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博物館

餘姚博物館

餘姚博物館是在“第一山廟”原有建築的基礎上改建,增建而成的。設計建造者在依山傍水的環境中,將現代化建設與古建築巧妙揉合在一起,使得布局錯落有致,風格水乳交融,功能耦和配套。占地面積約5畝,總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於2003年1月18日建成開放。該館的建成,為餘姚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結束了餘姚沒有綜合性地方博物館的歷史。

基本信息

簡介

餘姚博物館位於風光旖旎的龍泉山西麓,占地面積約5畝,總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於2003年1月18日建成開放。該館的建成,為餘姚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結束

餘姚博物館餘姚博物館

了餘姚沒有綜合性地方博物館的歷史。

建築特色

餘姚博物館餘姚博物館
餘姚博物館是在“第一山廟”原有建築的基礎上改建,增建而成的。設計建造者在依山傍水的環境中,將現代化建設與古建築巧妙揉合在一起,使得布局錯落有致,風格水乳交融,功能耦和配套。如今,青瓦粉牆、欞窗椅欄的博物館已成為龍泉山西麓休瑕區的標誌性建築。

餘姚博物館作為全方位展示餘姚悠久歷史文化的殿堂必將成為集收藏、研究和社會教育、文化娛樂、休瑕諸功能於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餘姚市精神文明建設和對外宣傳的一個視窗。  

館藏

餘姚博物館餘姚博物館
餘姚博物館共設5個展廳,包括3個基本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3個基本展廳布置了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上下七千年》,由序廳、陶瓷廳和青銅玉雜廳組成,陳列展出了自河姆渡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各類代表性文物近300件,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餘姚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其中,序廳主要是運用圖表、模型、雕塑等手法對餘姚歷史文化作整體性、概括性反映。陳列有餘姚清代雙城沙盤模型、“四先賢”全身銅像、先賢手跡等。

陶瓷廳集中展示了餘姚悠久而底蘊深厚的陶瓷文化,從河姆渡新石器時代的夾炭、夾砂陶,到三代時期的印紋陶和原始瓷,直到六朝至五代、北宋時期的越窯青瓷,都有精品展出,其中有新石器時代的鳥形陶盉、戰國時期的原始瓷香薰、西晉時期的青瓷蜥蜴把雞頭壺、越窯秘色瓷摩羯紋粉盒等,可謂

餘姚博物館餘姚博物館
琳琅滿目,精品紛呈。此外,陶瓷廳還展出了不少元明清瓷精品,有元代龍泉窯青瓷蔗段洗,明代德化窯垂釣漁翁瓷塑、清代青花觚、青花釉里紅天球瓶、霽藍瓶、五彩人物棒槌瓶、粉彩大盤等,展示了餘姚文物部門幾代人的收藏成果。

青銅玉雜廳陳列展出了石器、青銅器、骨器、玉器、金銀器、磚瓦、印章、墨硯等大量雜件精品,有河姆渡新石器時代的石鉞、骨匕、象牙圓雕鳥形匕,東漢時期的青銅弩機,東漢時期的四乳四神銅鏡,唐代的雙鳳瑞銅鏡,還有戰國時期的玉壁,宋代的金卡虎,明代的金方牌、金耳挖,西晉的紀年磚、雁形生肖銅章,清代朱彝尊銘端硯等等。這些雜件雖然大多體量不大,卻精緻典雅,凝結著古代餘姚人民生產、生活和藝術智慧的結晶,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交通

餘姚博物館餘姚博物館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景點自駕游交通路線:

A:經滬杭甬高速公路,出餘姚道口右轉經餘姚市東環線、餘姚——寧波北線(S61省道線)至三七市鎮看路標指示→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經滬杭甬高速公路,出餘姚道口或大隱道口走餘姚——寧波南線(S59省道線)至車廄過車廄大橋→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B:走餘姚——寧波北線(S61省道線)至三七市鎮看路標指示→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走餘姚——寧波南線(S59省道線)至車廄過車廄大橋→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C:經杭州灣大橋至慈谿庵東道口下,經梁周線到餘姚,走餘姚--寧波北線(S61省道線)至三七市鎮看路標指示→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D:至杭州灣大橋南連線線慈城道口下,走餘姚--寧波北線(S61省道線)至三七市鎮看路標指示→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