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推法

頂推法

頂推法是指當結構物要在既有線的路堤下方通過時,為了不擾動既有線,可以在路堤一側將結構物分段建成,再用千斤頂頂推,使之穿過路堤的方法。

簡述

自1959年德圍的萊昂哈特(Leonhardt)和鮑爾教授在奧地利的阿格爾橋首次使用頂推法以來,世界各國採用頂推法施工的大橋超過200座。

頂推法施工是在沿橋軸線方向的橋台後設定預製場,設定鋼導梁和臨時墩、滑道、水平千斤頂施力裝置的。具體而言,分節段預製混凝土梁段,用縱向預應力筋連成整體,將粱逐段頂出去(拖出去),再在窄出的制梁台座上繼續下一梁段澆注,這樣反覆循環施工的方法即頂推法施工。頂推法施工是鋼橋拖拉法架沒原理的套用,所不同的是兩者滑動和施力裝置不同。

頂推法的特點是:不需要支架和大型機械,工程質量容易控制,占用場地少,不受季節影響。但僅適用於等高度的直線橋或等半徑的曲線橋,頂推梁造價比同等跨徑簡支梁和現澆變截面連續梁造價高。

頂推法施工不僅用於連續梁橋(包括鋼橋),同時也可用於其他橋型:如簡支梁橋,也可先連續頂推施工,就位後解除梁跨間的連續;拱橋的拱上縱梁,可在立柱間頂推施工;斜拉橋的主梁採用頂推法等。

方式

頂推施工前,應根據主梁長度、設計頂推跨度、橋墩能承受的水平推力、頂推沒備和滑動裝置等條件,選擇適宜的頂推方式。

(1)單點頂推:限用於直線橋、頂推梁段長度較短、橋墩可承受較大水平荷載、后座能提供足夠的水平反力時,多數在箱梁兩側安設頂推千斤頂或拉桿牛腿。頂推的裝置集中在主梁預製場附近的橋台或橋墩上,前方墩各支點上設定滑動支承。頂推時,滑塊在不鏽鋼板上滑動,並在前方滑出,通過在滑道後方不斷餵入滑塊,帶動梁身前進。它的施工程式為頂梁→推移→落下豎直千斤頂→收回水平千斤頂的活塞桿。

(2)多點顧推:存每個墩台上設定一對小噸位(400~800 kN)的水平千斤頂,將集中的頂推力分散列各墩上。由於利用水平千斤頂傳給墩台的反力來平衡梁體滑移時在橋墩上產生的摩阻力,從而使橋墩在頂推過程中承受較小的水平力,所以可以在柔性墩上採用多點頂推施工。同時,多點頂推所需的頂推設備噸位小,容易獲得。

頂推設備

(1)滑道

如何減小摩阻力是頂推施工的關鍵技術問題。施工中通過在梁底、墩頂設定滑道的辦法來解決

滑道用聚四氟乙烯板和鎳鋼(不鏽鋼)板組成,滑移面的摩擦係數很小,約為0.02~0.04;頂推時,組合的聚四氟乙烯滑塊在不鏽鋼板上滑動,並在前方滑出,通過在滑道後方不斷餵入滑塊,帶動梁身前進。

滑道常用臨時支承,由光滑的不鏽鋼板與組合的聚四氟乙烯滑塊組成,其中的滑塊由四氟板與具有加勁鋼板的橡膠塊構成。臨時支承擱置在混凝土臨時墊塊上,待主梁就位後拆除,再更換正式支座。

(2)千斤頂與油泵。

頂推裝置集中在主梁預製場附近的橋台或橋墩上,前方各支點上設定滑動支承。頂推裝置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水平千斤頂通過箱梁兩側的牽動鋼桿給預製梁一個頂推力;另一種是由水平千斤頂與豎直千斤頂配合使用,頂推預製梁前進,在頂推設備方面,國內一般較多採用拉桿式頂推方案,每個墩位上,設定一對液壓穿心式水平千斤頂,每側的}市桿使用一根或兩根 φ25 mm高強螺紋鋼筋,桿的前端通過錐楔塊同定在水平頂活塞桿的頭部,另一端使用特製的拉錨器、鏘定板等連線器與箱梁連線,水平千斤頂同定在墩身特製的台座上,同時在梁位下設定滑板和滑塊。當水平千斤頂施頂時,帶動箱梁在滑道上向前滑動。

特點

(1)施工中無需支架和大型機械設備,施工平穩,安全可靠,可減少高空作業,頂推速度可達2 m/h以上;

(2)梁段預製和墩台施工可平行作業,在全線鋪架前完成架梁任務,可縮短全線鋪架工期,提前交付運營,儘早發揮投資效益;

(3)施工中不影響橋下通航和交通,不受橋下地形和水流的干擾;

(4)模板周轉次數很高;

(5)不需要複雜技術和機具設備,工具便於籌備,一般的施工單位均可組織施工。

實用範圍

(1)適合於跨越深谷、河流、公路、鐵路等情況下,跨度為40~80 m的等高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施工,橋樑孔跨數量一般不少於4跨,總長度一般在300 m左右,如果採用雙向頂推,最長可達1000多米;

(2)適用於場地狹窄、工期緊又缺少大型專用架橋機設備以及橋址交通不便,大型機械難以運進的橋樑;

(3)適用於既有鐵路鋼樑更換而不再採用鋼結構的橋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