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惇靖

馬惇靖,1906年出生於甘肅省河州臨夏縣(今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韓家集陽窪山村,國民革命軍第81軍軍長,國民革命軍中將銜,後1949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1972年10月1日因病在蘭州逝世,終年66歲。

馬惇靖(中將)

馬惇靖(1906-1972),回族,字立青,甘肅省河州臨夏縣(今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韓家集陽窪山村人(著名國民革命軍起義將領馬鴻賓〔見下〕之三子)。中央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3期畢業。國民革命軍第81軍軍長,國民革命軍中將銜。1949年9月19日在寧夏省中寧縣通電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4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5師103旅205團團長,後升任第103旅旅長。1936年在西北參加圍剿中國工農紅軍。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0月任國民革命軍第81軍少將參謀長,在綏西參加抗戰。1939年夏指揮所部與日軍首戰於綏西烏拉瑙包,退敵告捷。1940年2月日軍自包頭西犯,協同其父馬鴻賓指揮所部迎戰於烏布浪口,日軍潰退。數日後再戰,陣地被突破,反攻中收復臨河、五原等地。1943年8月任第81軍35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3月任國民革命軍整編第81師師長。1947年春任海固兵團司令。1948年11月其父馬鴻賓出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後,接任國民革命軍第81軍軍長,授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銜。1949年9月19日,馬鴻賓父子在寧夏省中寧縣率第81軍軍部和第35師、第294師、第358師共約1.6萬餘人通電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西北軍區獨立第2軍軍長(政治委員甄華),解放軍寧夏省軍區司令員,甘肅省第一、二屆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等職。
1972年10月1日因病在蘭州逝世,終年66歲。

馬鴻賓

馬鴻賓,字子寅。甘肅省臨夏縣韓家集人。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從先世屬於臨夏老教畢家場門宦。父名馬福祿,字壽三,曾率回民軍隊馬步七營旗,編為“簡練軍”,駐防山海關等地。1954年馬鴻賓當選為第一屆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任馬鴻賓為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副省長等職。1960年病逝於蘭州
馬鴻賓
馬鴻賓(1884年-1960年),字子寅,著名愛國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
甘肅省河州臨夏縣(今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韓家集陽窪山村人。1884年9月14日(清光緒十年甲申七月二十五日)出生於臨夏。馬福祿之子。1904年任叔父馬福祥侍從,1908年升任西寧礦務馬隊隊官,1910年隨昭武軍寧夏,任騎兵營營長。1912年任寧夏新軍管帶,後任甘肅新軍司令(轄騎兵5個營)。1916年2月17日被北洋政府授予陸軍少將銜。1920年4月1日晉升為陸軍中將銜。1921年任寧夏鎮守使兼新軍司令。1924年7月被北京國民政府授予將軍府亞威將軍銜。1925年任馮玉祥隸下的寧夏鎮守使。1926年9月任國民軍第22師師長。1927年4月馮玉祥取消寧夏鎮守使建制,任國民軍第2集團軍第22師師長兼甘邊剿匪司令。1927年9月任馮玉祥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四方面軍第24軍軍長。1928年3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930年被馮玉祥任命為寧夏省主席。1931年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黨政府軍暫編第7師師長甘肅省政府代理主席,8月正式任命為甘肅省政府主席。12月改任甘涼肅邊防司令,未就職。1933年任廬山軍官訓練團副團長,同年12月任第35師師長。1935年9月任西北剿匪總部第4縱隊司令兼第35師師長。1936年9月14日被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銜。1937年任國民黨陸軍第17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81軍軍長。1939年4月兼任第17集團軍副總司令。1941年被蔣介石任命為綏西防守司令。1942年蔣介石又派傅作義為綏西防守總司令,改派為綏西防守總司令部副總司令。1943年傅作義部完全接替了綏西防務,遂率部撤回寧夏中寧縣進行休整。1945年6月當選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1946年3月任國民革命軍西北行營副主任。1947年7月陝甘寧邊區剿匪總司令部司令。1948年任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1949年9月19日在寧夏省中衛率部通電起義,所部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獨立第2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被任命為寧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3月兼任甘肅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1953年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國防委員會委員。
西北軍政委員會撤銷以後,歷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第一副省長兼甘肅省民族事務委會
主任。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委員和民族委員會委員。1958年又當選為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委員和民族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大代表,甘肅省各界人民協商委員會副主席。1960年10月30日,因患胃癌在蘭州逝世,享年76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