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俞宅

馮俞宅

馮俞宅是全國重點文物寶華單位,位於寧波市慈城太陽殿路,擁有200多年的歷史。它建築上的花紋刻工細膩,刀法流利,完美體現了清初江南建築的風格。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馮俞宅馮俞宅
馮宅為全國重點文物寶華單位,位於慈城太陽殿路,建於清乾隆後期(1790年左右)系湖廣布政使馮叔吉後裔所居,現建築由台門、倒座、照壁、二門、正房和廂房組成。大門進深二間,八字形檐牆;二門為磚砌,牌樓式。正房三間二弄,兩側有耳房,左右廂房各二開間。二座門樓及照壁上磚雕人物、花草等紋樣。刻工細膩,刀法流利,為乾隆時期之代表作。
俞宅為市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太陽殿路東端,原為明嘉靖年間湖廣布政使馮叔吉的故居的一部分,後賣給了俞家,現存的為清代初期建築,總面積達6700多平方米,是寧波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好古建築群之一,體現了清初江南建築的風格。

工藝展

馮俞宅馮俞宅
手工藝──從遠古時代女性撐起一片天的母親藝術,到歷史時期父親為主的工藝,女姓依然撐起了半邊天。歷史也一再告知:「動手做」是締造文明的動力。先民為了解決生活上諸多不便,於是從「動手做」中有了手藝。許多製造經驗形成了工藝知識,可以傳習,愈做愈精,積累成相關的生產知識,使生產力愈發達。
這次「2010慈城工藝5展」,是繼「2009母親的藝術6展」後,又一重要的「動手做」工藝大展。屆時將會有很多文化人、設計家、企業家、愛好者前來觀賞,起到了「回家」的功能:回到民族工藝文化的家。大家一起來學習、充電,並且整理文化創意,為企業家設計有民族風味的產品,完成「製造」提升「創造」的產業升級。
我們從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中,把深厚的工藝從整理、展出、研究,構成完整的工藝知識,讓老手藝與新創意,讓工藝大師與設計新人在慈城交流。而慈城周邊的寧波及長三角的製造業,不僅能前來分享民族新風格的設計成果,更可以藉此學習民族的工藝知識。
工藝知識非常重要。目前大家急於產業升級,然而了解了傳統的一切,從為西方人代工後建立自己風格,所依靠的,仍然是自己的工藝知識。換言之,以「中國人的工藝知識」為中心,用傳統工藝知識來生產新工藝知識,以此組成知識的基本單元,這便是「慈城工藝」所追求的目標。
泥文化——瓷工藝
景德鎮青花瓷展——白釉藍花的青花瓷,是手繪在瓷胎上的國畫。自古以來它被貢之於王室,用之於民間,美譽“國瓷”。青花瓷製作產地景德鎮,占據著天時地利,創燒了無數膾炙人口的青花瓷精品,至今在原料、工藝等領域仍保持世界一流的水平。“景德鎮青花瓷展”從歷史文化、可供學術研究與觀賞的仿真經典展品、製作過程以及分水工藝四方面,如實傳達青花瓷的風姿神韻。
布文化——服飾工藝
例外服飾展——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創立於1996年,一直堅持傳承東方文化,對東方哲學、美學有著特立獨行的思考和追求,以衣載道,以設計說話,呈現中國當代生活美學。
“穿越設計.觸摸心靈”,它旨在透過設計找回與人的深刻連線,以充滿生命張力的設計和布局,款款表達著服裝與生活、藝術乃至生命的融合,體現“例外”對設計的理解:堅守對生活、生命、生態的正面主張。展場區分為布花、小天使、茶氣區、吊染區、梭子區、投影區等單元。
泥文化——彩塑工藝
惠山泥人展——惠山泥人是江南民間藝術的一絕,題材豐富,塑彩傳神。精美的塑造展現容顏、姿態、服飾、禮儀等豐富內容,可稱為代表中國人造型的活化石,足供學者及產業界參考。此次展出包含粗貨、細貨和工藝手法等,不只呈現給社會大眾,更提供中國設計家豐富的文化元素,可以觀摩學習,在創意產業中建立民族風味的新設計。
泥文化——陶工藝
宜興紫砂茶壺展——江蘇宜興的紫砂壺,以能使茶湯“色、香、味皆蘊”而為世間茶具之首。主要原因在於泥質好、手工製作工藝講究,產生極佳的實用性;結合茶文化,受文人垂青,終使日常茶具成為可供端詳、把玩的藝術品。由認識一把壺開始,帶您進入壺的世界,介紹紫砂壺五百多年的發展及其類型、工藝,供您賞析悠遠寧靜之趣。
木文化——坐具工藝
坐具文化展——中華手工藝涵蓋食衣住行各方面,人們依循天時,就地取材,以精湛的手工做出樸素的實用物品,其中蘊含生活智慧及審美觀念,也反映當時的社會禮儀。這次推出的“工藝五展”,分別是產自泥的惠山泥人、宜興紫砂壺、景德鎮青花瓷,來自木的坐具文化,以及源於布、展現布藝和穿衣時尚的例外服飾。每個主題介紹從歷史發展、工藝製作,以至今日創新的反思,提供大家詳細認識各項手工藝。中國自古以土和木為主,青花瓷具蘭白之美、泥人反映中國人造型、紫砂悠遠寧靜、椅子可見木工技術及養生哲學,而源自主題特點的展場設計,巧妙各有不同,十分令人驚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