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氣丹

養氣丹,主治治諸虛百損,脾元耗憊,真陽不固,三焦不和,上實下虛,中痰飲上攻,頭目昏眩,八風五痹,或卒暴中風,痰潮上膈,言語蹇澀,神昏氣亂,狀若癱瘓;及奔豚腎氣,上沖胸腹連兩脅,膨脹刺痛不可忍者。

基本信息

拼音

YǎnɡQìDān

處方

禹餘糧石(火煉七次、醋淬七次、為末)、紫石英(火煅一次)、赤石脂(火煅一次),各半斤;代赭石(火煅七次、醋淬七次、為末)一斤,磁石(火煅十次、醋淬十次)半斤。已上五石各貯之,各研為細末,又以水研之。挹其清者,置之紙上,紙用筲箕盛,欲使細末在紙上,而水滴在下,挹盡而止。既乾,各用藏瓶盛貯,以鹽水紙筋和泥固濟,陰乾。以好硬炭五十斤分為五處,每一處用炭十斤,燒紅作一爐子,煅此五藥,以紙灰蓋之。兩日後,火盡灰冷,則再煅,如此三次,埋地坑內兩日,出火毒,再研,入後藥。附子(炮、去皮、臍)二兩,肉蓯蓉(淨洗、酒浸一宿

功能主治

治諸虛百損,脾元耗憊,真陽不固,三焦不和,上實下虛,中痰飲上攻,頭目昏眩,八風五痹,或卒暴中風,痰潮上膈,言語蹇澀,神昏氣亂,狀若癱瘓;及奔豚腎氣,上沖胸腹連兩脅,膨脹刺痛不可忍者。陰陽上下,氣不升降,飲食不進,面無精光,肢體浮腫,五種水氣,腳氣上沖,腰背倦痛,夜夢鬼交,覺來盜汗,胃冷心疼,小便滑數,牽引小腹,足膝緩弱,步履艱難。婦人血海久冷,赤白帶下,歲久無子,及陰毒傷寒,面青舌卷,陰縮難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者,急服百圓,用生薑大棗煎湯灌之,即便回陽,命無不活。或觸冒寒邪,霍亂吐瀉,手足逆冷,六脈沉 

用途用量

每服五圓至十圓,空心,用溫酒吞下,或姜鹽湯,或棗湯下亦可,婦人用艾醋湯吞下。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中藥方劑之養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醫方劑詞典-丹

丹藥是中藥藥劑種類的一個分支,是中國古代的術士們所開創出來的,在古代,丹藥所代表意思有兩個,一為仙丹,二為普通藥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