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溫灸法

馬氏溫灸法可一次同時灸數個穴位,施救過程中勿須手持,固定於穴位之上,坐臥均可治療,還可以邊灸邊看電視,看書等,病人溫灸時甚至可以走動,非常方便,每次溫灸時間可以自行調整,治療過程中病人只覺得溫熱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讓人接受。馬氏溫灸法至今在國內已經流傳了幾十年,由於種種原因,該療法一直僅流傳於民間,技術僅被極少數掌握,很多從事中醫多年的醫者甚至還從未聽說過。對急慢性臟腑病,疑難雜病,老年病,婦科病等也有良好治療效果。

簡介

天津名老中醫馬少群先生(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從浙江寧波“東方針灸學社”學習日本溫灸術,馬少群改進了日本溫灸術,自成一體創馬氏溫灸法。馬氏溫灸法至今在國內已經流傳了幾十年,由於種種原因,該療法一直僅流傳於民間,技術僅被極少數掌握,很多從事中醫多年的醫者甚至還從未聽說過。此法對腦血管病有獨特效果。對急慢性臟腑病,疑難雜病,老年病,婦科病等也有良好治療效果。

馬氏溫灸法可一次同時灸數個穴位,施救過程中勿須手持,固定於穴位之上,坐臥均可治療,還可以邊灸邊看電視,看書等,病人溫灸時甚至可以走動,非常方便,每次溫灸時間可以自行調整,治療過程中病人只覺得溫熱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讓人接受。

馬氏灸治要決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體

於病患的初期,“邪正相爭”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為主,此時僅施灸患處,局部穴位,往往可頓挫病勢,是個簡易,快捷的灸法。但對於慢性病不能單純地這樣治。因為此時病久傳化,上下痞澀,陰陽失和,往往病情已不限於一經一髒一腑,因此灸治慢性病,必須重視整體配穴,以期灸通臟腑,經絡,灸通上下,調平陰陽,從而達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貴於早,貴於恆

灸貴於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應持之以恆。一些陳年痼疾,在灸治數月以後方見效果的情況是有的,因此醫患雙方均要長期用灸的思想準備,還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當灸治若干時日,病情明顯好轉後便以為問題不大了,遂止灸,這常常導致病狀復燃。故馬少群先生每每叮囑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根,少則兩三個月,半年,甚至要更長的時間地灸下去才行。症狀已消失,還不能以為是病已根治,須以穴位觸診再做驗證。病治好了,如果身體仍顯虛弱,也應繼續用灸,培養元氣。總之,施灸不單是為了解除症狀,而更要以除病,健身為最終目的,故須持之以恆。

3)灸貴通腑氣

各種慢性病,故病久臟腑傳化,一般均會導致腑氣的呆滯,灸治每有必要先通腑氣,這樣可以使腸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趨於正常,則機體氣血生化有源,體內淤滯及病理產物易於化解、排出,各種病症均能隨之而好轉,故中脘,足三里等為治療各種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貴引導,先後有序

慢性病日久,常常導致病體上盛下虛,上熱下寒,而“盛”及“熱”又最為患者所苦,針對這種情況應先重灸病體中下部穴位。等中下部灸通,則“上盛”“上熱”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隨之鬆動,這就是灸法的引導功能的功用。當中下部灸通之後,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則上下皆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灸法先後有序。內熱盛,臟腑積滯重的病例灸法類似,此等宜先灸四肢穴,等四肢經穴灸通,再增加軀幹部灸穴,如此灸治會較為順利。

5)久病羸弱者,以“小火”為先

遇病久而羸弱,進食少,體熱(喜涼惡熱)者,馬少群先生一般囑其先以下五日穴灸治:一日中脘,足三里;二日環跳,陽陵泉;三日風市,申脈;四日肩髃,曲池;五日風池,絕骨。五日後在按其病在何臟腑,酌選穴灸治。遇病久而羸弱,進食少體寒(喜寒惡寒)者,先生則囑其按以下四日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樞、氣海;3日關元、三陰交,4日內關、照海。4日後再按其病在何臟腑,選穴灸治。對這樣的患者,前十五天的灸量為:腹部每穴灸20分鐘,背部和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鐘。等灸至患者進食增多,感覺體增長之後再使用通用灸量。此因虛甚則滯甚,故只宜先小通小補,否則病體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現口乾,咽痛頭暈,不思飲食等反應。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單一病患,可按各病常規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況較為普遍,比如患者高血壓的同時尚患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時,患有牛皮蘚等等,如此可將不同病患的常規灸法的穴組合併灸之。當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為主時,現灸治主要病患也是可取的,特別是兼有外感(感冒)、大便不通等急症時更應先顧於此,並按以下灸法灸治之。

治外感:灸風門(背部);陽陵泉(下肢)各25分鐘,日灸二三次,以微出汗為度。

治大便不通:灸承山(背部)25分鐘,左大橫(腹部)30分鐘,日可兩灸,以大便通為度。

灸量掌握

馬少群先生以其數十年的溫灸經驗為依據,總結出溫灸每穴每次的一半灸量是,頭面部穴灸20分鐘;背部及四肢穴灸25分鐘;胸腹部穴灸30分鐘。

灸藥配方

毛少群先生習慣於在施灸時將少量灸藥摻入青艾絨,其配製如下: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夜明砂(微炒)6克,乳香3克,沒藥3克,大蔥根乾蒂6克(筆者常以桂枝等量代替),木通9克,白芷6克。以上藥味共研細末即成所用灸藥,可與500克青艾絨配用,若一日一灸,大概可使用一個月時間,灸藥應裝瓶防潮,防走氣味。

原理作用

雷火灸以經絡學說為原理,現代醫學為依據,採用純中藥配方。在古代雷火神灸實按灸的基礎上,改變其用法與配方創新發展而成的治療法。

灸療利用藥物燃燒時的熱量,通過懸灸的方法刺激相關穴位,其熱效應激發經氣,使局部皮膚機理開放,藥物透達相應穴位內,起到疏經活絡、活血利竅、改善周圍組織血液循環的作用。

其燃燒時的物理因子和藥化因子,與腧穴的特殊作用、經絡的特殊途徑相結合,產生的一種“綜合效應”。經絡、腧穴對機體的調節是內因,藥物的燃燒是外因,兩者缺一不可。

雷火灸燃燒時產生的輻射能量是紅外線和近紅外線,通過對人體面(病灶周圍)、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濃藥區,在熱力的作用下,滲透到組織深部來調節人體各項機能。它可激勵人體穴位內生物分子的氫鍵,產生受激相干諧振吸收效應,通過神經體液系統調節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達到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活血化淤、散癭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治療人體疾病。

高血壓,半身不遂及關節炎常規灸法

一日 中脘(單穴)灸30分鐘,足三里(雙穴)各灸30分鐘。

二日 環跳(雙穴)各灸25分鐘,陽陵泉(雙穴)各灸30分鐘。

三日 風市(雙穴)各灸25分鐘,申脈(雙穴)各灸25分鐘。

四日 肩髃(雙穴)各灸25分鐘,曲池(雙穴)各灸25分鐘。

五日 風池(雙穴)各灸25分鐘,懸鐘(雙穴)各灸25分鐘。

六日 身柱(單穴)灸30分鐘, 腰陽關(單穴)灸30分鐘,三陰交(雙穴)各灸25分鐘。

七日 委中(雙穴)各灸25分鐘,照海(雙穴)各灸25分鐘。

八日 百會(單會)灸25分鐘,啞門(單穴)灸25分鐘,列缺(雙穴)各灸25分鐘。

註:

1) 高低血壓、半身不遂、關節炎均可按此法灸治;

2)高血壓患者在1-7日穴灸4個循環後,再開始灸第八日的穴,灸百會,啞門,對降血壓及減輕頭暈頭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過早,會經脈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於頭部,而致頭暈頭痛等症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頭部穴。

3) 以上穴循環灸至愈,每日灸臍(神闕)30分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