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拉騎士浮雕

馬達拉騎士浮雕

馬達拉騎士浮雕是保加利亞著名古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首批公布5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項目之一。

馬達拉騎士浮雕馬達拉騎士浮雕
馬達拉騎士浮雕是保加利亞著名古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首批公布5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項目之一。位於東北部馬達拉高原上距科拉羅夫格勒不遠的馬達拉村,為8世紀所刻。浮雕在村附近離地面23米高的懸崖上,刻的是一位幾乎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騎士,馬蹄踩在一隻身上戳著長矛的雄獅身上,騎士身後隨有一條獵犬。這座浮雕表述了勇士勝利的情景。浮雕上面有銘刻於不同時期的三段希臘文碑文,分別記敘了當時保加利亞和拜占庭關係的大事,但碑文已嚴重侵蝕,難以全部辨認。這類浮雕為歐洲所罕見。浮雕還完好,但也受到侵蝕。

基本資料

馬達拉騎士浮雕馬達拉騎士浮雕遠景
中文名稱:馬達拉騎士浮雕
英文名稱:Madara Rider
國家:保加利亞
所屬洲:歐洲
批准時間:1982年
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屆會議報告。

簡介

馬達拉騎士浮雕馬達拉騎士浮雕
馬達拉騎士浮雕是保加利亞著名的古代浮雕。位於保加利亞東北部馬達拉高原上的馬達拉村,距科拉羅夫格勒不遠,為8世紀時的原始保加利亞部落所刻,但作者不詳。1979年,這座浮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首批公布為5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項目之一。並於198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Ⅰ)(Ⅲ)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浮雕是刻在村附近離地面23米高的岩壁上,岩壁的平均高度約為100米。浮雕刻的是一位幾乎與真人同樣大小的騎士,身穿一件長過膝蓋的制服、繫著腰帶。左手執韁繩(一說為象徵王權的節杖),右手剛投擲出一桿長矛,一隻被長矛刺穿的獅子倒臥在他的腳下。騎士身後有一隻奔跑著的獵犬。浮雕的上面,還刻有一些希臘文和保加利亞原始文字的碑文,但已嚴重剝蝕。

碑文記述了保加利亞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一些重大事件。第一段刻於保加利亞可汗帖爾維爾統治時期(公元701~718年),第二段刻於其繼承者科爾米西厄斯統治時期(公元739~756年),第三段刻於奧穆爾塔格可汗統治時期(公元814~831年)。這幾個可汗為保加利亞的鞏固與擴張曾做出過巨大的努力,並在古都普利斯卡留下了不少宏偉的古建築,從這些古建築中可以看出他們偉大的想像力。但由於馬達臘騎士浮雕上面的文字遭到嚴重侵蝕,難以全部辨認,因此無法了解當時所記載的全部內容。

人們猜想馬達拉騎士浮雕所表述的是一個勝利的場景,象徵著可汗打敗了他的敵人。騎士高傲的面部表情,他的衣著打扮以及他手持的典型的保加利亞武器,都足以證明以上的觀點。這類浮雕在波斯帝國的許多地方都可見到,而在歐洲卻屬罕見,具有重要的價值。這不僅由於馬達拉騎士浮雕帶有現實主義的特徵而成為保加利亞浮雕藝術的傑作,而且事實上也是人們了解歷史的生動教材。

現在,為了保護騎士浮雕和碑文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有關方面已安裝了一個可移動的保護裝置。此外,在馬達拉村還發現有14世紀在岩石里鑿成的隱士石窟。

評價

公元8世紀開鑿在峭壁的一邊,浮雕為騎士打敗獅子,以紀念保加利亞可汗在一個時代的勝利,當時他們的勢力對拜占庭構成嚴重的威脅,浮雕的邊上刻有銘文,敘述了公元705年到831年間發生的事件。

當地文化

馬達拉騎士浮雕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有悠久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建築戲劇傳統。全國各地有風格各異的民間服飾和音樂舞蹈(霍洛舞)。20世紀30年代後,聲樂和交響樂發展較快。著名作曲家和歌唱家有:皮普科夫、庫特夫、加烏羅夫、烏祖諾夫等。保加利亞重視繼承和發展民間歌舞,“庫特夫”和“彼林”民間歌舞團享譽國內外。保加利亞定期舉辦國際青年歌劇歌手比賽、“瓦爾納之夏”音樂節、國際芭蕾舞比賽、布爾加斯民間藝術節、索非亞藝術沙龍等活動,這些活動都從不同程度上傳播了保加利亞民族民間文化並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

戲劇發源於19世紀民族解放運動中,1883年在保第二大城市普羅夫迪夫成立了第一個專業劇團。1904年索非亞建立了第一座劇院(瓦佐夫劇院)。20世紀初的著名作家瓦佐夫雅沃羅夫等都寫過出色的劇本,如《流亡者》《升官圖》《在維多沙山腳下》等。1948年建立高等戲劇學院。

電影業始創於19世紀,當時主要拍攝記錄片。1944年後,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反法西斯鬥爭題材的故事片以及根據保加利亞優秀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迅速發展,《警鐘》《山羊角》《太陽與影子》等數十部影片曾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美術的起源同東正教的傳播緊密相聯。18世紀民族復興之前的美術珍品大多同宗教壁畫和雕塑有關。1896年成立國立美術學校。著名美術家有:迪米特羅夫大師、佩特羅夫、任多夫,漫畫家貝什科夫,魯塞夫、德波娃的版畫和油畫都具有鮮明的特色。18、19世紀興起的民族建築和木雕、裝飾藝術是保加利亞建築藝術的瑰寶,這些傳統在城市建設和住宅建築中得到了發揚。一些文化宮、紀念館、劇院及旅遊區建築特色展現了保建築藝術的民族風格和現代化水平。

周邊旅遊

馬達拉騎士浮雕保加利亞修道院
維托沙山:位於索非亞以南8—12公里處,史料記載,它最早稱“斯科帕爾”,意為“峭山”。保加利亞獨立後,改名為“維托沙”,總面積278平方公里。“黑峰”為最高峰,2285米,因終年搏擊天際烏雲而得名。古代這裡為橡樹茂密、人跡罕見的山區,十七世紀開始開發,1934年,被闢為公園。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巴爾幹半島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位於索非亞市中心同名廣場上。它是為1877年-1878年俄土戰爭俄軍“解放”保加利亞而建。教堂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名。

博雅納教堂:保加利亞著名東正教教堂,座落在索非亞南郊維托沙山麓的博亞納村,由三座教堂組成,建築風格和建造時期各不相同,但組成一個和諧的建築整體。平面成正十字,圓屋頂,外表裝飾富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博亞納教堂定為全世界首批5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項目之一。

里拉修道院:保加利亞著名的古修道院,始建於十世紀中葉,幾次被毀和重建。1961年被闢為國家博物館。座落在里拉山的峽谷中,占地8800平方米。建築格局嚴謹,很像中世紀的城堡。這裡風景秀麗,是國家級旅遊勝地之一。

瓦爾納天然石林風景區:位於黑海沿岸,瓦爾納城西15公里處,面積約20平方公里。自遠處望去,石柱區象一片被颶風吹折的林木,又如一座古城的遺蹟。它是保加利亞的一自然奇景。

巴奇科夫修道院:保加利亞古修道院,位於南部阿森諾夫格勒以南羅多彼山區的查亞河谷中。1083年由喬治亞血統的拜占廷大臣巴庫里安尼創建。它歷經破壞,後又重建和擴大。最初的建築已未能保存,現所遺留的中古時代的建築物只有一座在修道院迴廊外面的骨堂。修道院還收藏了壁飾、古代錦緞、銀器、聖像和指環等珍貴的古代文物。修道院辟有博物館和圖書館。

巴爾幹山:橫貫保加利亞全境的大山脈,是阿爾卑斯·喀爾巴阡山的延伸,保語稱為“老山”。它西起南斯拉夫邊境奇莫克河,東至黑海之濱。把保分為南北兩部分。巴爾幹山連綿555公里,分西、東、中3段,中段最高,主峰波特夫峰,海拔2376米。風景秀麗的克里蘇拉,依山傍水,林木蔥蘢,每年吸引著大批旅遊者。

希普卡隘口:位於巴爾幹山中部,地處加布洛沃和卡贊勒克之間,陡峭巍峨,地勢險要。這裡立有34米高的石碑,上寫著“這裡是保加利亞自由的起點”,碑旁陳列著兩尊當年用過的大炮。碑後側300步處,山石陡峭,懸崖百丈,這就是著名的鷹窩山

玫瑰谷:保加利亞名勝,它包括相毗的卡贊勒克谷和卡爾洛沃谷兩個山谷。是一東西長130公里、南北寬15公里的狹長地帶。玫瑰為保加利亞的國花。

鮑羅維茨(又稱“松樹林”):保旅遊勝地,座落在里拉山北坡,四周為松柏密林。叢林中設許多供遊客休養的小別墅。這裡氣候多變,夏日雲霧繚繞,雨水豐沛;冬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是全國滑雪基地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