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市鎮

駱市鎮

駱市鎮位於四川省營山縣東南部,距縣城13公里,東依小橋鎮,南連雙溪鄉,西與東升鎮相接,北與大廟鄉相鄰,面積38.6平方公里,轄20個村,189個農業合作社,1個居委會,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106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85人,是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排位於南充市“百強鄉鎮”第18位。2014年,駱市鎮躋身南充市首批擴權強鎮改革試點鎮。駱市鎮屬淺丘帶壩地貌,四季分明,雨水豐富,水源方便,系鹽井、茶盤水庫灌區。營渠、營雙公路交匯於鎮,達成鐵路貫穿境內,營山河流經場鎮,儀隴河依山環繞,場鎮有國營、集體企事業單位20餘家,面積達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萬餘人,場鎮建有35萬伏變電站,5000門光纖程控電話交換站,日產1000立方米的淨水廠,2萬立方米供氣站,34個衛星頻道電視接收傳輸站,中國電信、聯通通訊信號放大站,小商品市場、木材市場、蔬菜市場規模大,各具特色,場鎮初級中學1所,完全國小2所,教學班98個,教職員工202人,在校學生達4380人。

基本信息

駱市鎮

駱市鎮簡介

駱市鎮位於四川省營山縣東南部,距縣城13公里,東依小橋鎮,南連雙溪鄉,西與東升鎮相接,北與大廟鄉相鄰,面積38.6平方公里,轄20個村,189個農業合作社,1個居委會,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106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85人,是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排位於南充市“百強鄉鎮”第18位

駱市鎮屬淺丘帶壩地貌,四季分明,雨水豐富,水源方便,系鹽井、茶盤水庫灌區。糧食主產水稻、玉米、紅苕和雜糧,年產糧食9612噸,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蔬菜、水果為主。畜牧業以豬、牛、羊、鴨為主,年出欄肥豬24741頭,家禽44萬隻,農業總產值達104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17元。鄉鎮企業主要有“金環絲綢有限公司”、“南充康達中藥材公司”、農業科技示範園”、“遊樂石廠”、“少雄造紙廠”、“新華酒廠”、“新華預製建材廠”、“朱家埡頁岩磚廠”等,個體工商戶1600多戶,鄉鎮企業總產值達2.6875億元。

駱市鎮交通方便,能源充足。營渠、營雙公路交匯於鎮,達成鐵路貫穿境內,營山河流經場鎮,儀隴河依山環繞,場鎮有國營、集體企事業單位20餘家,面積達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萬餘人,場鎮建有35萬伏變電站,5000門光纖程控電話交換站,日產1000立方米的淨水廠,2萬立方米供氣站,34個衛星頻道電視接收傳輸站,中國電信、聯通通訊信號放大站,小商品市場、木材市場、蔬菜市場規模大,各具特色,場鎮初級中學1所,完全國小2所,教學班98個,教職員工202人,在校學生達4380人。中心醫院1所,醫務人員59人,病床35張,場鎮水、電、氣、通訊等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是人們投資、經商、創業的理想之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駱市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1921年駱市鎮楊伯愷等8人隨周總理赴法勤工儉學,1925年回國發動農民運動,1949年被國民黨殺害於成都,是有名的“十二橋烈士”之一。為緬懷革命先驅,建設有紅軍石刻標語碑廊、瞭望亭、八百羅漢堂、游泳池、卡拉OK廳、兒童遊樂場、茶園、餐廳等項目32個,年接待遊客120萬人次以上,成為旅遊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為一體的基地,該文化中心先後獲得了國家人事部、勞動部、文化部及省、市、縣農村“先進文化單位”稱號,駱市鎮獲“特色文化之鄉”,2001年9月駱市鎮被國家文化部、國家體育總局、廣電部評為全國“農民文化體育先進鎮”。

駱市鎮下村:
墮石村 天橋村 楊柳村 崆峒村
繡花村 建通村 洞庭村 遊樂村
和平村 永林村 新華村 溫祖村
平灘村 牽牛村 么店村 花園村
聖水村 桂山村 花寨村 柏樹村

駱市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7463
14054
13409
家庭戶戶數 7336
家庭戶總人口(總) 27317
家庭戶男 13965
家庭戶女 13352
0-14歲(總) 6770
0-14歲男 3693
0-14歲女 3077
15-64歲(總) 18346
15-64歲男 9302
15-64歲女 9044
65歲及以上(總) 2347
65歲及以上男 1059
65歲及以上女 128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7316

風景名勝

在離營山縣城十餘公里的駱市鎮,有一座風格獨特的陵園----駱市陵園。

駱市陵園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占地面積近百畝。園內館舍面積千餘平方米,以當地革命烈士碑廊、亭閣為主體, 故曰駱市陵園。園內建有歷史成列室、緬懷閣碑廊、烈士墓、梓橦廟、石刻館、魚塘、遊樂場等景點,供四方來客遊覽。

走進陵園大門,只見高大的山門上方用大理石鑲嵌著“駱市陵園”四個大字,格外醒目耀眼。上門兩旁蹲著兩隻重達千斤以上的石獅,顯得雄猛威武,更增添了陵園肅穆的氣氛。

駱市陵園駱市陵園

進入山門,首先看到的是陳列室、緬懷閣等文史景點。陳列室里陳列著楊伯凱、柏載鵾、楊紹懷、王敏等革命先驅從事革命鬥爭的大量遺物、圖片、照片等文字資料,是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緬懷閣屹立在陵園中心,閣壁 上鐫刻著駱市一千多名紅軍和先烈的名字。閣前存放著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保存下

來的20多塊紅軍石刻標語,具有重要的文保價值。烈士墓青草依依,肅穆莊重。在這裡長眠著楊伯凱、柏載鵾、楊紹懷等八位革命先驅。一年四季,長有人來此憑弔,緬懷先輩偉業。

來到陵園後山的梓橦廟,則別有一番情趣。這裡竹林茂盛,鬱鬱蔥蔥,每到節假日,都是遊人如織。廟前山腰的石壁上,雕刻著玉皇大帝、如來佛、觀世音等20多尊神佛石像,特別是那尊彌勒石佛笑口常開,大度坦露,使人感到親切慈祥,頓生超凡脫俗之感。魚塘垂釣,遊樂場逗樂,也會給人們增添無窮樂趣,帶了許多歡樂。

著名人物

楊伯愷 (1892-1949)

1892年出生於營山縣小蓬鄉楊家花園,1917年先到上海求學,後考入北京法文專修館學習。1919年3月,從上海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6月加入共青團,192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1925年6月回到上海時值“五四”運動爆發,便立即投入革命鬥爭。同年秋,回川協助吳玉章在重慶辦“中法大學”,任教務處長,1926年初回營山家鄉,組建中共營山支部。辦一所農民夜校,建立起全縣第一個鄉農民協會,推動全縣農民運動的迅猛發展。1927年“三三一”事件發生後,他立即到武漢向黨中央匯報工作,並出席了中共中央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1928年秋至1933年,在上海先後任文化支部書記和“辛墾書店”經理,翻譯出版了《哲學原理》等十多部理論書籍。1938年回川任成都協進中學教務長,後應《華西日報》之聘,任撰寫社論的主筆。1941年10月,與李相符、田一平等在成都成立“唯民社”,創辦起《大學月刊》,1946年7月創辦《民眾時報》,被國民黨政府查封。之後,他把該報社印刷廠改為《華昌印刷廠》出版進步書刊,1947年6月,被國民黨逮捕關押在“將軍衙門監獄”,長達兩年7個月,1949年12月7日深夜,國民黨四川省特委將他秘密殺害於成都西郊二橋。

駱市鎮單獨二胎最新政策

2014年3月20日,四川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8次會議決定,將《四川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第十四條第二項修改為"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刪去第十四條第三項、第四項、第八項,標誌著四川省啟動施行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申請生育第二個子女的政策(以下簡稱單獨兩孩政策)。根據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四川省單獨兩孩政策實施內容如下:

一、準確把握政策界限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對獨生子女的原則性界定,依據修改後的《四川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第十四條第二項規定,結合四川省工作實際,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單獨家庭,可申請生育第二個子女:

(一)夫妻一方是父母生育的唯一子女。

(二)夫妻一方是父母現存的唯一子女,其兄弟姐妹均在生育前死亡的。

(三)夫妻一方是父母合法收養或由依法設立的社會福利機構撫養成人的。

各地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其他特殊情形,應逐級請示,不得自行放寬或縮緊政策口徑。

二、最佳化審批辦證程式

嚴格執行本人申請、村(居)證明、鄉鎮(街道)審查上報、縣(區、市)審批發證的工作程式。全面推行單獨夫婦申請再生育網上預約,實現申請、核查、審批、發證全程網路化。對申請人需提供的結婚證、身份證(現役軍人提供士兵證或軍官證)、戶口簿等證明材料實行一次性告知,嚴禁隨意增加審批程式和增加申請人提供資料等前置條件。從鄉鎮(街道)計生工作機構受理到縣級人口計生部門審核、批准,應在22個工作日辦理完畢,其中,鄉鎮15個工作日(含5個工作日的公示時間),縣級7個工作日。對申請人情況清楚的,鄉鎮(街道)計生機構不再作調查筆錄。縣級人口計生部門對審批結果,用檔案方式告之鄉鎮和申請人,不再下達"批准/不批准再生育決定書",對批准對象直接簽發《生育證》,並通過網上、郵寄、直接發放等方式發(送)給申請人。《生育證》不規定有效年度,批准對象生育小孩後自動失效。市、縣人口計生部門要對本地再生育審批程式和要求進行全面清理,凡與本通知不符合的,一律取消。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夫婦雙方均為我省戶籍,或女方是我省戶籍的,原則上在女方戶籍地申請辦理再生育手續。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夫婦男方為我省戶籍、女方為外省(區、市)戶籍,且符合我省再生育政策的,經女方戶籍所在地的縣級人口計生部門委託,可在我省申請再生育,辦理《生育證》。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夫婦,應當在領取《生育證》時退回和註銷其《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並從批准次月起,停止享受有關的獎勵和優待,此前已經享受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優惠待遇不再退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