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血安神湯

養血安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萬病回春》卷四。具有養心清火之功效。主治驚悸屬血虛火動。

組成

當歸身(酒洗)五分(1.5克),川芎(1.5克)五分,白芍(炒)五分(1.5克),生地黃(酒洗)一錢(3克),陳皮五分(1.5克),白朮七分(2.1克),茯神一錢(3克),酸棗仁(炒)七分,柏子仁(炒)五分(1.5克),黃連(酒炒)五分(3克),甘草(炙)三分(1克)。

用法用量

上銼一劑。水煎服。

功用

養心清火。

主治

驚悸屬血虛火動。

附方

名稱:養血安神湯

組成:當歸身二錢,熟地三五錢,白芍(酒炒)一錢半,茯神、棗仁(炒)、生地、炙草各一錢,遠志六分,五味三分,乾薑(炒黑)三四分,柏子仁(微炒,去油)七分,白蓮(去心,微炒,捶碎)五粒

用法:水煎,溫服

主治:產後心血不足,以致神魂不安而驚悸者

出處:《會約》卷十五

重要文獻摘要

《東醫寶鑑》:“養血安神湯治驚悸。生苄、茯神各一錢,白朮、酸棗仁炒各七分,當歸身、川芎、白芍藥、陳皮、柏子仁、黃連酒炒各五分,甘草炙三分。上銼,作一貼,水煎服。”

中藥方劑之養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