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渡合河古會

風陵渡合河古會

在二月二這天,黃河岸邊芮城風陵渡鎮南端的合河村,則在這一天舉行河古會。村民們在當地的泰山廟,祭祀五嶽之首的“黃飛虎”神。祭祀隊伍浩浩蕩蕩,身著紅色上衣的數十名女青年,手執飾有龍圖案的鸞駕,組成儀仗隊。德高望重的長輩挑著花籃前行。

風陵渡合河古會體現原始性特徵的風陵渡合河古會
“二月二”,俗稱“青龍節”,又叫“龍抬頭日”,是漢族許多地區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晉北一帶有“灑水引龍”的習俗,即往茶壺里放上幾枚錢幣,在河邊或井上灌上水,沿途滴灑,留下一條水跡,回家後把壺裡剩下的水和錢幣倒在缸里,認為這樣可以引回錢龍,一年之內發財致富。

晉東南一帶有“灑灰引龍”的習俗,即用灶灰灑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從門外引到屋內、繞水缸再灑一圈,認為這樣可以引回錢龍,招來福祥。

簡介

晉南不少地方出於對龍的敬畏,形成了不少禁忌,例如“二月二”這一天不許到河邊、井上挑水。到河邊、井上勞作時不許喧譁和弄出聲響,以免驚動青龍,破壞了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在黃河岸邊芮城風陵渡鎮南端的合河村,則在這一天舉行河古會。村民們在當地的泰山廟,祭祀五嶽之首的“黃飛虎”神。祭祀隊伍浩浩蕩蕩,身著紅色上衣的數十名女青年,手執飾有龍圖案的鸞駕,組成儀仗隊。德高望重的長輩挑著花籃前行。

四位老太太和四位老頭分別抬著兩座置有泰山神神龕的轎子,泰山神“黃飛虎”的扮演者騎著牛行進在隊伍中。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男子們有的扮演成粗獷強悍的天神、地祗、武將、文臣及八仙、俗神;有的赤身裸體,腰系土布褲衩,身背鍘刀冰塊石磨,肩扛粗大的房檁,手執銅鑼,大展陽剛之氣。

一方面表現了古人對神祗的敬畏,另一方面又顯示了人的自身力量和對命運的抗爭。古會活動顯示了由娛神到娛神兼娛人,再到慶節娛人的演進軌跡。

最為奇特的是,合河人把馬精心打扮一番,為它披紅戴花插令旗,尊稱為“神馬”,由化裝成武士的人牽著,沿著村街繞轉,走到各家各戶門前,無論誰見了“神馬”都必須下跪叩拜。

這一天,村民們還要把家中最珍貴的寶物拿出來,插在花籃或花傘上面,給泰山神獻寶,俗稱“亮寶”。這一天還有傳統的民間社火表演,如民間小戲、民歌、旱船高蹺、耍獅子、三驢載車等,內容豐富,表演精彩。

合河古會,保留了遠古社會的遺風,反映了人類社會初期古樸的宗教巫術信仰,體現了民俗的原始性特徵。從合河文化遺址出土的哺乳動物化石看,已有牛、鹿、象、等多種動物,與在此之前的西候度文化和藍田文化,和其後的丁村文化,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相關圖片

風陵渡合河古會風陵渡合河古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