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論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論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論》是2010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明華,塗爭鳴。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論》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為理論基礎,針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現狀和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實際,全面闡述了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價值與作用,解析了人文素質教育的構成要素和精神元素,提出了人文素質教育的規格、原則、途徑和方法,構建了以文學藝術教育、史學哲學教育、媒介素養教育、社會適應教育為具體內容的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新體系。全書具有理論可讀性和實踐操作性,對於高校教師具有參考作用,也可作為大學生提高人文素質的讀物之一。

目錄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論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論
導論人文素質教育的當代境遇
一、人文素質教育涵義之釋
二、人文素質教育目標之立
三、人文素質教育與相關教育之辨
第一章人文素質教育的價值與功能
第一節人文素質教育的個體價值
一、成人的要素
二、明辨的前提
三、創新的基礎
第二節人文素質教育的社會價值
一、信念與社會穩定
二、常識與社會進步
三、思想與社會批判
第三節人文素質教育的社會功能
一、協調個體與社會
二、明晰思想和知識
三、醇化素養與能力
第二章人文素質教育的構成要素
第一節教育者:欲為人師,先為己師
一、為人師表的人文素質儲備
二、誨人不倦的教育品質要求
三、因材施教的多樣化教育方式
第二節受教育者:善學者,師逸而功倍
一、兼容並蓄的知識結構
二、均衡發展的學習能力
三、主動積極的心理狀態
第三節教育環境及條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適宜的校園文化
二、仿真的修煉環境
三、現實的磨礪條件
第三章人文素質教育的精神元素
第一節人文素質精神元素的歷史印痕
一、中華民族的人文素質精神元素
二、異域文化的人文素質精神元素
三、中華民族人文素質精神元素的特色與其現實傾向性
第二節人文素質精神元素的當代問題
一、當代中國人文素質精神的負面面相
二、當代中國人文素質精神負面面相的思考
三、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精神構築
第三節人文素質教育中的核心精神品質
一、真誠:誠信、自律、敬畏
二、善良:慈悲、寬恕、助人
三、尚美:正義、勇敢、崇高
四、愛的覺悟:感恩與高貴
第四章人文素質教育的規格
第一節內在超越之路:人文素質教育規格的傳統文化資源
一、中國思想文化傳統的歷史脈絡
二、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素質教育規格
三、傳統社會人文素質教育規格的現代啟示
第二節外在超越之路:人文素質教育規格的西方文化資源
一、西學東漸的歷史過程
二、西方思想文化視野中的人文素質教育規格
三、西方社會人文素質教育規格的“本土化”
第三節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規格
一、大學生人文素質知識結構上的全面發展
二、大學生人文素質要素規格
第五章人文素質教育的原則、途徑和方法
第一節人文素質教育的原則
一、科學性與方向性相統一
二、理論與實際相聯繫
三、專業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相融合
四、教育與自我教育相呼應
第二節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
一、第一課堂:人格綜合塑造
二、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洗禮
三、第三課堂:行為踐履強化
四、第四課堂:虛擬網路歷練
第三節人文素質教育的方法
一、學科交叉法
二、中西融合法
三、古今搭橋法
四、就地取材法
第六章文學藝術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起始
第一節文學藝術教育概述
一、美麗人心:文學與文學教育
二、無用之用:藝術與藝術教育
三、大道至簡:文學藝術教育的內涵
第二節文學藝術的教育功能
一、走向自失:文學藝術教育的審美功能
二、理性智慧:文學藝術的理想教化功能
三、情感寄託:文學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
第三節文學藝術教育的途徑
一、君子人格:文學藝術教育的培養目標
二、萬世師表:文學藝術教育的楷模
三、禮樂合一:文學藝術教育的形式與手段
四、欣賞與創作:文學藝術教育的具體措施
第七章史學哲學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支撐
第一節史學教育的涵義與功能
一、史學的內涵:在歷史與史學、科學與藝術之間
二、歷史的載體:從口頭敘事到電子媒介
三、史學教育的功能:審美、警世與定向
第二節哲學教育的內涵與功能
一、哲學及哲學教育的內涵
二、人是哲學與哲學教育的契合點
三、哲學教育的功能:啟智、植根與關懷
第三節史學哲學教育的基本途徑
一、教科書、通俗讀物與原典
二、博觀與約取
三、勤思與篤行
第八章媒介素養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拓展
第一節媒介素養教育概述
一、媒介素養教育的緣起
二、媒介素養教育的內涵
三、媒介素養教育的結構特徵
第二節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與成因分析
一、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狀況
二、大學生媒介素養缺失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三節媒介素養教育的路徑和方法
一、國外媒介素養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二、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建構
三、構建我國媒介素養教育體系的新路徑和方法
第九章社會適應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提升
第一節社會適應概述
一、社會適應的內涵及標準
二、社會適應的內容
三、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現狀
第十章人都全面反戰:人文素質教育的歸宿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文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培育人的素質的關鍵。著名物理學家勞厄曾言,“當所有學過的知識都忘記之後,剩下的就是素質”。大腦的開發在於文化、知識的教育,素質關注人的人性及靈性,兩者密不可分。大學的基礎是治學,而素質是在精神層面上與科學互通共求的。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把堅持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主題,再次強調了我們的教育要立足於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健康發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當代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引起教育界和社會各界的關注。高等學校不僅應注重治學,還要培養學生的高素質。哈佛大學的《失去靈魂的卓越》一書提到:“中國在不久的將來預計會達到16億人口。如果沒有很高的素質,會是一個沉重的包袱;相反,則是一個巨大的人力資源。高校將在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上起到關鍵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