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姆·孔采維奇

馬克西姆·孔采維奇

馬克西姆·孔采維奇俄國數學物理學家。他的工作領域是扭結理論,量子化和鏡像對稱。他的主要貢獻有:對任意泊松流形有效的形變數子化,拓撲場論中的穩定映像的模空間,利用一種類似費曼路徑積分的複雜積分構造的扭結不變數。他因這些結果而獲得了1998年菲爾茲獎。他於2002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獲“克拉福德”獎。2012年獲得邵逸夫數學獎。

基本信息

簡介

馬克西姆·孔采維奇 馬克西姆·孔采維奇

馬克西姆·孔采維奇(Максим Концевич 1964年8月25日-),俄國數學物理學家。他的工作領域是扭結理論,量子化和鏡像對稱。他的主要貢獻有:對任意泊松流形有效的形變數子化,拓撲場論中的穩定映像的模空間,利用一種類似費曼路徑積分的複雜積分構造的扭結不變數。他因這些結果而獲得了1998年菲爾茲獎。他於2002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獲“克拉福德”獎。2012年獲得邵逸夫數學獎。

獲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Fields Medal,全名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一個在國際數學聯盟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獎項。每四年頒獎一次,頒給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每次最多四人得獎。得獎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它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的要求設立的。菲爾茲獎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個人貢獻

馬克西姆·孔采維奇的工作領域是扭結理論,量子化和鏡像對稱。他的主要貢獻有:對任意泊松流形有效的形變數子化,拓撲場論中的穩定映像的模空間,利用一種類似費曼路徑積分的複雜積分構造的扭結不變數。

馬克西姆·孔采維奇和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教授愛德華·威滕由於“在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啟示下對數學研究作出的重要貢獻”,而分享一半2008年“克拉福德”獎;俄羅斯科學院太空研究所高能天體物理學部門負責人拉希德·辛亞耶夫因“在高能天體物理學和宇宙論領域的決定性貢獻”,而榮獲另一半2008年“克拉福德”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孔采維奇和威滕使用物理學方法論開創了一門用於研究不同類型幾何物體的新數學學科,具有“突破性意義”;辛亞耶夫開發出了顯示宇宙黑洞是如何吞沒物質和宇宙本底輻射結構起源的模型。

歷屆菲爾茲獎得主

獲獎時間(公元)獲獎人國籍
2006年

安德烈·奧昆科夫

俄羅斯
格里戈里·佩雷爾曼俄羅斯
2006年陶哲軒澳大利亞
2006年文德林·維爾納法國

2002年

洛朗·拉福格法國
1990年弗拉基米爾·沃埃沃德斯基烏克蘭
1998年理察·博赫茲

英國

1998年威廉·蒂莫西·高爾斯英國
1998年馬克西姆·孔采維奇俄羅斯
1998年柯蒂斯·麥克馬倫美國
1998年讓·布爾甘比利時
1994年皮埃爾·路易·利翁法國
1994年讓·克里斯托夫·約科茲法國
葉菲姆·澤爾曼諾夫俄羅斯
1990年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烏克蘭
1990年沃恩·弗雷德里克·蘭德爾·瓊斯紐西蘭
1990年森重文日本
1990年愛德華·威滕美國
1986年西蒙·唐納森英國
1986年格爾德·法爾廷斯德國
1986年麥可·哈特利·弗里德曼美國
1982年阿蘭·孔涅法國
1983年威廉·瑟斯頓美國
1983年丘成桐中國
1978年皮埃爾·德利涅比利時
1978年查爾斯·費夫曼美國
1978年格列戈里·亞歷山德羅維奇·馬爾古利斯前蘇聯
1978年丹尼爾·格雷·奎林美國
1974年恩里科·邦別里義大利
1974年大衛·芒福德美國
1970年艾倫·貝克英國
1970年廣中平祐日本
1970年謝爾蓋·諾維柯夫蘇聯
約翰·格里格斯·湯普森美國
1966年麥可·阿蒂亞英國
1966年保羅·寇恩美國
1966年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猶太裔無國籍
1966年史蒂芬·斯梅爾美國
1962年拉爾斯·赫爾曼德瑞典
1962年約翰·米爾諾美國
克勞斯·弗里德里希·羅思英國
1958年勒內·托姆法國
1954年小平邦彥日本
1954年讓·皮埃爾·塞爾法國
洛朗·施瓦茨猶太人
1950年阿特勒·塞爾貝格美國
1936年拉爾斯·瓦萊里安·阿爾福斯芬蘭
1936年傑西·道格拉斯美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