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戰機[英國空軍戰鬥機類型]

颶風戰機[英國空軍戰鬥機類型]

颶風(Hurricane)式戰鬥機也是二次大戰中名聞暇爾的戰鬥機。它的名氣,首先出在曾慘敗給誕生於同一時間的對手,接著又因戰功赫赫而名聲大噪。

基本信息

研發

颶風戰機颶風戰機
二十年代 英國空軍一份報告提出:時速超過三百公里的的戰機很難編隊飛行,也不能作劇烈的機動動作,因為過載會大得令飛行員無法忍受。再加上“單翼機不安全”的著名研究報告,令英國空軍的首腦人物一直對單翼戰鬥機持懷疑態度。
但霍克(Hawker)飛機公司的肯姆(Camm)爵士富有遠見地堅持設計單翼戰鬥機,並爭得軍方的採納。在設計過程中,肯姆爵士把颶風戰鬥機原計畫採用的蒼鷹(goshawk)發動機和 固定式起落架改為馬力更大的灰背隼(Merlin)PV12 發動機和 收放式起落架,並將作為主要武備的四挺機槍增進至八挺。此外,颶風還採用了許多當時屬十分先進的技術,如流線形的機身,前半部覆以全金屬蒙皮。密封式座艙蓋向後滑動打開,方便飛行員跳傘時的緊急脫離。首架颶風式戰鬥機在 1935 年 11 月試飛成功。

生產

颶風和海颶風戰鬥機共生產大概14,000架。大部份都由霍克飛機公司生產。奧斯汀汽車公司(Austin Motor Company)生產了300架。加拿大則生產了1400架,即Mk X。

裝備

1936 年6 月,英國空軍訂購了 600 架颶風戰鬥機,後來又不斷追加。至1939 年9 月共有18 個半中隊497 架颶風進入空軍服役。到1940 年8 月的不列顛空戰之前,霍克公司總共交付了2,309 架颶風式戰鬥機。

型號

颶風戰機颶風戰機
颶風Mk I

如預期一樣,第1架颶風Mk I很快就完成,1937年10月開始付運。這款早期型號非常簡單,使用覆有布制蒙皮的機翼,木製雙葉定距螺鏇槳,裝甲不足又沒有自封油箱。以勞斯萊斯梅林發動機Mk II或Mk III驅動,產生1,030匹馬力,並配備8挺使用.303英吋子彈的白朗寧M1919機槍。8挺機槍聽起來好像火力很強,但事實上這種小口徑機槍只能擊落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木製飛機。不列顛空戰期間常常出現德軍飛機被大量.303子彈擊中後仍能安全飛返基地的情況。使用較少但口徑較大的機槍能更有效擊落敵機,Mk I後的型號均改善了火力不足的問題。
1939年,Mk I改用全金屬機翼和德 哈佛蘭(de Havilland)或羅陀(Rotol)制的恆速金屬螺鏇槳,又加裝了裝甲和增加發動機推力的噴射式排氣道。皇家空軍共訂購500架Mk I後期型,成為法國戰役和不列顛空戰時的主力機種。首位皇家空軍的王牌飛行員第73中隊的卡柏·凱恩就是使用這種MK I後期型。
雖然倚賴一些舊科技,但颶風證明能與德國空軍的Bf 109匹敵。參與不列顛空戰時於第85飛行中隊服役的英國王牌彼德·唐森(Peter Townsend )著作Duel of Eagles中指出,颶風戰鬥機超凡的迴轉性能能夠抵銷BF 109在速度上的優勢。另一個因素就是驅動颶風戰鬥機的梅林發動機,尤其當加裝了限流器改善負G動作會出現截油的問題後,梅林的低空性能較驅動Bf 109的DB 601好。但於15,000英尺以上時,DB601A-1則較梅林III和XII佳。不列顛空戰期間,皇家空軍取得的戰果大都由颶風戰鬥機擊落(2,739架中,颶風擊落了1,593架)。颶風多數會被指派去攻擊那些航速較慢的轟炸機,而噴火則負責對付Bf 109。到1940年末不列顛空戰結束時,噴火的生產速度已經趕上颶風,大部份飛行中隊都已經能夠配備噴火戰鬥機
颶風Mk II
梅林發動機改良版本XX(MK 20)於1940年推出,新的雙速增壓器可以讓飛行員根據高度(氣壓)改變葉輪(impeller)速度。於18,000尺或以上,飛行員可以轉到高速傳動("FS ratio"—完全增壓(Full Supercharge))以增加壓縮,低於18,000尺時,則轉到低速傳動("MS ratio"—普通增壓(Moderate Supercharge)),這樣會減少引擎功率的消耗。結果於不同高度都能夠提供更大的動力,發動機的性能得到顯著的提升,最大輸出1,280匹馬力。
1940年6月11日,第一架配備灰背隼XX的颶風Mk I首飛。1940年9月,不列顛空戰最激烈的時候,颶風Mk IIA1亦開始交付各飛行中隊。
霍克飛機公司對改裝戰鬥機武裝有充足經驗。首個試驗將2門歐瑞康(Oerlikon Contraves)20毫米防空炮以吊艙安裝於颶風機翼下,但攜彈量少,彈鼓供彈的設計又常常出現卡彈的情形。最後以4門希斯巴諾Mk II 20毫米航炮安裝於機翼內。
灰背隼XX性能之佳,令老舊的颶風仍能繼續生產,霍克飛機公司不久後推出颶風Mk IIA2,一種配備12門白朗靈機槍,一種配備4門希斯巴諾航炮。首架MKII A2於10月交付,使用了較大的螺鏇槳。其後訂名為MK IIB和MK IIC,分別於1941年4月和6月推出,都使用了經輕微修改的機翼。新機翼加裝了炸彈掛架,可掛250公斤、500公斤炸彈或附加油箱。此時德國的新式戰鬥機性能上已超越颶風,因此颶風的角色就轉為戰鬥轟炸機和夜間戰鬥機。
Mk II也用於地面支援,但很快就發現20毫米航炮的能力並不足以摧毀德國坦克,用炸彈攻擊更是不可能。霍克於每邊機翼下加裝1門40毫米航炮,機翼內的武裝則減至每邊一門白朗靈機槍,問題迎刃而解。這些改裝了的颶風被起了一個綽號—飛行開罐器(Flying Can Openers)。
首架改裝了的MK IIB於1941年9月18日首飛。其後新建配備這種武裝的颶風被訂名為MK IID,於1942年開始交付,並於駕駛艙、散熱器和發動機加裝裝甲。MK IID最初配備勞斯萊斯制的航炮,攜彈12發;但很快便轉用維克斯S航炮,攜彈15發。MK IID於北非戰場執行反坦克任務,在沒有防空炮火和敵方戰鬥機干擾下,颶風MK IID均能精確有效地打擊裝甲車輛和其他地面車輛。
另一種使用改裝機翼的型號為MK IIE,在首250架交付後型號變更為MK IV。T Mk IIC 是一種以MK IIC為藍本的雙座教練機。只為伊朗空軍建造過2架。
颶風Mk III
Mk III是使用帕卡克(Packard制梅林發動機的MK II,以騰出英國制的梅林發動機供其他機種使用。但其後英國制的梅林發動機產量增加,計畫因此被放棄。
颶風Mk IV
颶風最後一個重大改動就是使機翼更為“合理”(rationalize),裝置一個能掛載2枚炸彈的掛架,2門40毫米維克斯航炮或8枚RP-3火箭彈。也改用了最新的灰背隼24或27發動機,輸出1,620匹馬力,並裝有沙塵過濾器。Mk IV於1944年早期被颱風戰鬥轟炸機取代前於歐洲戰場執行地面攻擊任務。 法國王牌 皮埃爾·克洛斯特曼(Pierre Clostermann)於其著作《The Big Show》中憶述攜帶有RP-3火箭彈的颶風航速會因為火箭彈的阻力而限制於每小時330公里,致命的德軍地面炮火很容易就擊落攜有火箭彈的颶風。 克洛斯特曼也敘述了一次火箭彈攻擊任務,第184飛行中隊4架颶風Mk IV於1943年12月20日負責攻擊法國海岸一個V-1發射場,但有3架颶風在展開攻擊前已經被擊落。
颶風Mk V
有2架颶風Mk IV被改裝為颶風Mk V,使用4葉螺鏇槳和灰背隼32發動機。當時地面攻擊任務已經改由颱風執行,颶風亦不再生產,只有少量MK V交付到空軍。
此時,於英國的颶風已經退居二線。但其他海外地方仍視颶風為一線戰鬥機,於中東遠東地區均有突出表現。1941年至1942年初防衛馬爾他的戰役,颶風亦作了非常重大的貢獻。
海颶風Mk IA
由颶風Mk I改裝而成,用於一些裝有投射器的商船(Catapult armed merchantman,CAM)上,自商船的投射器出擊並為商船群提供空中防禦。如果未能飛抵陸地,飛行員就要跳傘逃生,並由商船救起。
海颶風Mk IA都是由一些前線部隊退役的颶風Mk I改裝而成,這些颶風Mk I都曾受過損壞,結構上都不太堅固。曾經有一架海颶風Mk IA因抵受不住投射器的衝力而裂成碎片。由50架颶風Mk 1改裝成。
海颶風Mk IB
裝有彈射器線軸和著陸勾。由1941年10月起,用於商船空母。由340架颶風Mk IIA改裝成。
海颶風Mk IC
自1942年2月起把MK I改裝,加裝彈射器線軸、著陸勾和颶風Mk IIC的機翼。
由400架颶風Mk IIC和MK IIB改裝成。
海颶風Mk IIC
用於航空母艦,裝有海軍無線電設備。
由400架颶風Mk IIC改裝成。
加拿大颶風,Mk X至Mk XV
部份颶風由加拿大汽車及鑄造公司生產。
颶風Mk X: 單座戰鬥機/戰鬥轟炸機,1具帕卡德梅林28發動機提供1,300匹馬力。配備8門0.303英吋(7.7毫米)口徑機槍,共生產490架。
颶風Mk XI: 共生產150架。
颶風Mk XII: 單座戰鬥機/戰鬥轟炸機,1具帕卡德梅林29發動機提供1,300匹馬力。配備12門0.303英吋(7.7毫米)口徑機槍,其後改為4門20毫米航炮。
颶風Mk XIIA: 單座戰鬥機/戰鬥轟炸機,1具帕卡德梅林29發動機提供1,300匹馬力。配備8門0.303英吋(7.7毫米)口徑機槍。
海颶風Mk XIIA: 與颶風Mk XIIA相同。

二戰中颶風

在歐洲大陸行動失敗

颶風戰機颶風戰機
當二次大戰爆發後,颶風作為英軍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被派駐歐洲大陸,擔任前線空中打擊部隊(A.A.S.F.)的主力。但戰果大大出乎英國人的預料:1940 年 5 月 8 日至 18 日短短的十天裡,颶風即被擊落 250 架;在掩護敦克爾克大撤退的空戰行動中,又損失了近 150 架。

採用V形編隊的缺點

颶風輸得如此之慘,除了總體性能確比 Bf 109 差及數量上處於劣勢外,還有其他的原因。
從一次大戰結束到二次大戰初期的二十年中,英軍戰鬥機基本編隊一直採用三機“V”字密集隊形:長機在前,兩架僚機分別在長機的兩側後方,與長機相距約 100 米。英軍認為這樣的密集編隊覆蓋的觀察角最大,不易喪失隊形。當多機編隊時,英軍以三機“V”隊為單位,以同樣方法編成“V”形大隊。
而事實恰好相反:因為隊形密集,僚機飛行員必須飛得十分小心,主要精力都放在與長機保持編隊距離上,無暇注意後方;而長機則以為後方有僚機保護,大可放心。往往到已被德軍戰鬥機咬住開火,英軍才發現後面的尾巴,為時晚矣。
當作急轉彎等機動動作時,英軍長機得加倍小心,必須花在空戰中足以定勝負的數秒鐘時間提示僚機作準備。因為以如此近的間距,一不留神就會兩機相撞。當大機群在帶隊長機帶領下機動時,雖然看起來煞是壯觀,但實際上卻是老牛拉破車。

德軍隊形改革帶來好處

德軍的“禿鷹”軍團在參加 西班牙內戰初期,採用的也是“V”形編隊。但因為參戰的 Bf 109 數量少,不得不分散配置,逐漸形成兩機間間隔約二百米的雙機一字橫隊編隊方法。在實戰中,德軍發現這種一字橫隊遠比“V”字隊更機動靈活,於是它被寫進了德空軍的戰鬥條令。
在法國戰役中,一天英軍三個中隊共 36 架颶風戰鬥機正在編隊飛行,突然發現約十架 Bf 109 鑽雲而出,從大隊的側後方撲過來。英軍帶隊長機立即率領機群轉向迎擊德機,但笨拙的轉向還沒完成一半,德軍戰鬥機已咬住排在編隊最後的英軍戰機開火了。轉眼間,在擊落英軍四架戰機後,德機消失得無影無蹤。整個戰鬥過程中,英軍未有機會發射一發子彈,有的飛行員甚至連敵機都沒看見。以三倍多於敵機的優勢,卻落得如此慘敗的結局,難怪一個英軍飛行員發牢騷說:“我們為什麼要飛‘V’隊?就為了飛起來好看。”

颶風式戰鬥機的功績

在1940 年 8 月的不列顛空戰中,人們的注意力都被性能更好,足以和 Bf 109 匹敵的噴火式戰鬥機所吸引,因此颶風式戰鬥機的功績往往被忽視。實際上當時英空軍中颶風式戰鬥機共有 32 箇中隊,而噴火式只有 19 箇中隊,颶風式仍然是英軍戰鬥機部隊的主力。
當噴火式與德軍護航的 Bf 109 糾纏時,颶風式則趁虛攻擊笨重的德軍 Bf 110 雙引擎戰鬥機和轟炸機。縱觀整個不列顛空戰戰役,颶風式擊落的敵機比英軍其他任何一種戰鬥機都多,功不可沒。
之後,颶風式主要用作戰鬥轟炸機使用,獵殺法國境內的地面目標。在北非,颶風式裝上 40 毫米機炮,專門攻擊隆美爾將軍麾下的坦克,也取得顯赫戰績。
從 1941 年開始,英國海上運輸船隊頻頻遭到德國“U”型潛艇和Fw 200 遠程轟炸機的襲擊,為保護性命悠關的海上運輸線,英軍把颶風做一些改動後成為“海颶風”配置在匆忙加裝彈射裝置的商船上。執行戰鬥任務時,將海颶風用彈射裝置彈射出去;完成任務後再迫降在海面上,由其他船隻設法把飛行員救起。後來才對海颶風再加以改進配備於英海軍的航空母艦上。在 1942 年 8 月護送赴馬爾他島船隊的戰鬥中,70 架海颶風迎戰總數超過 600 架的軸心國機群,取得擊落 39 架而自己只損失 7 架的出色戰果。
至大戰結束,英國和加拿大共生產了 14,231 架颶風式戰鬥機,有 2,952 架依租借法案輸往蘇聯,但其中相當一部份損失於海上運輸途中。

外國用戶

由於構造堅固,維修容易令颶風在二戰每個戰場都有很長的服役期,同盟國軸心國都曾使用過颶風。一些國家更是在因緣際會的情形下開始使用,如中立國愛爾蘭。當局把那些迫降到愛爾蘭的颶風戰鬥機充公,然後供愛爾蘭航空兵(Irish Air Corps)使用。(愛爾蘭人會對經邊境“逃”回北愛爾蘭的飛行員“視若無睹”)
颶風亦加入了自由法國的空軍—Forces Aériennes Françaises Libresg(FAFL),由1940年6月到1943年5月間於北非征戰。FAFL的颶風均於機身塗上洛琳十字(Cross of Lorraine)而不是傳統的圓盤(roundel)標誌以免與維希法國的空軍混淆。
大英國協國家中,包括紐西蘭,皇家空軍內的皇家紐西蘭空軍第486飛行中隊和第488飛行中隊(由紐西蘭人組成,皇家紐西蘭空軍訓練,但由皇家空軍指揮)都是使用颶風戰鬥機。皇家加拿大空軍亦有幾個中隊使用颶風,包括曾經參與不列顛空戰的皇家加拿大空軍第1飛行中隊。南非空軍的颶風則是沙漠空軍(Desert Air Force)組成的一部份。比利時購買了20架颶風,並獲授權自行生產80架,但只完成了2架。大部份颶風都在德國入侵時損毀。南斯拉夫亦獲授權生產颶風,並接收英國24架樣板機。多種型號共2952架颶風被送到蘇聯服役。芬蘭空軍曾由蘇聯虜獲1架颶風MK IIC。
芬蘭於冬季戰爭末購入12架颶風MK I,運送中途損失了2架。其後英國對芬蘭宣戰,在零件不足的情況下颶風MK I並未有發揮太大作用。所有10架颶風總計擊落了5架敵機。
土耳其羅馬尼亞於1939年購入颶風戰鬥機,其他重要使用者包括澳洲希臘埃及印度伊朗葡萄牙
德國空軍亦將一些擄獲的颶風作訓練和教學用途,日本則擄獲2架澳洲的颶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