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地臣

馬地臣

詹姆斯·馬地臣(James Matheson 1796-1887)。蘇格蘭人,愛丁堡大學畢業後,進入加爾各答的馬金特休商會,後來成了在廣州開創鴉片貿易的曼益商會的大股東。一八三二年聯合查頓,開辦了龐大的鴉片公司。在居留廣州的外國人當中,他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智囊人物。後創辦“怡和洋行”。馬地臣從1843到1862年這19年裡,一直坐在英國下院席位上當英國“民主”政治的“代表”,成為巴麥尊獨裁政治的一個有力支柱。不僅如此,他還在1846年被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封為爵士;而五年後,則又被選為皇家學會的會員。

基本信息

簡介

馬地臣馬地臣
查頓、顛地、馬地臣都是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著名的鴉片走私販子,他們都靠鴉片走私大發橫財,都竭力煽動對華侵略戰爭,特別是查頓不僅是鴉片走私的禍首,而且還是英國議院幕後鼓吹、策劃發動侵略戰爭的核心人物,對巴麥尊的具體決策起著十分惡劣的影響。
馬地臣(James Matheson 1796-1878),(一說1807一1889,一說1796一1888)一譯孖地信,蘇格蘭色得蘭郡人。

個人經歷

貴族家庭出身,他從愛登堡大學畢業後,曾到倫敦學做生意,1813年到加爾各答,在他叔父開設的馬金淘西公司作會計。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一說1819年)來到廣州,先在西班牙、丹麥商行任職,取得西班牙、丹麥通商執照,擺脫了東印度公司的束縛,他便肆無忌憚地進行鴉片走私。當時,外國鴉片販子走私鴉片,主要集中在廣州港外的伶仃島,而馬地臣1823年(道光三年)乘西班牙商船,懸掛西班牙國旗,首創在中國沿海鴉片走私,獲得暴利,從而使鴉片輸入中國,更為猖獗。1827年(道光七年),他在澳門創辦《廣州記錄報》,這是西方侵略者在中國國土上創辦的第一家報紙,不斷地公開鼓吹侵略。1828年(道光八年)加入在廣州開設的莫克尼亞克洋行。1832年(道光十二年)他與查頓將這個洋行改稱為怡和洋行。早已回國的莫克尼亞克,於1834 年在倫敦與斯密斯等人開設莫克尼亞克·斯密斯公司。1834年(道光十四年),英國駐華首任商務監督律勞卑在澳門病故,馬地臣特地伴送其親屬返回倫敦,企圖藉此機會接觸外交大臣威靈吞,以便向他鼓動戰爭。當發現威靈吞無意立刻動手時,他便到曼切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的工商界活動,並撰寫了《對華貿易現狀及其前途》小冊子,公開向英國資產階級詆毀中國人民,狂熱叫囂發動戰爭。次年,他加入倫敦的莫克尼亞克·斯密斯公司,成為該公司的重要股東之一。
馬地臣這個鴉片走私渠魁,其聲勢浩大的猖狂走私活動,早已引起中國朝野的注意。林則徐未到廣州之前曾對他作過密查,而到廣州之後更是派人對馬地臣進行嚴密監視。直到他交出所有鴉片,具永不再來甘結後,於1839年5月24日(道光十九年四月十二日)與顛地一道被驅逐出境。但是,馬地臣沒有回國,仍賴在中國沿海不走。他一方面在“威臣”船上建立怡和洋行營業所,聲稱:“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的洋行都要在這附近力求固守一個流動的海上陣地”①,以便繼續偷運、偷售鴉片、破壞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另一方面,他又利用中國當時嚴厲禁菸形勢,變本加厲進行鴉片走私投機倒把,從新加坡、馬尼刺和印度等地賤價收購鴉片,大量運到中國沿海高價出售,他從孟買二百元一箱買來的鴉片,在中國沿海甚至賣到三千元。與此同時,他還不斷與在倫敦活動的查頓進行通信聯繫,告訴他在中國沿海重操舊業走私鴉片的情況,和查頓商討向英國政府賠償煙價,並極力通過查頓向巴麥尊獻策。馬地臣對強占台灣的野心最大,一再要求查頓建議納入侵略計畫。查頓則認為台灣太大,台灣人民不易控制,因而主張占領廈門、金門,截斷台灣與大陸聯繫,而比較主張強占舟山和香港。實際上,巴麥尊的整個侵華部署主要是根據查頓的獻策行事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