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竹子

飽竹子

竹鞭節間長1—3.5厘米.直徑4—7毫米,實心或中空微小,節處不隆起,節下方具一圈灰黃色蠟粉環,每節僅生2或3根。竿高2---4米,直徑3—7(10)毫米,基部l 或2節有時可生出支柱根.

基本信息

外觀

飽竹子(B.qingchengshanensis Keng f.et Yi)
稈高 2-4m,徑3-10cm,節間長40-45cm,主竿11-15節;節下具灰黃色蠟粉一圈,實心或近實心,節隆起,具鞘基殘留物、籜鞘宿存,厚革質至軟骨質,較堅脆,背面上半部密生棕黑色小刺毛,邊緣密生棕色纖毛;籜耳缺失,鞘口兩肩初具少數短絨毛,後脫落;籜舌截平形或弧形,高不及1cm,口部生短纖毛;籜葉三角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宿存,直立或偶外翻,腹面基部密生灰褐色小刺毛。每節分枝5-12 枚簇生,無主枝,直立或上舉,枝條的節上一般不再分枝,小枝具葉1-3枚,通常2枚;葉片長披針形,堅紙質,長22-32cm,寬2.4-3.5cm。

用途分布

筍期4月。 竿作筆桿等用,亦可栽培供觀賞
分布:四川,海拔800-1000m山地。

形態特徵

竹鞭節間長1—3.5厘米.直徑4—7毫米,實心或中空微小,節處不隆起,節下方具一圈灰黃色蠟粉環,每節僅生2或3根。竿高2---4米,直徑3—7(10)毫米,基部l 或2節有時可生出支柱根;節間長40—45(56)厘米,但竿基部的長15—20厘米,圓筒形或在有分枝的一側略扁平,或竿梢諸節間之下部具1或2縱脊和2或3溝槽,暗綠色,無毛,節下方具有寬為7—10毫米的灰黃色蚶粉環,實心或幾實心;籜環隆起,幼時密被向下的棕黑色小刺毛,有時還具籜鞘基部殘留物;竿環稍隆起,無毛,打光洋;節內長3—5毫米,亦無毛而有光澤。竿芽卵形或氏卵形,灰白色,邊緣密生小纖毛。竿每節簇生(3)5—12枝,主枝不明顯,各枝均直立或上舉,基部貝占竿而生,無毛,各在節間下方具一圈灰黃色蠟粉環。竿籜幼時墨綠或紫綠色;籜鞘宿存或遲落,厚革質乃至軟骨質,較堅脆,三角形兼橢圓形,背面除上半部和近邊緣外,均密被棕黑色小刺毛,縱肋明顯,小橫脈不發達,內面光亮無毛,邊緣在上方密生黃褐色細纖毛;

籜舌截形或作凸弧形,高不及1毫米,紫色或暗紫色,無毛,但上緣生短纖毛;籜耳無,但在籜鞘兩肩起初可具長為3—4毫米淡綠色而易落的繸毛3—5條;籜片三角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直立或偶可外翻,宿存,暗綠色,背面無毛,腹面在基部密生灰褐色小刺毛,縱脈尚明顯,邊緣常內卷,具細鋸齒。末級小枝具l一3葉,葉鞘長6—19厘米,綠色或有時帶紫色,無毛,縱肋及小橫脈均頗明顯,邊緣通常無纖毛;葉耳早落,橢圓形,綠色,邊緣密生灰色或黃灰色絹曲繼毛,後者長4—5毫米;葉舌截形,高約l毫米,淡綠色,無毛,但幼時在其上緣密生長為1—2毫米的灰色繼毛;葉片長披針形,長22—32厘米,寬2.4— 3.8厘米,硬紙質,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無毛,次脈6—8對,小橫脈清晰,葉緣具小鋸齒而略粗糙;葉柄長3—4毫米,無毛,體扁。圓錐花序長6—10厘米,由5—15枚小穗構成;

小穗柄長2—12毫米,密被灰白色細硬毛,體微扁,在其著生處具l小型苞片,後者的邊緣密生長纖毛,但在花序上方則此苞片退化,僅以毛茸替代之;小穗含6—14朵小花,綠色或有時為紫綠色,形細長,長(1.5)6—8厘米;小穗軸節間體扁,長3—5毫米,寬約1毫米,密被灰白色細硬毛,上方還被有白粉,頂端折斷處的邊緣密生灰色纖毛;穎紙質,表面在上方被有灰白色細硬毛,先端作芒針狀銳尖頭,邊緣密生纖毛,第一穎卵形,長2—3毫米,寬約2毫米,具不明顯的3—5脈,第二穎寬卵形,長 6—7毫米,寬約3毫米,具9脈;外稃長卵形,長7—12毫米,寬3—4毫米,紙質,具 9——ll脈,表面在上方生細硬毛,先端亦作芒針狀銳尖頭,邊緣的上方生纖毛;內稃紙質,長5—8毫米,表面在上方被微毛,背部在脊上生纖毛,2脊相距約l—1.5毫米,脊間具2或3脈,脊外兩側各具2脈,先端具2裂齒,邊緣生纖毛;鱗被菱狀卵形。長約2毫米,寬約l毫米,膜質透叫,紫紅色,邊緣密生纖毛;花葯紫色,長4—5毫米,粗約1毫米,先端無毛,基部作箭鏃形;子房橢圓形,長約1毫米,光滑無毛,花柱1,長約1毫米,柱頭2,白色,長2—3毫米,帚刷狀。穎果橢圓形,長7一8毫米,徑粗2—2.5毫米,微弧彎,褐色,光亮無毛,先端尖,腹溝縱長。筍期4月,花期4月,果熟期約在5月。

地理分布

產四川邛崍、灌縣。

生 境:生於山地紫色土或黃壤中,海拔800—l150米,混生闊葉林下。模式標本采自灌縣青城山上清官。竿可制毛筆桿和算盤的橋子,亦可庭園栽培供觀賞。

屬中文名:巴山木竹屬

屬拉丁名:Bashania

本屬特徵

地下莖復軸型。稈圓筒形或一側常可略扁平,節間中空。籜鞘遲落或宿存,革質,鞘口截平,無籜耳或不明顯;籜片直立。稈的中上部每節起初具3分枝,以後成為粗細不等的多枝;小枝具葉僅數枚;葉耳不明顯;葉舌發達,鞘口被繸毛;葉片質地堅韌,形體大小有變化,先端漸尖,基部呈楔形而稍不對稱,側脈數對,甚明顯,小橫脈密集,明顯。頂生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小穗含數花,細長圓柱形;頂生花不孕,呈芒柱狀;小穗軸具絨毛,脫節於穎之上及諸小花之間;穎片2,不等長,先端具芒尖;外稃有7脈及稀疏小橫脈,先端芒尖;內稃具2脊,先端二齒裂,裂齒呈芒狀;鱗被3,不相等,基部有脈紋,上緣生纖毛;雄蕊3,花絲分離;子房卵圓形,柱頭2,羽毛狀。花期3—4月;果期5—9月。少種屬。

本屬生境

生於闊葉林下、高山針葉林下或自成純林。海拔600—1800米。  本屬分布:四川:工崍、灌縣、峨眉山、臥龍、寶興、天全、馬邊。湖南:大庸。雲南:東川、烏蒙山。貴州:梵淨山。地圖230.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本科概述

該科為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約有660屬,9000種,廣布於全世界。我國約有230屬,1500種,分布於全國各地,其中15屬為我國特有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