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培生

韓培生

韓培生,1946年生於浙江省餘姚市。1964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附中。1980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先後擔任奉化文化館館長、文廣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文化局局長、黨委書記兼文聯主席,寧波市藝術研究所所長兼寧波市演出公司總經理,曾兼任浙江省油畫家協會副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韓培生,副研究館員,現為浙江省油畫家協會副主席,浙江人與自然油畫院副院長。

韓培生 韓培生

1946年生於浙江省餘姚市,1954年,8歲的韓培生隨著家人從餘姚老家一同來到了上海,與身為銀行高級職員的父親團聚定居。在上海,他開發各種愛好,既可以游泳,可以動手做自己喜歡的船模,後來又在表哥的影響下喜歡上了畫畫,開始拿起了畫筆。韓培生說:“那個時候,就是考附中之前,每天放學以後幾毛錢買一個大餅,沒有到家裡去,就到上海圖書館,原來的老美術館,現在南京路與黃陂路相交的地方。去圖書館去看國外的一些畫冊,特別是看契斯恰科夫的教學體系。我不斷的臨摹,大概有兩三年時間,等到後來我在少年宮跟隨韓厚平老師學時,那時的素描很好了。”

1964年,在上海兩千多畫友當中,他成為了被美院附中錄取的10人之一。上世紀60年代初,在浙江美院附中內,當第一次看到了從蘇聯帶回來的油畫時,韓培生至今還記得當時的那種震撼。後來,浙美附中與列賓美院附中開始經常展開交流活動,他們學生的作品經常到中國展覽,而韓培生他們的作品也去俄國展覽。當時,韓培生的同班同學中有潘公凱,董小明等如今藝術界的大腕,而他是班上的專業課代表。韓培生說:“那個時候我們經常下鄉,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半年在外面,每個學期有兩三個月下農村。當時的口號是‘我們藝術要面對現實生活,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火熱的階級鬥爭當中去,到人民的生活當中去。’可是等到畢業時,1968年,文化大革命,把我們全趕走了。”

在眾多的同學之中,他去了奉化——那個當時沒有人願意去的“階級鬥爭異常複雜”的蔣介石的老家。這一呆就是30年。

1972年,當韓培生鋪開12張一開的沿化紙畫出了參加浙江省美展的作品《出海》時,他已經跑遍了奉化象山港沿岸的下陳、桐照、棲楓漁業大隊。漁村的規模、漁船的數量、漁村的造船廠、冷凍廠、網廠、漁業大隊的年產量,還有漁村的家底他都了如指掌。在許多人的家裡,至今還保留著他當年為老人們畫下的數千張作為遺像的素描人像。在當年他輔導過的農民當中,有許多人日後都成了畫家,作品被眾多的藏家爭相收藏,奉化也被中國文化部評為“農民畫之鄉”。韓培生說:“沒有哪個領導要你畫,我除了參加了兩個工作組之外,其餘的全部都是我自己去的。一個是農民的水庫裡面,給他們去勞動,還有一個是漁民家。當地有三個漁村,我就自己去跟他們商量,吃住都在他們家,與他們一同出海,他們都願意。”

1993年,韓培生成為奉化文化局局長。為了改變當地文化設施差的現狀,他與香港人談判,把原來黨委不要的房子賣掉。賣掉的錢除了建造辦公大樓,他還用其中一部分用於合作建房,解決了奉化市整個文化系統的住房問題。這座文化館被核定為特級文化館,後來又被文化部核定為標準文化館。他也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館長”。韓培生說:“雖然行政工作占去了我許多的時間,畫畫只是業餘的,但我還是像以前一樣不斷地深入生活,畫了許多的油畫。像《初陽》、《江南風光》、《漁村小店》都是那個時候畫的。”兩年之後,就在他與毛文佐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雙人聯展上,他展出的《滿載而歸》等17幅作品都被藏家一搶而光。

老搭檔 老搭檔

1998年,他從奉化調往寧波,畫下了至今仍被許多人稱道的《老搭檔》。畫面是塔形的構圖,肖像畫的形式。有人對之評論道:“作品凝聚了韓培生30餘年深入漁村直面生活的感念,迸發著他對漁民兄弟的敬愛。表現出對象不同的性格、一樣的心氣,以及那個時代的質感。”對此,韓培生說我對漁民確實很有感情,但是如今的漁民已經失去了漁民的特徵,走在大街上你再也認不出來了。已經成為寧波藝術研究所所長的韓培生開始策劃和參與許多全國性的大型美術展覽。其中他創辦的寧波市每年的“文化月”活動至今還為市民們所稱道,而其兼任經理的逸夫劇院也開始不斷有世界級的交響樂團與各類知名藝術家前來演出,每年創收數百萬,養活了幾十號人。

老漁民 老漁民

1999年,韓培生畫下了一幅這樣的作品:在一片乾枯的海灘上,兩隻帆船正擱淺停留,但卻絲毫不見破敗,那兩艘帆船反倒都保持昂揚的氣勢,仿佛隨時準備著揚帆出海。這是他所熟悉的題材,也依然保持著韓氏那種激越而蒼勁的情緒。在畫完之後,韓培生將之取名為《潮漲之前》。隨後,在一個藝術博覽會上,它被一位藏家當場買走。“這幅畫買去的時候是十多年之前了,藏家是一個開發地產的商人,那個時候正是房地產低潮的時候。他不想幹了,但是看到這幅畫覺得很有道理,有低潮也就有漲潮了,後來就堅持了下來。結果前年他來找我,打聽來打聽去,聽說在寧波,就問到電話給我聯繫,問我還畫不畫。我說畫的。他說我以前買了你一幅畫發財了。我說那好啊,聽了之後我也很高興。”不久,這位藏家專程接韓培生去看他的公司,看他公司開發的樓盤,並向韓培生訂製了十幾幅畫,全部都是金燦燦的俄羅斯風味。

2000年,韓培生在“浙江油畫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中當選為浙江省油畫家協會副主席,開始為浙江油畫界而奔走工作。在眾多的美協會員與知名藝術家的眼中,他的豪爽與真誠一如他的油畫:剛健而純樸,濃郁而純真。他的老友潘鴻海更是印象深刻,他總是說,我十分慶幸,在當今我們的畫壇上有著這位純真的油畫藝術家。

江南春 江南春

韓培生至今還記得自己的作品《晚年》參加全國美展時所面臨的遭遇:“那個時候他們不給我展覽,當時是1979年,我就介紹了一下(《晚年》的創作動機)。為什麼要畫這幅畫,漁民,他們晚年在看碼頭上的風光,這批人都是‘中間人物’。這個是支部書記,這個是商人,退休了以後在支部書記拍商人的馬屁,談生意經。這個是很犟強的老頭,這一個是吸過鴉片什麼的。這個人當時畫的時候他還在。這個人是做小生意的,這個是瞎子,他的兒子對他老好了。這個人到處走來走去、打聽訊息,這個人是做會計,關心國家大事……就是這么一批中間人物,人家說你個這都是‘地富反壞右’,在這裡聊著反攻大陸,不能送北京。唉,那個時候是很荒唐的。”後來這幅作品經過展覽,被美術雜誌看到,說這是一個好作品,拿去發表了,被評為優秀作品,並被編入了《中國藝術大系》之中。

2012年,“百花沃土美術作品特展”在浙江省美術館開展,韓培生畫作的《老搭檔》入選。作為呈現70年來浙江美術界的創作實績的文獻總結性大展,韓培生對自己的作品能夠入選顯得非常高興。

清新的城郊 清新的城郊

已退休在家的韓培生迎來了他作為畫家最為美好的時候。他的畫室就是他的書房,裡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他就在這裡支上畫架,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之中。他可以畫他所鍾愛的四明山的春夏秋冬,畫浙東大地金秋中燦爛的收穫,畫他枯藤老樹人家的喜怒哀樂。在浙江油畫界以快手而聞名的韓培生,已是漸入佳境。也曾經有藝評家這樣總結過他的創作:“老牛,老樹,老人。三老!他所追求的是一種土得掉渣的感覺。作為寧波的代表性畫家,他一直就是浙東畫家中的扛鼎人物。”聽後,韓培生總是會心一笑:“我的個性以前比較喜歡強烈的東西,理論上來說就是強化感情,強化對象,還原色彩本來面貌。比如我這個《老搭當》就把手指畫得很大。就是漁民的這個手很有力量,拉網的。腳也是很有力量,所以他的腳指頭都是分開的。但是現在又開始有一點一點地回來了,因為現在想追求一種完整的東西,完美的東西。”

人物經歷資料來源

主要作品

小巷深深 小巷深深

主要作品有:1975年《海上大學》參加全國水彩水粉畫展,1978年《三代船老大》《夢海中的金海》《林子裡新開的小路》入選華東六省一市人物畫展與風景靜物畫展。其餘作品有:1979年《晚年》,1980年《故鄉》,1984年《水鄉春》,1993年《初陽》,1994年《江南風光》,1998年《老搭檔》,2001年《四明堡壘》等。作品曾八次參加全國美展並有作品獲獎。

概述圖片來源

作品賞析

韓培生作品 韓培生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