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鎮[陝西省鎮安縣]

高峰鎮[陝西省鎮安縣]

高峰鎮就像名人高峰一樣響亮,中國有很多省市的地名都叫“高峰鎮”,其中有:陝西省鎮安縣高峰鎮、貴州省平壩縣高峰鎮、重慶市墊江縣高峰鎮、廣西興業縣高峰鎮比較著名。

基本信息

陝西省鎮安縣高峰鎮

簡介
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高峰鎮位於鎮安縣東南部,鄰張家鄉,西南與青銅關鎮相壤,西北與永樂鎮相連,南與青銅關鎮相壤,北接鐵廠鎮;最高處陽山1920.5米,最低處雙寨河470.5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3人。總面積98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鎮總人口11417人,轄雙寨、青山魚坪新坪、銀坪、農科、永豐、兩河、豐富、升坪10個村、46個組。鎮政

高峰鎮高峰鎮
府駐楊家河與范家河交岔處兩河街,東徑109°11′、北緯33°18′,海拔600米,距縣城41千米。1949年11月建兩河鄉,1958年設為兩河管理區,1961年設兩河人民公社,1980年更名高峰公社,1984年改稱高峰鄉。1996年底,高峰鄉面積46平方千米,全鄉人口6365人,轄豐富、豐收、永豐、青峰、二聯、永興、泉莊、兩河、銀坪、農科、春生、聯豐12個村、46個小組。1997年5月,撤銷高峰鄉,其轄區與和坪鄉合併設立高峰鎮。(根據《陝西省鎮安縣行政區劃史》整理)1949年11月設鄉,1958年改設為和坪管理區,1961年設和坪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和坪鄉。位於鎮安縣東南部、冷水河北岸。總面積52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5349人,轄雙寨、青山、魚坪、十字、後坪、紅坪、坪合、興合、丁坪、升坪、新坪、中坪12個村、42個組。鄉政府駐磨子溝口,距縣城33千米。1997年5月,撤銷和坪鄉,其轄區與高峰鄉合併設立高峰鎮。

鄉鎮概況
位於鎮安縣東南部,東鄰張家鄉,西南與青銅關鎮相壤,西北與永樂鎮相連,南與青銅關鎮相壤,北接鐵廠鎮;最高處陽山1920.5米,最低處雙寨河470.5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3人。總面積98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鎮總人口11417人,轄雙寨、青山、魚坪、新坪、銀坪、農科、永豐、兩河、豐富、升坪10個村、46個組。鎮政府駐楊家河與范家河交岔處兩河街,東徑109°11′、北緯33°18′,海拔600米,距縣城41千米。

紅色遺蹟

高峰鎮高峰鎮

鎮政府所在地三官廟,古木街廟堂,依山傍水,景幽形盛,吸引得清末縣令李天柱,民國縣長蘇光壁皆在此題詠。原陝西省軍區司令員孫光將軍,在1946年9月中原解放軍突圍途中任軍區司令員,夜宿兩河街三官廟。在思考如何堅持游擊戰爭時,孫司令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將軍於是披衣走出門樓,排徊於古柏之下,接著返身入室,取下先生的畫屏,在背面留下這樣的墨跡:“內戰烽火,驟然相逼,流血奮鬥,堅信主義,誓奪人民翻身勝利。”時過境遷,今日的三官廟址上矗立著計畫生育服務站的樓戶,而兩株古柏依然枝堅葉茂,見證著淪桑歲月,成為古鎮的象徵和驕傲。
文化生活
高峰文化底蘊厚重,民眾生活娛樂活動豐富。民歌、哨吶、書法、繪畫、歇後語、象棋等開展活躍。清末白文亮以行楷草書

高峰鎮高峰鎮
名振西安,被收入縣誌。步入現代,收錄機、VCD、電視機成為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載體,而傳統的民俗文化仍然保留著旺盛的生命力。早在建國初的五十年代,王自德、邢宗齊等精美絕倫的劇裝道具,善書畫雕塑,神像、人像泥塑得維妙維肖。王自德老藝人雖目不識丁,僅憑口口相傳,胸有數十本完整的漢劇,而且文場武打皆具很高演藝。近年已到古稀之齡,仍能口授詞曲,指導縣劇團演出,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克難求進,以傳統劇目進行節日演出,走出去服務廟會演出,深受民眾歡迎。聯豐業餘劇團演出的楊家將戲“火棍”,還在九十年代中全縣業餘文藝調演賽中獲得一等獎。當地製作獅子、花燈、草帽、紙紮花卉的能工巧匠多。永豐村扎的亮獅為縣內獨創,五十年代就在縣城亮相,相繼舉辦燈會,自娛自樂,大大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全鎮書畫愛好者層出不窮,每臨春節,街頭書寫春聯,彩繪燈籠畫者,不乏上乘之作。以白紹松為代表的農民畫,造詣聲譽播於鎮外縣內。

建置沿革
1949年11月建兩河鄉,1958年設為兩河管理區,1961年設兩河人民公社,1980年更名高峰公社,1984年改稱高峰鄉。1996年底,高峰鄉面積46平方千米,全鄉人口6365人,轄豐富、豐收、永豐、青峰、二聯、永興、泉莊、兩河、銀坪、農科、春生、聯豐12個村、46個小組。1997年5月,撤銷高峰鄉,其轄區與和坪鄉合併設立高峰鎮。原和坪鄉,1949年11月設鄉,1958年改設為和坪管理區,1961年設和坪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和坪鄉。位於鎮安縣東南部、冷水河北岸。總面積52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5349人,轄雙寨、青山、魚坪、十字、後坪、紅坪、坪合、興合、丁坪、升坪、新坪、中坪12個村、42個組。鄉政府駐磨子溝口,距縣城33千米。1997年5月,撤銷和坪鄉,其轄區與高峰鄉合併設立高峰鎮。

貴州省平壩縣高峰鎮

鄉鎮概況

高峰鎮高峰鎮
高峰鎮地處平壩縣東南面15公里處,距安順54公里,距省會城市貴陽45公里,貴昆鐵路、滇黔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森林覆蓋率達32%,年平均氣溫14.1℃,年均降雨量1298毫米。水資源豐富,麻線河羊昌河橫穿全境,匯入紅楓湖。全鎮總面積105.26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132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7712畝(田24184畝、土3528畝);全鎮總人口33068人,其中:農業人口23805人、非農業人口9263人;男17653人,女15415人;少數民族16082人。鎮域內駐有國營高峰機械廠、赤天化集團天峰公司、平壩果樹園藝場、安順玖久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振鑫蠶業有限責任公司、高峰頁岩機磚廠、青松冶煉廠等企業。

自然資源

高峰鎮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礦、矽石、白銀石、方解石等礦產資源,是縣委、縣政府新近規劃的具有開發潛力的礦業經濟區。矽石儲量530萬噸,含矽量高達98.6%以上,屬優質矽石。白銀石、方解石都具有較高的含量,且儲量較大。

高峰鎮是平壩縣的主要產糧區,素有“糧倉”之稱,高峰“貢皇”、“福壽”等優質大米曾獲“名牌農產品”、“放心大米”等榮譽稱號;高峰灰鵝肉質鮮嫩、味美,現存欄量約3萬餘翼;“高峰山”牌水晶葡萄香甜、可口,個大,現有近2000畝水晶葡萄種植基地。

觀光旅遊

高峰鎮高峰鎮
貴州佛教文化的發源地——高峰山萬華禪院在高峰鎮境內,它始建於明初洪武年間,民國時期西南佛學院曾設於此。禪寺坐落在大山環抱的一塊坡地,建築格局為寺門、牌坊大殿、二殿天井、大雄寶殿和後殿。大氣而嚴謹,凌空而厚實,與弘福寺格局同出一轍。禪院外景遍布蔥鬱的古樹林灌,鶯飛草搖,布穀啼鳴,自然風光與禪院古寺相得益彰,更顯仙境之幽雅。貴州名寺弘福寺已故主持慧海大和尚,年少10歲時在此削髮出家,因心正行端,終於修成正果,一步步邁進佛界殿堂,成為黔中佛家的楷模。萬華禪院也因此聞名遐邇,被譽為貴州佛教文化的發源地。鎮境內還有鄉間大世界、南蠻部落、民族風情、觀光等旅遊景點

民族風情
鎮境內主要居住著布依、苗、仡佬等少數民族。農曆“六月六”是布依族人的傳統節日;農曆“四月八”是苗族人的傳統節日;仡佬族在鎮境內主要集中在大狗場村聚居,屬披袍仡佬,具有悠久獨特的傳統民族文化,與其獨特的語言、服飾、歌舞,現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申報,已通過省級驗收。每年農曆七月逢“龍”日是仡佬族人的傳統節日——“吃新節”。

重慶市墊江縣高峰鎮

高峰鎮高峰鎮
高峰鎮地處墊江中部腹心,川漢路、墊(江)涪(陵)路交匯處。距離縣城14公里,距離重慶主城120公里,是墊江腹心重要的交通要道。幅員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000畝,轄8個行政村和1個居民委員會,63個村(居)民小組33000人。境內海拔在350和450米之間,系渝東北平行嶺谷區,地面起伏不大,屬淺丘地貌。土壤主要為灰棕紫泥土,PH值5.5——7.5。年平均溫度18.1℃。大於等於10℃的年積溫5403℃;年日照時數1277.1小時;年降雨量1300——1700mm空氣相對濕度82%,無霜期298天。境內的塘、庫、堰密布,有小型水庫4座,山坪塘227口,長江一級支流的高灘河流經全境,水資源總量達0.5億立方米,並且境內無工業污染,空氣清新,水質清澈,適應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產和加工。

廣西興業縣高峰鎮

高峰鎮位於興業縣北面,素有“火燒地鄉鎮”之稱。鎮距離興業縣堀33公里,東鄰桂平市大洋鎮,西接縣內的沙塘鎮、南連縣內的蒲塘鎮,北界貴港市的東津鎮。全鎮總面積83平方公里,現轄19個行政村委會,245個村民小

高峰鎮高峰鎮
組,總人口45730人。
高峰鎮有耕地面積3.8萬畝(其中水田2.03萬畝),山林面積2.2萬畝,全鎮土地肥沃,氣候常年乾燥,以農業為主,主要盛產優質劍麻穿心蓮荔枝龍眼、蠶桑、麻竹、茶葉、速生桉、優質木薯等。鄉鎮企業主要有紅磚廠化肥廠、酒廠、家私廠、茶葉廠、大米加工廠和木料加工廠等傳統產業。轄區內有棉木、化壽、新成水庫和武思江灌溉,有潯盤江、沙河江、龍文江和帛竹江等四條溪流,遇乾旱年時可解決民眾生洛和生產用水。全鎮現有國中2所,16所國小,在職中國小教師453人,在校學生6450人。鎮內有一座“同興佛殿”座落在東南面的大同村內,是玉林市重點保護文物。近年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已成為旅遊景點。據測算,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1468萬元,財政總收入23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44元。
目前,該鎮特色種養後勁足,種植優質2萬畝、劍麻1800畝、速生桉1200畝、蠶桑400畝、麻竹400畝、中藥材1000畝、優質木薯6500畝,擁有龍眼荔枝經濟林125000畝:穩固瘦肉型豬1000頭以上養豬場一個,新增溫氏雞和三黃雞大棚養雞場35個,新增牛品改良200多頭,為農民增收、財稅增長打下了堅實基礎。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企業以紅磚、化肥、家俬和大米加工為主。交通、圩鎮、水利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去冬以來,該鎮投資80多萬元修建太平和民安兩個重點扶貧貧困村以及靖定、上河等村四級公路已竣工,實現了村村通四級公路;投資90多萬元建好了鎮政府會堂、政府幹部宿舍樓、一中學生宿舍樓;近年來,投資200多萬元硬化鎮、村水泥路20.7公里及其它一批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10萬元建好一批水利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