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丸

活血丸

活血丸來源《普濟方》卷三一○,主治血脈不和,筋脈拘急,步行不利。

基本信息

名稱

中文名稱:活血丸拼音名:HuoxueWan
標準編號:WS3-B-0352-90

處方與製法

處方:當歸100g 紅花25g 大黃450g 豬牙皂150g 牽牛子275g
製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每160g乾丸用紅衣粉20g包衣,打光,即得。

性狀

本品為褐紅色的水丸,除去包衣,顯黃褐色;氣微,味微甜、苦。

功能與主治

活血通經。用於血瘀經閉,行經腹痛。

用法與用量

早晨空腹,用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3g,一日1次,體虛者酌減。

注意事項

血虛經閉,經後腹痛,氣血虛弱,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大便溏瀉者及孕婦忌服。

規格

每20丸重1g.

貯藏

密閉,防潮。

用法

上藥共六味,研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溫酒送下。[1]

其他

活血丸--《普濟方》卷三一○

【處方】乾地黃(酒煮)60克,當歸(煨)、白芍藥、川斷(面水炒)、白朮(煨)、川芎(醋炒)各30克。
【製法】上藥共六味,研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活血寬筋。治血脈不和,筋脈拘急,步行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

活血丸--《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處方】桑枝(東南引,雞子大粗者,細銼)1斗(納鍋中,入米醋,炒黑存性,為末),雄黑豆3升(入米醋,炒焦存性,為末),栗子400枚(連皮燒,入米醋內浸,再燒再入醋內,存性為末),乳香半兩(細研)。
【製法】上為末,以醋煮糯米粥和搗千杵,為丸如彈子大,陰乾,勿見日,後用米醋磨好香墨為衣,候乾,以布袋盛掛當風處。
【功能主治】腕折。
【用法用量】每服1丸,與乳香酒同煎令化溫服,服訖向痛處臥,1日2次。疼痛自止。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活血丸--《醫方類聚》卷一九○引《修月魯般經》
【處方】生地黃4兩,熟地黃4兩,當歸1兩,黃連1兩。
【製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癧瘡。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遠鹽湯送下。
【摘錄】《醫方類聚》卷一九○引《修月魯般經》

活血丸--《中醫傷科學》

【處方】土鱉蟲5份,血竭3份,西紅花1份,乳香3份,沒藥3份,牛膝2份,白芷2份,兒茶2份,骨碎補2份,杜仲3份,續斷3份,赤木3份,當歸5份,生地3份,川芎2份,自然銅2份,桃仁2份,大黃2份,馬前子2份,硃砂1份,冰片2份,蜜糖適量。
【製法】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5g。
【功能主治】活血去瘀,消腫止痛。主治骨折及其他損傷的國中期,瘀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1日2-3次。
【摘錄】《中醫傷科學》

中藥方劑之活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活血丹
活血散
活絡丸
活絡流氣飲
活血止痛散
活血消炎丸
活血破瘀湯
活血風寒膏
活血解毒丸
活血解毒湯
活胎和氣飲
活血祛風膏
活血住痛散
活血養肝湯
活血四物湯
活血應痛圓
活血接骨散
活血膏
活血散癭湯
活兒丹
活命丹
活命散
活命湯
活命神丹
活命神方
活命金丹
活命飲
活聖散
活心丸
活心丹
活水無憂散
活瘀四物湯
活瘀止痛洗藥
活瘀理氣湯
活血舒筋止痛洗藥
活絡湯
活血行經湯
活血散風湯
活絡祛寒湯
活血止痛湯
活血灑
活絡膏
活血潤燥丸
活血疏風方
活血益氣湯
活絡透毒飲
活血順氣何首烏散
活絡飲
活血飲
活調敷散
活鱉煎
活龍散
活龜丸
活肝湯
活腎丸
活血解毒透肌湯
活血解熱湯
活血逐瘀湯
活血通經散
活血通經止痛散
活血通經湯
活血通絡方
活血紅花湯
活絡疏肝散
活兒湯
活血明目飲
活血止疼湯
活血續命散
活命仙丹
活血止痛洗藥
活血止痛膏
活血止痛飲
活脾散
活虎丹
活蚯蚓
活血潤燥生津湯
活血潤燥生津飲
活血潤腸丸
活血煎
活血祛風湯
活血舒和散
活絡通經丸
活血祛瘀湯
活血降糖方
活血除風湯
活血化堅湯
活血化痰湯
活血和氣飲
活血飲子
活血驅風散
活母丹
活魂丹
活絡通脈清解湯
活水止虱丹
活痰丸
活血補氣湯
活血應痛丸
活絡鎮風丹
活血紫金丹
活神丹
活血調氣湯
活血調經湯
活血舒筋湯
活絡內灸膏
活絡定痛湯
活腸敗毒丹
活絡油膏
活絡丹
活血散瘀湯
活血丸
活絡效靈丹
活血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