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漠土

高山漠土分布於藏北高原的西北部,並延伸至崑崙山脈和帕米爾高原,海拔高度範圍在4200~5200米間。

高山漠土

高山漠土分布於藏北高原的西北部,並延伸至崑崙山脈和帕米爾高原,海拔高度範圍在4200~5200米間。 高山漠土帶的地形,主要是高原面和高原上的低山。成土母質主要是各種岩石風化的殘積物和坡積物,也有一些冰礫物。由於風化過程中物理風起主導作用,所以風化產物高度石質化。 高山漠土帶的氣候特點是極端乾旱和十分寒冷,年平均氣溫一10℃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可達一40℃,年降水低於100毫米。高山荒漠植被的覆蓋度不足10%,其組成以藜科和菊科植物為主。在高山漠土帶的生物氣候條件下,風化過程和成土過程都很微弱,因此,高山漠土的土層薄,石礫多,細土少;有機質含量僅0.6%上下,鹼性反應, Ph值在8.5左右。 高山漠土同樣具有漠境土壤的明顯特徵,表層有多孔、淺棕發灰白色易碎的薄結皮(厚度為0石~1.5厘米),具有多角形裂縫。在薄結皮中夾有小礫石或碎石,表面常有鹽斑。 高山漠土帶氣候寒冷,冬季嚴寒,冰凍時期長,土壤形成作用屬於冷凍發生的範疇。但因土壤十分乾燥,在低溫下只能形成乾凍層,凍融交替時的擾動作用輕微;加之土壤顆粒大,毛細管作用比較微弱,因此,土壤冷凍發生過程沒有明顯的標誌,而充分表現出寒凍風化產物的特徵。 高山漠土基本上沒有利用,僅在接近高山草原土帶的地段,水和草有所增加,但適宜性窄,只宜收養山羊和綿羊。

分布

又稱冷漠土。主要分布於西藏羌塘高原,山原平坦,植被低矮而稀疏,蓋度5~10%。土壤中有機質累積微弱,0.4~0.6%,鹽分0.5~1.6%,碳酸鈣累積明顯。地表見白色鹽霜及結皮,多孔,含礫石較多,亦見石膏新生體,其下為礫質母質層,此類土壤甚少利用,僅在低洼處積水後,可飼養羊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