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端穴

骨端穴

骨端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處。 

簡介

骨端穴骨端穴
①人體部位名。指恥骨聯合部。
②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回骨。屬任脈。任脈、足厥陰之會。在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處。布有髂腹下神經的分支,腹壁下動脈及閉孔動脈的分支。主治小腹疼痛,月經不調,帶下,遺精,陽痿,疝氣,遺尿,尿閉等。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穴位

〖取穴方法〗曲骨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處。

〖解剖〗在腹白線上;有腹壁下動脈及閉孔動脈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經分支。

〖主治疾病〗少腹脹滿,小便淋瀝,遺尿,疝氣,遺精陽痿,陰囊濕癢,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

〖人體穴位配伍〗配腎俞穴、志室穴、大赫穴、關元穴、命門穴治陽痿、遺精(腎氣虛型);配膀胱俞穴、腎俞穴、次髎穴、陰陵泉穴、蠡溝穴治陽痿、遺精、癃閉、淋症、陰癢、濕疹、帶下(濕熱下注);配中極穴、關元穴、腎俞穴治腎虛、遺尿、小便不利;配關元穴、命門穴、陰交穴(針補法或灸)治宮寒不孕、痛經。〖刺灸法〗直刺0.5~1寸,內為膀胱,應在排尿後進行針刺;可灸。

〖附註〗任脈、足厥陰之會。

曲骨穴 任脈足厥陰之會。

〖別名〗尿胞穴,骨端穴,屈骨端穴,回骨穴,耳骨穴。

〖穴義〗任脈的水濕在此雲集於天之下部。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降後傳於中極穴。

〖功能作用〗收降濁氣。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留針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名解

1)曲骨。曲,隱秘也。骨,腎主之水也。該穴名意指任脈的水濕在此雲集於天之下部。本穴物質為會陰穴提供的陰濕水氣,至本穴後,水濕之氣聚集於天之下部,如隱藏於天部的腎水一般,故名。

2)尿胞穴。尿胞,膀胱腑也。尿胞名意指本穴為膀胱腑水液的聚集之地。本穴與膀胱募穴中極穴相鄰,中極穴募集的膀胱尿液主要由本穴提供,故名尿胞。

3)骨端穴。骨,水也。端,頂端也。骨端名意指任脈的天部水濕吸熱上行後在本穴達到了天部的最高點。本穴物質為會陰穴傳來的水濕之氣,在運行至本穴的過程中是吸熱而上行,至本穴後則達到了其所能上行的天部最高點,故名骨端。屈骨端名意與骨端同,屈為虧缺之意,指任脈經氣由此開始冷縮下行。

4)回骨穴。回,回來也。骨,水也。回骨名意指任脈下行至會陰穴的經水氣化後又回流而上。

5)耳骨穴。耳,腎之主也。骨,水也。耳骨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天之下部的寒濕水氣。

6)任脈足厥陰之會。本穴氣血不光有任脈吸熱上行的水濕之氣,同時亦有厥陰肝經飄散而至的水濕風氣,故為任脈足厥陰之會。

人體穴位大全(一)

中醫博大精深,其中針灸之術更是名揚中外,而針灸之術之基礎在於對於人體穴位的了解和掌握。現在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了解下人體中的各個穴位,旨在傳承文化,以揚國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