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立新中學

高密市立新中學

高密市立新中學,始建於1983年,占地近60畝,現有36個教學班,近2000名學生,有6000平方米的歐式教學樓、三千平方米的實驗樓和現代化高標準的圖書樓各一幢。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高密市立新中學 高密市立新中學

高密市立新中學始建於1983年,占地近60畝,現有43個教學班,近3000名學生,有6000平方米的歐式教學樓、三千平方米的實驗樓和現代化高標準的圖書樓各一幢,投資十萬多元建起了高標準的機器人實驗室一個,可容納近千人的報告廳一個,教職工130多名,其中學士學位2人,本科學歷50多人,大專學歷80人。學校有符合國家一類標準的語言、微機、勞技、美術、音樂、理化等特種教室16個,教學實驗用機60台,教師用機人手一台。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濰坊市教學改革先進單位”、“濰坊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濰坊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濰坊市國中優秀生群體培養先進單位”、“濰坊市國中示範學校”、“山東省規範化學校”、“中國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會“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中央電教館“十五”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現代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研究“實驗學校 ”、“山東省英語教學特色學校”等稱號。

學校以深化內部改革為動力,實行了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校長負責制,崗位目標責任制,打破了傳統的用人機制和工資分配製度,實現了“質優酬高,多勞多得”的激勵機制,啟動了學校內部活力,教育教學質量連年大幅度提高,學校從高點起步,確立了《二十一世紀國中素質教育管理模式的實驗研究》,《英語實際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活動課模式和評價試驗研究》等八個城市、縣級實驗課題,在教會學生做人、求知,創造等方面做了嘗試和探索,從而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有效的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辦學方向

學校始終堅持品德及傳統美德教育的辦學方向,為學生個性發展搭建平台,創造了寬鬆和諧、愉快的文化氛圍,以課堂為基礎,課內外相結合,建立了文化課、學科活動課、興趣活動課和特長活動課相結合的維、教學體系,實現了德、智、體、美、勞、特長“六子登科”,為學校、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小能人,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和社會的讚揚。

學校有著超前的教育理念,以“立德、立志、立身、立業”,為校訓,以“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定”為宗旨,確立了“基礎紮實、素質全面、人格健全、特長明顯”的教育目標,傾力塑造全新的複合型人才。並為學生創設了個性發展,特長發展、愉快發展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基礎上主動發展、積極發展、全面發展。學校大力實施“教科研興校”戰略。成立“四園”家園、學園、樂園、花園研究會,積極探索高效低負的教育教學改革新路子,成績斐然。

基礎設施

學校優越的辦學條件,一流的校園網,一應俱全的特種教室,優雅的教學環境,一流的老師群體,打造了學生成才的平台,在此基礎上,為培養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學校創辦了高密市首家外國語學校,強化了外語教學,編寫了校本課程“英語大衝浪”,編演了課本劇,開闢了英語廣場,聘請外教,為學生創設仿真的英語學習環境,強化了學生的口語及聽力,提高了學校文化品味和辦學檔次。

學校注重學生愉快學習、不斷激發學生成才的內功力,全力架起學生成功的立交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活動成為課堂的中心,讓情感成為課堂的動力,讓創造成為課堂的靈魂。注重情景教學,拓寬學生認知領域和生活空間,努力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意識。

連續幾年來,學校能夠立足實際,狠抓教學常規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管理,走出了一條嚴格規範、特色突出的辦學道路。歷年來,學校升學率穩居本市區同類學校榜首,眾多學生參加了全國級有關學科競賽,獎項及獲獎率全市第一。現又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辦學理念

學校能夠樹立“課堂教學是落實新課程觀念,實施素質教育注陣地”的觀念,不斷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互動,共同提高。 只有讚美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學校在鞏固賞識教育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個性特點、生理特點及不同的學校,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及有關常規檢查標準,加大了養成教育的力度。並把“嚴”字“情”字相互結合,貫穿於教育教學之中,實現了學生管理的全過程。

學校長期注重與家長、社會密切合作的教育,成立了家長學校,建立了校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創新實踐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學生深入基地,開展活動,接受教育,形成了學校、家長、社會共同教育的主體教育網路,加深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鞏固了學校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氛圍。

師德建設是學校工作永恆的主題,學校制定了《教師職業道德督導、評估實施細則》對師德評估更加科學化、人文化。

發展動力

教科研是一個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鑒於教科研的重要性,學校完善教科研評價機制,促進教師向“學習型”、“研究型”、“學者型”轉變。學校把教科研工作作為教師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全面評價,重視過程性評價。充分發揮評價機制的評估和激勵作用,為學校的教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師的素質在不斷提高,向高檔次衝刺。中國教育電視台在北京舉辦的“我為老師打分 2004年全國優秀中學教師教學風采大賽”,有我校的老師代表參賽,紮實的基本功和嫻熟的教學技巧贏得專家一致好評。很多教師舉行過省、國家級優秀公開課。

學校被確定為國家新課程改革實驗區龍頭學校後,更加效力於課程標準學習、落實標準目標,躬行實踐新課程理念。學校承擔了濰坊市、高密市兩級課改現場會,得到了專家認可。“導功式六位一體”語文教學的實驗研究有新突破、被確定為國家“十五”重點課題。 學校管理運轉高效,建立了集新聞發布、成績管理、人事檔案等多項內容於一體的校園管理平台,向數位化校園又邁出了一大步。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二)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萊州市第一中學
濟寧市第一中學
山東省泰安第二中學
山東省泰山中學
山東省泰安第三中學
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
山東省泰安第十九中學
肥城市第六高級中學
威海市第二中學
山東省榮成市第二中學
山東省榮成市第三中學
臨清市第一中學
萊州市文峰中學
高密市立新中學
諸城市龍源學校
高密市第二實驗國小
曲阜市實驗國小
威海市環翠區國際中學
乳山市第一實驗國小
臨清市京華中學
曲阜市第一中學
沂源縣實驗中學
龍口市第三中學
微山縣實驗國小
龍口市實驗國小
山東省桓台第二中學
文登市實驗國小
濰坊外國語學校
山東省泰安第四中學
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
威海市第一中學
煙臺市萊山區萊山鎮初級中學
山東省榮成市第六中學
龍口市第五中學
煙臺市芝罘區工人子女國小
煙臺市牟平區實驗國小
萊州市金城鎮呂世祥中心國小
龍口市南山集團完全國小
山東省文登第一中學
濰坊市峽山開發區太保莊初級中學
壽光市稻田鎮王望初級中學
壽光市台頭鎮第二初級中學
光市文家街道第二初級中學
昌邑市柳疃鎮柳疃初級中學
山東省文登天福山中學
山東省榮成市第四中學
桓台縣世紀中學
山東省榮成市第五中學
淄博市臨淄區金茵國小
桓台縣第二國小
山東省寧陽第十中學
威海市環翠區城裡中學
淄博市張店區城中國小
威海市經濟開發區皇冠中學
威海市實驗國小
威海市環翠區長征國小
威海市環翠區錦華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光明路街道中心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建設路國小
東營市勝利第五十五中學
陽穀縣阿城鎮范海中心國小
煙臺市芝罘區輔讀學校
招遠市特殊教育學校
東營市勝利第十七中學
煙臺市牟平區實驗初級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