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亭林詩集

乾隆中,彭紹開增加《餘集》一卷。 (《太玄經》:紫雲朋圍日。 《漢書・五行志》:木?金。

著者

清・顧炎武

朝代

書目提要

顧炎武(1613~1684),初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更名炎武,自署蔣山傭,學者稱之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他是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愛國主義學者。出生於士大夫家庭,祖上幾代都在明廷任職。顧氏少時正值明末,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空前激烈。這一切,顧氏耳聞目睹,因而他不贊成宋明以來奢談義理的理學,提倡經世致用的實學。如《錢糧論》、《革除辨》以及《肇域志》、《日知錄》等著作都反映了他的哲學思想。明朝滅亡,旋即清兵入關,南下,顧炎武參加了反清鬥爭。其母王氏在家鄉淪陷後絕食而亡,並給他留下遺言:“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這對顧炎武影響極大。此後,他始終不與清廷合作,過著長期清苦的流亡生活。他的大量詩文,主要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其詩如《感事》、《秋雨》、《五十初度》等,其文如《吳同初行狀》、《先妣王碩人行狀》等,莫不充滿濃郁、悲憤的愛國激情。另外,文集中的《音樂五書序》、《初刻日知錄自序》等,皆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歷來為世所重。顧氏詩文集最早有傳抄原稿本流行;而在他去世以後,其集由弟子潘耒正式編刻。面對清廷的高壓和文字獄,潘氏不得不將原稿酌情刪削。最早刻本只有《詩集》五卷,《文集》六卷。乾隆中,彭紹開增加《餘集》一卷。以後各本,多有增補。迄今為止,中華書局本是收錄最齊全的本子,除以上三種,還增有《蔣山傭殘稿》、《熹廟諒蔭記事》、《亭林佚文輯補》。本書在整理過程中,《亭林詩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潘刻本為底本,主要參校孫毓修校補;《亭林文集》、《亭林餘集》亦以影印潘刻本為底本,主要參校潘刻初印本。因手頭資料有限,《蔣山傭殘稿》、《熹廟諒蔭記事》和《亭林佚文輯補》作為本書附錄,錄自中華書局本。〖質量〗二校。

版本

四部叢刊影印潘刻本

卷數

5

部分內容閱讀

秦政滅六國自謂過帝皇豈知漁陽卒狐鳴叢祠旁。誰為刑名家至今怨商鞅!
晨光明虎跡夕霧隱鳶巢。
(《太玄經》:紫雲朋圍日。《墨子》:堯舜禹湯文武之事書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盤盂。《後漢書・崔る傳》作“?於”。《漢書・五行志》:木?金。成帝元延元年正月長安章城門門牡自亡;函谷關次門牡亦自亡。師古曰:牡所以下閉者也以鐵為之。
仲尼貴多聞漢人猶近古。禮器與聲容習之疑可睹。大哉鄭康成探賾靡不舉。六藝既該通百家亦兼取。
扶柩已南來幸至先人域。合葬亦其時倉卒未可得。停車就道右予也聞日食。魂魄依祖考即此幽宮側。
落雁衡北回窮烏樹南翔。可憐洞庭水遺烈存中湘(何騰蛟追封中湘王)。連營十三鎮恣肆無朝綱。夜半相誅屠三宮離武岡。
諸子並多材筆畫皆克肖。削付追宜官俗書嗤逸少。尤工蒼雅學深鄙庸儒剽。卻思舊遊國轉瞬分疆徼
(郭璞《遊仙詩》:淮海變微禽吾生獨不化。《史記・正義》:三江在蘇州東南三十里一江東南上七十裏白蜆湖。)○朱處士鶴齡寄尚書埤
秋風動喬嶽黃葉辭中林。策杖且行游息此空亭陰。伊昔吾宗英賦詩一登臨。爾來閱三紀斯人成古今。●卷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