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壁內憩室

食管壁內憩室(esophageal intramural diverticulum)系少見良性病變臨床以食管壁多發的呈彌散性分布的、1~3mm的外突性小囊為特徵。首次於1960年由Mendel描述,之後文獻續有報導,多見於50~60的男性,亦可累及兒童及青年。

基本信息


病因

假性食管憩室很少見,病因尚不明確。可能是食管炎症後,黏膜腺體被破壞膨脹形成。

發病機制

假性憩室可累及食管全長但更常見於食管上段,與食管黏膜下腺體分布情況一致。病理改變是食管黏膜下腺體囊狀擴張,周圍有慢性炎症,並可有小膿腫形成病變局限於黏膜下層並不累及食管肌層。腺體管的炎性改變及鱗狀上皮化生可以使管腔狹窄或完全阻塞,導致近端擴張形成假性憩室。
食管壁內憩室病人的食管內常有亞臨床的念珠菌感染可能是繼發的,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病人。

臨床表現

食管假性憩室多見於老年,男性多於女性。常有程度不一的吞咽困難,症狀呈間歇性發作或緩慢進展偶有噁心、嘔吐和疼痛。常合併食管痙攣和輕度狹窄憩室可發生於狹窄的上方、下方或中間。

檢查

食管壁內憩室食管壁內憩室

實驗室檢查:
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表層組織僅見輕度炎症改變。

其它輔助檢查:
1.X線檢查:有時不能發現假性憩室,服鋇造影可發現食管腔內有多發的長頸燒瓶狀或小紐扣狀小囊袋1~5mm大小不等,呈散在性或局限性分布,食管明顯狹窄處,假性憩室亦較多
2.內鏡檢查:食管呈慢性炎症改變,極少數患者中見到假性憩室的開口。

3.CT掃描:難以顯示結合X線檢查見局部食管壁增厚,內腔凹凸不平,食管腔可狹窄。

治療

目的是減輕症狀及處理伴發病損。多數憩室一般不需手術,有的自行消失。有的症狀輕長期存在,無需處理。明顯食管狹窄或痙攣者可以行食管擴張。抗酸治療可以減輕食管炎症狀。

預後

擴張治療,效果良好,但X線檢查原部位的憩室大都無改變,亦有縮小或消失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