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蘭

馥蘭

馥蘭(Phreatia formosana Rolfe)為蘭科附生植物。無假鱗莖。莖很短,包藏於互相套疊的葉鞘之內。總狀花序具多數小花,花白色或綠白色。國內分布於台灣、雲南等地。

基本信息

概述

種中文名:馥蘭
種拉丁名:Phreatia formosana Rolfe
種別名:套葉馥蘭(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蘭

海 拔:800-1800
命名來源:【Ann.Bot. 9: 156. 1893】
中國植物志:19:065
屬中文名:馥蘭屬
屬拉丁名:Phreatia
亞族中文名:矮柱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Thelasiinae Schltr.
族中文名:樹蘭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態特徵

無假鱗。莖很短,包藏於互相套疊的葉鞘之內。

馥蘭馥蘭

葉4—6(一10)枚,近基生,二列互生於短莖上,成簇,線形,長2.5—9厘米,寬2.5—6.5毫米,先端略為不等的2裂,較少近於不裂,基部略收狹而後擴大為套迭的鞘,有關節。葶從葉腋發出,直立,纖細,長6—7厘米,,”中下部有3’枚卵狀披針形鞘;總狀花序長2—5厘米,具多數小花;花苞片近卵形,平展,長l一1.5毫米;花梗和子房長2—3毫米;花白色或綠白色,直徑約2毫米;中萼片橢圓狀卵形,長約1.5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鈍;側萼片斜卵狀三角形,長約1.5毫米,基部寬約1.5毫米,著生於蕊柱足上,形成萼囊;花瓣近橢圓形,長約1毫米,寬約0.6毫米;唇瓣近扁圓形,長約1毫米,寬約1.3毫米,基部有短爪並略呈囊狀,著生於蕊柱足末端;蕊柱短,有蕊柱足。蒴果橢圓形,長約3毫米,粗約1.5毫米。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布

產台灣南部和雲南南部(景洪)。生於林中透光處的樹上,海拔800—1800米。越南、泰國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我國台灣

參考文獻

Phreatia formosana Rolfe in Ann.Bot.9:156.1893,et in J.Linn.Soc.Bot.36:17.1903;Schltr,in Fedde Repert.Sp.Nov.Beih.4:258.1919;S.Y.HuinQuart.J.Taiwan Mus.28(1,2):129.1975;Masamune inJ.Geobot.25(1):p1.236.1977;台灣蘭科植物彩色圖鑑1:492.1977;台灣植物志5:1088.1978;Seidenf.1nOperaBot.89:149.Fig.97.1986,etll4:195.1992;台灣蘭科植物3:215—216(圖).1987;Averyanov,Iden.Guide Vietnam.:169.1994;Z.H,,Tsi etS.C.CheninActaPhytotax.Sin.33(3):295.1995.——P.Evrardii Gagnep.InBull.Mus.Hist.Nat.(Paris)ser.2,3(7):684.1931;中國高等植物圖鑑5:750.圖8330.1975.——P.Kotoinsularis Fukuyama in Bot.Mag.Tokyo 50:21.1936.——P.Elegans auct.Non Lindl.:Rolfe in J.Linn.Soc.Bot.36:1,7.1903.---Octarrhena formosarta(Rolfe)S.S.Ying,Col.111.Indig.Orch.,I:alwan2:303,612.1990.

相關詞條

蘭科 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