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烏頭

高山烏頭

高山烏頭,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產中國東北長白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高山烏頭高山烏頭

種中文名:高山烏頭
種拉丁名:Aconitum monanthum Nakai
科中文名:毛茛科
科拉丁名:Ranunculaceae
屬中文名:烏頭屬
屬拉丁名:Aconitum
國內分布:在我國產吉林長白山
國外分布:在朝鮮北部也有分布。
海拔:1200-1600
命名來源:(東北植物檢索表)[Botanical Magazine 28(327): 58 1914]
中國植物志:27:278
英文植物志:6:205

植物形狀

高山烏頭植株低矮,基生葉存在,葉片細裂,花序傘房狀,有少數花,是其特徵,在花的構造方面卻與北烏頭A.kusnezoffii甚為相似。
塊根胡蘿蔔形,長1.5-2.5厘米,粗約達4毫米。

高山烏頭高山烏頭

莖單一或分枝,稍具細棱,無毛,莖高14-30厘米。莖生葉數枚,莖下部葉具長柄,長達8厘米,基部稍加寬,莖上部葉柄漸短,葉片五角伏圓形或近圓形,徑4-7厘米,3-5全裂至基部,中裂片菱形,長3-5厘米,寬2-3.5厘米,羽伏分裂,側裂片2深裂,內側裂片與中裂片近等形,外側裂片較小,歪菱形,最終裂片線伏披針形,寬1.5-2.5毫米,全緣,先端尖,葉兩面無毛。
花單生或數朵花集生於莖頂形成聚傘伏總狀花序;花梗通常長3-5厘米,稀更長,無毛,基部或中下部具2枚苞片,苞片披針形,長4-6毫米,寬約1.5毫米;花紫色,盔瓣高帽狀,高1.6-2.7厘米,中部寬1-1.3厘米,嘴向前伸長成鴨嘴狀,嘴面寬達2厘米,外面無毛,側瓣斜卵形,長1.2-1.6厘米,寬1-1.5厘米,外面無毛,裡面疏被長毛,下瓣不等形,長圓形或狹卵形,長1.2-1.5厘米,寬2-6毫米;
蜜葉瓣片寬約3毫米,唇稍向上彎曲,微2裂;雄蕊多數,花絲基部加寬,無毛,通常無齒牙;心皮通常3枚,稀3-4枚,無毛。
蓇葖果長1.5-2.5厘米,寬4-5毫米;
種子長圓形,長2.5-3毫米,具膜質的鱗片狀翅;
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與分布

分布於中國(東北),朝鮮(北部)。
生長習性:
生長於海拔1200-2600米間山坡草地及高山凍原或火山灰陡坡上。

藥用價值

高山烏頭(AconitummonanthumNakai)、北烏頭(AconitumkusnezoffiiRchb.)和黃花烏頭[Aconitumcoreanum(Levl.)Rap.]為

高山烏頭野外拍攝高山烏頭野外拍攝

毛莨科烏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入藥,主治頭痛、肢體和腰膝關節冷痛、祛風濕、口眼歪斜、凍瘡、風寒濕痹、坐骨神經痛和腹中寒痛等症,但也要慎重服用,烏頭屬植物帶有烏頭鹼,從而導致中毒。

中毒症狀

(1)神經系統症狀:先有皮膚黏膜異常感覺。繼而口、舌及全身麻木,緊束感。可有頭痛、頭暈、耳鳴、復視。重者四肢肌肉僵直.陣發性抽搐,意識不清甚至昏迷。
(2)消化系統症狀:迷走神經興奮表現為噁心、嘔吐、流涎、腹痛或腹瀉,少數可有血樣便,里急後重。
(3)循環系統症狀:心悸、面色蒼白、口唇發給、四肢厥冷、血壓下降、出冷汗、心動過速和各種心律失常。嚴重者心跳呼吸停止,表現為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