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無定法

養生當先重養神。神是相對人的形骸而言,是指精氣、元神。傷神比傷身對健康的損害更甚。據我的體驗,傷神大致由兩種情況造成,一是勞累過度,或積勞成疾,二是人與人的感情糾葛,利益爭鬥有關,勞累恐怕難免。我曾在報社連續做過五年夜班。一般都要到凌晨四、五點鐘方始踏上歸途。


說養生經驗,我不夠格,但活了那么多年,對於這方面總有些想法。
在我看來,養生有法,又無定法。
科學的養生、健身之理自應遵循,但也不必過於拘泥,“描紅”式地效仿。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由於體質的先天、後天存在的差異,由於生活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社會環境的不同,還由於性格、業餘愛好、飲食習慣也不一樣,所以養生也得注意因“材”施教,按“材”論法,倘若過於刻板,唯書唯師,也未必就能得真經,應該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就以起居要有規律而言,自然是言之有理,但我並不照單全收。精力旺盛,晚睡無妨,疲倦之時,早眠何錯強制自己執行作息時間,精神上反而不順暢。飲食也同此理。嗜欲暴食固然不可取,但是忌這禁那,以吃藥的心情去吃菜,全憑健康條例去選擇飲食就的有益於健康嗎我很懷疑。
我還認為,養生當先重養神。神是相對人的形骸而言,是指精氣、元神。傷神比傷身對健康的損害更甚。據我的體驗,傷神大致由兩種情況造成,一是勞累過度,或積勞成疾,二是人與人的感情糾葛,利益爭鬥有關,勞累恐怕難免。我曾在報社連續做過五年夜班。一般都要到凌晨四、五點鐘方始踏上歸途。出得門來,抬頭仰望,倘若天色朦朦朧朧,此時人雖勞累,卻無大礙,如果天空已呈魚肚色,人就非常疲憊,且很難受,這就不僅傷身,而是傷神了。
煩惱也是無盡的。工作矛盾、人事糾紛、感情風波、利益得失等等,總歸難以躲避,“採菊東籬下”的隱士田園生涯許多人是過不上的。問題是我們以什麼態度來對待這些揮之不去的煩惱之事。我的辦法是原則問題要堅持,特別是當領導的,是非問題要辨清,稀泥也不是好和的。但若事關個人之事,比如讒言、流言、謠言等等,則止於腦,大可不必牽腸掛肚,忿忿難平,而要心安神安。神安就能睡好。在我說來,睡好是強身健體之本,故而我很重視睡眠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