣豐富多彩,有:“西京、崗調、緊訴、慢訴、長城、採花郎、一串鈴、銀紐絲、連相、定崗、勾調、船調、小妹子腳和鬧活調”等等。有了這些豐富的大、小調式,老藝人們在演唱過程中,轉換靈活,唱起來纏綿、婉轉,耐人回味。高陵曲子的曲調在演唱當中,具有極強的表達性,例如:演唱敘事類的《雙官誥》或《全家福》,運用京調,就酣暢淋漓。演唱抒情性的《五更鳥》和《陰功傳》,運用五更調式演唱,則更能表達出人豐富的思想情感,其淒婉、哀怨的情感,則會宣洩得淋漓盡致。如果運用崗調演唱《渡林英》,其熱鬧的場面,歡快的劇情,則展現得恰如其份。
..

高陵曲子即可單曲演唱,又可多曲聯唱。演唱起落中間根據曲目的需要,可套唱多個曲調。但是,套曲聯唱有嚴格的演唱套路,一般規律是:“月調起月調落”;“月調背弓起,背弓月調落”、“五更調起月尾調落”。
高陵曲子的劇目繁多,其內容異彩紛呈。有反映歷史故事的,有敘述愛情故事的,但更多的則是反映農村生活題材。其特點是不避方言口語,即興而歌,即情而唱,愛恨情仇溢於言表,傳遞出了濃厚的民間現實生活氣息,故最易為老百姓所接受。
高陵曲子老藝人自編自唱的劇目有:《螞蚱靈》、《髒婆》和《賣柿子》。演唱的傳統劇目有:《玲瓏塔》、《朋友曲》、《出關》、《刺目勸學》、《小姑賢》、《隔門賢》和《寡婦戀愛》等等。

主要特徵

高陵曲子的主要特徵簡要地可概括為三點:
..

1、高陵曲子方言性極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避方言土語,即興而起、即景而歌、即情而寄,愛恨情仇溢於言表,體現在一個俗字上而通俗淺近,既保留了民間俗曲的質樸,同時又具有自然、浪漫、狂野的情調。其語言通俗、潑辣,具有北方民族粗曠、豪放的特色,又傳送著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
2、高陵曲子從結構形式上可分為大曲和小曲。大曲基本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或一個大的片段。小曲一般沒有故事,是某種感情的訴說,或表現人的喜怒哀樂,或表現人的悲傷情愁。
3、高陵曲子的唱詞,有整齊排列的、有長短句組合的,曲子詞是隨藝人意識流動而唱補的即興之作,極具民間性和自賦性。

相關製品及其作品

高陵曲子伴奏常用的樂器有:三弦、二胡、板胡、斗嗡、四頁瓦、梆子、碰鈴和碟子。文場以三弦作為主奏,二胡、板胡、斗嗡、為副奏;武場以四頁瓦為主奏,梆子、碰鈴、碟子為副奏。

傳承譜系

高陵曲子起源於清鹹豐年間,距今已有151年的傳承歷史。第一代傳人孫金元,1857年出生,高陵縣崇皇人。
..
據本次普查資料得知:孫金元是已知高陵曲子在縣境內傳唱的第一代代表人物,在高陵民間有“曲子師祖”之稱。孫老藝人平生以務農為生,擅長三弦彈奏,以唱古典劇目《古城會》、《五虎戲》最為拿手。在孫金元的薰陶下,高陵曲子遍地開花。二代代表人物周尚禮,1864年生,現藥惠管委會中王村人,平生以經營“同發源”店鋪為生計,愛好小曲,同道藝人常雲集同發源,談曲論唱。在此期間,高陵曲子無論是從伴奏、還是演唱方面,技藝均得到了提高,曲子隊伍得到了壯大。周尚禮能彈能唱,尤長於三弦彈奏,其演唱的《雪梅弔孝》曾轟動古城。尤其是縣城農曆8月初2的城隍廟會,正殿演出點非周藝人莫屬。1945年,周尚禮自編的《螞蚱靈》在縣周邊遍為傳唱。三代代表人物李文賢,1914年出生,高陵縣通遠鎮人,精於三弦演奏,1951年曾任教於通遠民大,教授三弦彈奏技藝。1958年曾應邀赴東北傳授三弦彈奏技法。四代代表人物郭青海,1925年生,張卜鄉塬後村人,平生以唱曲為嗜好,其伴奏的四頁瓦,翻轉自如,鏗鏘有力。他唱起曲來更是字正腔圓,演唱的《貴妃醉酒》簡直是扮唱雙佳,是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繼郭青海之後,楊長工、王康政、郭社會等曲子藝人相繼出現,為高陵曲子的傳承默默奉獻,苦苦廝守著這片精神綠地。

重要價值

高陵曲子作為土生土長的傳統民間曲藝,集中體現出了高陵民間濃厚的風土人情。

..

普查和整理高陵曲子,不但能重新喚起人們對曲子的熱愛,更能進一步保護好民間原生態的曲藝文化形式,同時也為研究高陵民間曲藝的發展脈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恢復高陵曲子原有班社,不但能體現出民間曲藝的多元化,更能豐富老藝人的精神生活。搶救和保護好高陵曲子,不但對新時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新農村的建設,有著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而且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瀕危狀況

曲子漸漸地遠離人民民眾,是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漸變,在複雜多元的文化娛樂形式的衝擊下,

..

被遺忘和淡出人們的視野。首先衝擊曲子的是電影事業的發展,戲劇事業的壯大,文化娛樂圈的擴大,使民眾的愛好逐漸地被新的娛樂形式所代替。致命的損傷是由上世紀的社教,受文化大革命運動的影響,將其視為封建的糟粕,被徹底的擱置,形成近三十年的斷裂帶。改革開放之後,文化娛樂形式的變遷和快餐式文藝現象的充斥,電視、網路成為主流的消費市場,加之農村經濟的復甦,經濟潮的衝擊,使閒余勞動的時間大大縮短,人們欣賞的方向也快餐化,曲子的形式根本滿足不了茶餘飯後的文化娛樂要求,又因擱置了多年,使很多藝人在消沉中老去,很多曲目因不合時人胃口而被遺忘。年輕人又忙於生計,不願去學,使曲子傳承受到了制約。無人繼承的境況讓我們深感恐慌不安。

區域及其地理環境

高陵縣位於陝西關中盆地中部,西安市東北郊,東與臨潼毗連,南與灞橋未央接壤,西鄰鹹陽、涇陽、

..

北接三原縣。地跨東經108°57′—109°10′,北緯34°25′—34°35′。縣域面積294平方公里。轄7個鄉鎮和3個管委會,88個行政自然村,現有人口28萬。縣始建於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距今已2350年歷史。縣南有奉正一原,橫陳東西。《爾雅》曰“大阜曰陵”,原體高隆,狀若上山。故縣以高陵得名。涇、渭兩河蜿蜒西來,合匯於縣南船長村,遂形成了千古奇觀“涇渭分明”。西銅、西禹高速公路,210國道,高三、高永、高交、縣道貫穿縣境東西南北。鹹銅鐵路,隴海鐵路複線,越境而過,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命脈。高陵依塬傍水,上地肥沃,地勢如毯,歷史上素有“黃壤陸海”和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之美譽。高陵曲子所在地,張卜鄉塬後村、姬家管委會枸杞趙村和藥惠管委會中王村、中東村,地勢平垣,交通便利。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l、2004——2006年,縣文化館組織人員對全縣曲子行當老藝人進行了詳實的調查、登記、

..

建檔工作。
2、2007年春節前夕,文化館刻意將曲子搬上舞台,給參加新春團拜會的人員演唱,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3、2007年正月十五,高陵曲子應邀到西安城隍廟首屆法會上現場演出。此後,諸家媒體爭相報導,使老藝人們精神倍受鼓舞。
4、2007年4月1日,縣文化館召集曲子會骨幹成員,在塬後村進行了首次集中演練,並成立了高陵曲子會,由郭社會任會長,王康政和劉志賢任副會長,負責曲子活動事宜。
5、2008年正月十二,文化館為曲子開闢專場,進行了高陵曲子展演。
資金投入情況:
1、為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已花費資金2萬元。
2、為成立並組建高陵曲子演唱團已投入各項費用3萬元。
3、調查、蒐集、整理曲子檔案,投入資金1.5萬元。
4、為曲子隊添置器樂,投入資金5千元。
5、為曲子隊2006—2008年出外參演、參賽贊助資金1萬元。
保護內容:
1、已對高陵曲子的班社和老藝人進行了詳實的建檔工作。

..

2、對有藝術成就的老藝人實行生活補貼制度。
3、挖掘整理高陵曲子在演唱方面的藝術特色。
4、蒐集整理高陵曲子的傳統劇目及新創劇目。
5、定期舉辦高陵曲子演唱大賽,不斷發觀新人,使曲子演唱傳承有望。

保護措施:

1、成立由主管縣長任組長,文體廣電局、財政局局長任副組長的高陵曲子保護領導小組。

..

2、由文體廣電局牽頭,文化館抽調專業人才,成立高陵曲子曲譜,劇目整理工作小組,短期內出版高陵曲子系列作品集。
3、恢復高陵曲子班社,成立高陵曲子藝術研究協會。
4、創造條件,開辦曲子學習班,加大傳承力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