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亭林居家恆服布衣

顧亭林居家恆服布衣

顧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明季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後漫遊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於曲沃。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

作品原文

顧亭林居家恆服布衣,附身者無寸縷之絲,當著《音學五書》時,《詩本音》卷二稿再為鼠齧,再為謄錄,略無慍色。有勸其翻瓦倒壁一盡其類者,顧曰:“鼠齧我稿,實勉我也。不然,好好擱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關鍵字解釋

顧亭林:顧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學者。

2.恆:時常。

3.慍:生氣。

1.

顧亭林:顧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學者。

2.

2.恆:時常。

3.

3.慍:生氣。

作品翻譯

顧炎武畫像 顧炎武畫像

顧亭林在家時常穿著粗布衣服,周身沒有半點絲綢。當時他寫《音學五書》時,《詩本音》第二卷屢次被老鼠咬壞,(他就)多次抄錄,臉上沒有一點生氣的表情。有人勸他修整房屋除去老鼠這類東西,顧亭林說:“老鼠咬我的稿子,其實是勉勵我,要不然放的好好的文章,怎么能多次修改呢?”

作品賞析

顧亭林:顧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學者。

短文是記敘顧亭林軼事的,自然是為了表現他的品格。

細看全文,理清層次,可以看到顧亭林具有艱苦樸素(“居家恆服布衣,俯身者無寸縷之絲”),治學嚴謹,勤奮的態度(“五易其稿”),而在如何看待“鼠齧”中有表現出了豁達,樂觀的氣度(“再為謄錄,略無慍色”)。

【解析】

第12題考查詞語的語境意義。

(1)居有三個義項,分別為:①停留(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九下)》)

②居住,安居(自吾氏三氏居是鄉《捕蛇者說(九下)》)

③處在某個地位或某個地方(佛印居右,魯直居左《核舟記(七上)》)

那么,“居家恆服布衣”中的“居”如何解釋呢?“居家”有別於外出,而且後文有一“恆”(時常、常常)字,所以可以判定這個“居”是“居住安居的意思”的意思(參考答案為“居住”)。

(2)實有三個義項,分別為:①果實,種子(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橘逾淮為枳(六下)》)

②實際,事實(實冀三橫唯余其一《周處(七上)》)

③充實,充滿(將以實籩豆《賣柑者言(八下)》)

④誠實,真實(此皆良實 《出師表(九下)》)

這裡,比較合適的義項為“實際,事實”

由此題的解答可以看到,除了熟知常用詞的意義和用法之外——這是必要的知識,對需要解釋的詞語進行必要的基本的語法分析,並且聯繫上下句思考推斷,是十分重要的——這就是實際運用的能力。

第13題雖然改2009年13題的直接翻譯為選擇判斷,但其本質還算是一致的。“再為謄錄,略無慍色”一句的關鍵字有兩個“再”和“慍”。“慍”是“惱怒”的意思,比較簡單。即使不知道這個解釋,依據前文可知“略無慍色”是顧亭林對“《詩本音》卷二稿再為鼠齧”的態度,所以“慍”絕不可能是“遺憾”的意思。因此,查看選項,即可排除C、D。

比較A、B兩項,其中的不同,就在“多次”和“兩次”了。“再”在中學古文裡主要有“兩次”、“第二次”的意思,所以判定B正確

由此可見,依據前後句或全文來解釋詞語、理解句意、準確判斷或翻譯,是十分重要的。

第14題考查文句的理解和信息的準確選擇。這類題目既和句子的理解直接有關,又和全文的層次有關,還與審題有關。

題目問“有人勸說顧亭林徹底消滅家中的老鼠,原因”是什麼,那么就應該到前文中去找。短文先敘顧亭林文稿多次被老鼠咬壞,再敘他人的滅鼠建議,最後寫顧亭林對此的態度。所以“鼠齧”是“一盡其類”的原因,填上“《詩本音》卷二稿再為鼠齧”即可。

第15題實際上是考查對全文主題的理解。這段短文是記敘顧亭林軼事的,自然是為了表現他的品格。

而在如何看待“鼠齧”中有表現出了豁達淡定的氣度(“再為謄錄,略無慍色”)。這樣,我們就能準確答題了。參考答案是“積極進取(樂觀)”與“治學嚴謹”

通過解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充足的知識積累、熟練的語境分析和理清層次總體把握的能力,無論在學習還是在考試中,都是極為重要的。

中考試題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

(1)居家恆服布衣( ) (2)實勉我也( )

【考點】副詞的用法。特別是“居”的翻譯應該翻譯出它的語境意義。 【居家】地點副詞,翻譯方法應區別於“居”的常見用法。

【評析】

(與2009年較異同、是否新題型、解題思路等)

與2009年上海中考語文試卷的課外閱讀相比,實事求是地說,2010年的難度不比去.年的低,2009年的課外文言文,考試動詞的理解,分別是“為”和“具”,解釋為“當做,是”和“具有、具備”的意思,2010年的課外閱讀考查的是副詞的解釋,“居”的解釋如果批卷較為松的話,情況應該稍好一點,如果閱卷答案規定為“日常在家時”,個人估計應該沒有太多學生完全正確。兩個加點字解釋均考查副詞的用法,“日常在家時”和“其實”。

【一對一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的注意點、教學策略等)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程度地滲透語法的講授,讓學生能夠分析簡單的語法結構,並通過詞語所在的位置判斷詞語的語法功能和意義。

13、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他就)多次抄錄,臉上沒有一點生氣的表情。

B、(他就)抄錄了兩次,臉上沒有一點生氣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錄,臉上沒有一點遺憾的表情。

D、(他就)抄錄了兩次,臉上沒有一點遺憾的表情。

【考點】

干擾項與正確選項的在兩個知識點上存在分歧,“再”和“慍”的用法和意義。“再為”不是抄錄兩次的意思而是抄錄多次,“慍”是生氣而不是遺憾的意思。“再”字的翻譯或者不會給學生造成困擾,應有部分同學注意“慍”字的翻譯,然而如果學生課內知識鞏固紮實的話,應該很容易知道“慍”的意思。我們在 論語八則”當中,學習了這個字,因此,並不是非常難。

【評析】

往年是直接翻譯句子,2010年是翻譯句子的正確選擇,需要學生辨析不同譯法,從難度上講,略贏於讓學生自己翻譯,然而如果有學生對課內知識鞏固不牢的話,也可能會出現選不出來的問題。

【一對一教學反思】

在講解古文的現代文翻譯時,應該注意根據得分點來讓學生判斷重要字詞的表達方式和翻譯方法,對重點實詞或虛詞的翻譯要求準確無誤。

14、有人勸說顧亭林徹底消滅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考點】

考查學生對文意的連貫理解,看學生能否推斷出別人勸說顧亭林滅鼠的原因,此題要求用原文的語句回答,難度不大,學生應該能夠作答。

【評析】

實質上本題可以通過判斷“其”的指代意義的確認來延續中斷的句意。否則可能有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會因為“再為謄錄,略無慍色的主語中斷句群關係而不知所謂。

【一對一教學反思】

注意在教學中強調學生對省略成分的補充,搞懂文意,梳理文章的內在關係。

15、“鼠齧我稿,實勉我也”表現了顧亭林 的心態:“五易其稿”則表現了他 的態度。(3分)

【考點】

能夠根據人物的語言來判斷人物形象的心態和態度。

【評析】

對於國中學生來說應該稍有些難度,然而因為我們國中教材中有類似的人物形象因此讓學生概括出人物樂觀、豁達的態度也是可以的。

作品精選

名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拯斯人於塗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

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綱為不可缺矣。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文之不可絕於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於己,無益於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廣師篇》:學究天人,確乎不拔,吾不如王錫闡。讀書為己,探賾洞微,吾不如楊雪臣。獨精《三禮》,卓然經師,吾不如張爾岐。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山。堅苦力學,無師而成,吾不如李容。險阻備嘗,與時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聞強記,群書之府,吾不如吳任臣。文章爾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彝尊。好學不倦,篤於朋友,吾不如王宏撰。精心六書,信而好古,吾不如張弨。”

詩作

《精衛》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秋山二首》

其一

秋山復秋水,秋花紅未已。烈風吹山岡,磷火來城市。

天狗下巫門,白虹屬軍壘。可憐壯哉縣,一旦生荊杞。

歸元賢大夫,斷脰良家子。楚人固焚麇,庶幾歆舊祀。

勾踐棲山中,國人能致死。嘆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其二

秋山復秋山,秋雨連山殷。昨日戰江口,今日戰山邊。

已聞右甄潰,復見左拒殘。旌旗埋地中,梯衝舞城端。

一朝長平敗,伏屍遍岡巒。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紅顏。

吳口擁橐駝,鳴笳入燕關。昔時鄢郢人,猶在城南間。

《古北口》

霧靈山上雜花生,山下流泉入塞聲。卻恨不逢張少保,磧南猶築受降城。

《塞下曲二首選一》

趙信城邊雪化塵,紇乾山下雀呼春。即今三月鶯花滿,長作江南夢裡人。

《路舍人客居太湖東山三十年,寄此代柬》

翡翠年深伴侶稀,清霜憔悴減毛衣。自從一上南枝宿,更不回身向北飛!

《白下》

白下西風落葉侵,重來此地一登臨。清笳皓月秋依壘,野燒寒星夜出林。

萬古河山應有主,頻年戈甲苦相尋。從教一掬新亭淚,江水平添十丈深。

《又酬傅處士次韻》

清切頻吹越石笳,窮愁猶駕阮生車。時當漢臘遺臣祭,義激韓讎舊相家。

陵闕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淚發春花。相將便是天涯侶,不用虛乘犯斗槎。

《雨中至華下宿王山史家》

重尋荒徑一衝泥,谷口牆東路不迷。萬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淒淒。

松陰舊翠長浮院,菊芯初黃欲照畦。自笑漂萍垂老客,獨騎羸馬上關西。

《酬朱監紀四輔》

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東京朱祜年猶少,莫向尊前嘆式微。

《賦得秋柳》

昔日金枝間白花,只今搖落向天涯。條空不系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

老去桓公重出塞,罷官陶令乍歸家。先皇玉座靈和殿,淚灑西風日又斜。

《過蘇祿東王墓》

豐碑遙見炳奎題,尚憶先朝寵日殫。世有國人供灑掃,每勤詞客駐輪蹄。

九河水壯龍狐出,十二城荒向鶴棲。下馬一為郯子問,中原雲鳥正淒迷。

《汾州祭吳炎潘檉章二節士》

露下空林百草殘,臨風有慟奠椒蘭。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歸白日寒。

一代文章亡左馬,千秋仁義在吳潘。巫招虞殯俱零落,欲訪遺書遠道難。

《海上四首》

其一

長看白日下蕪城,又見孤雲海上生。感慨河山追失計,艱難戎馬發深情。

埋輪拗鏃周千畝,蔓草枯楊漢二京。今日大梁非舊國,夷門愁殺老侯嬴。

其二

滿地關河一望哀,徹天烽火照胥台。名王白門江東去,故國降幡海上來。

秦望雲空陽鳥散,冶山天遠朔風回。樓船見說軍容盛,左次猶虛授鋮才。

其三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來白鳥,雲浮仙闕見黃金。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烈士心。

其四

南營乍浦北南沙,終古提封屬漢家。萬里風煙通日本,一軍旗鼓向天涯。

樓船已奉征蠻敕,博望空乘泛海槎。愁絕王師看不到,寒濤東起日西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