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子草

顯子草

顯子草(Phaenosperma globosa Munro ex Benth.),禾本科(Gramineae),顯子草屬(Phaenosperma),生長於山坡或溝邊路旁,海拔150-1800米處。全草均可入藥,藥用功能有健脾,活血,調經。【來 源】:為禾本科植物顯子草的全草。【功 效】:補虛健脾,和血調經。【主 治】:治病後體虛、經閉,脾虛腹脹。【性味歸經】:甘微澀,平入脾、胃經。【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採收。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顯子草顯子草

葉鞘光滑,通常短於節間:葉舌質硬,長達2.5cm,兩側下延為葉鞘的邊緣;葉片長披針形,基部狹窄,先端漸尖細,長10-40cm,寬1-3cm,粗糙或平滑,常翻轉而使上面向下呈灰綠色,下面向上作深綠色。圓錐花序長達40cm,分枝在下部者多輪生,長達10cm,幼時斜向上升,成熟時極開展;小穗長4-4.5mm,倒生者具長約1mm之短柄;第1穎長2.5-3mm,具3脈,兩側脈甚短,第2穎長約4mm,具3脈;外稃具3-5脈,兩邊脈不明顯,長約4mm,內稃略短於外稃;花葯長2mm。穎果倒卵球形,長約3mm,黑褐色,表面具皺紋。花、果期5-9月。

分布範圍

顯子草顯子草

國內分布:產甘肅、西藏、陝西、華北、

華東、中南、西南等省區;生於山坡林下、山谷溪旁及路邊草叢,海拔150—1800米。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巴黎博物館植物園,而該種植物的種子系由大衛神甫(P.A.David)自我國九江所採得。

藥用價值

顯子草顯子草

【來 源】:為禾本科植物顯子草的全草。

【功 效】:補虛健脾,和血調經。

【主 治】:治病後體虛、經閉,脾虛腹脹。

【性味歸經】:甘微澀,平入脾、胃經。

【用法用量】:煨水或燉肉。

【別 名】:岩高粱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採收。

【拉丁名】:Phaenosperma globlsa Munro

【考 證】:出自《貴州草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