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絡丹

活絡丹

活絡丹,方中川烏、草烏辛熱走竄,祛風除濕,溫通經絡,並可止痛,為主藥;天南星燥濕化痰,以除經絡中之痰溫,為輔藥;再以乳香、沒藥活血化瘀,地龍通經活絡,共為佐使藥。合而成方,能祛風濕,通經絡,化痰濕瘀滯,故對上述諸證有效。【主治】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肢體筋脈攣痛,關節伸屈不利,疼痛遊走不定;中風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經絡中有痰濕死血,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跌打損仿,瘀阻經絡而疼痛者。張秉成云:「夫風之中於經也,留而不去,則與絡中津液氣血渾合不分,由是衛氣失於常道,絡中之血,亦凝而不行,絡中之津液,則結而為痰。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活絡丹活絡丹

方名:活絡丹(袪風之劑)

總結:濕痰死血

編號:011

組成:川烏、草烏、沒藥、乳香、膽星、地龍

主治:治中風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經絡中有濕痰死血,腿臂間忽有一、二點痛。

歸經:足太陰、厥陰藥。

方義:吳鶴皋曰:「膽星辛烈,所以燥濕痰。

1.二烏辛熱,所以散寒濕。

2.風邪注於肢節,久則血脈凝聚不行,故用乳香、沒藥以消瘀血。

3.蚯蚓濕土所生,欲其引烏星直達濕痰所結之處,大易所謂『同氣相求』也。」

煎服法:酒丸,酒下。

活絡丹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組成】天南星(炮) 川烏(炮,去皮、臍) 地龍(去土)各180克 乳香(研) 沒藥(研)各66克 草烏(炮,去皮、臍)180克

【用法】上藥六味,各研細末,混和研勻,酒調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時用冷酒送下,或用荊芥湯下亦得。

【功用】祛風通絡,趨寒止痛。

【主治】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肢體筋脈攣痛,關節伸屈不利,疼痛遊走不定;中風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經絡中有痰濕死血,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跌打損仿,瘀阻經絡而疼痛者。

禁忌

凡陰虛有熱及孕婦均慎用。

方論

張秉成云:「夫風之中於經也,留而不去,則與絡中津液氣血渾合不分,由是衛氣失於常道,絡中之血,亦凝而不行,絡中之津液,則結而為痰。……然治絡一法,較治腑治髒為難,非湯劑可以蕩滌,必須用峻利之品,為丸以搜逐之」。(《成方便讀》)方中諸藥合用,可使風寒濕邪、痰濁、瘀血盡袪,有活血通絡之效,故名「活絡丹」,亦名小活絡丹。而「大活絡丹」為《蘭台軌範》方,由五十味藥組成,有扶正袪風,活絡止痛之功。

中藥方劑之活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活血丹
活血散
活絡丸
活絡流氣飲
活血止痛散
活血消炎丸
活血破瘀湯
活血風寒膏
活血解毒丸
活血解毒湯
活胎和氣飲
活血祛風膏
活血住痛散
活血養肝湯
活血四物湯
活血應痛圓
活血接骨散
活血膏
活血散癭湯
活兒丹
活命丹
活命散
活命湯
活命神丹
活命神方
活命金丹
活命飲
活聖散
活心丸
活心丹
活水無憂散
活瘀四物湯
活瘀止痛洗藥
活瘀理氣湯
活血舒筋止痛洗藥
活絡湯
活血行經湯
活血散風湯
活絡祛寒湯
活血止痛湯
活血灑
活絡膏
活血潤燥丸
活血疏風方
活血益氣湯
活絡透毒飲
活血順氣何首烏散
活絡飲
活血飲
活調敷散
活鱉煎
活龍散
活龜丸
活肝湯
活腎丸
活血解毒透肌湯
活血解熱湯
活血逐瘀湯
活血通經散
活血通經止痛散
活血通經湯
活血通絡方
活血紅花湯
活絡疏肝散
活兒湯
活血明目飲
活血止疼湯
活血續命散
活命仙丹
活血止痛洗藥
活血止痛膏
活血止痛飲
活脾散
活虎丹
活蚯蚓
活血潤燥生津湯
活血潤燥生津飲
活血潤腸丸
活血煎
活血祛風湯
活血舒和散
活絡通經丸
活血祛瘀湯
活血降糖方
活血除風湯
活血化堅湯
活血化痰湯
活血和氣飲
活血飲子
活血驅風散
活母丹
活魂丹
活絡通脈清解湯
活水止虱丹
活痰丸
活血補氣湯
活血應痛丸
活絡鎮風丹
活血紫金丹
活神丹
活血調氣湯
活血調經湯
活血舒筋湯
活絡內灸膏
活絡定痛湯
活腸敗毒丹
活絡油膏
活絡丹
活血散瘀湯
活血丸
活絡效靈丹
活血湯

中醫方劑詞典-丹

丹藥是中藥藥劑種類的一個分支,是中國古代的術士們所開創出來的,在古代,丹藥所代表意思有兩個,一為仙丹,二為普通藥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