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松[畫家]

劉國松[畫家]
劉國松[畫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國松1932年出生於安徽,祖籍山東青州,1949年定居台灣。14歲在武昌讀國中時開始學畫。20歲轉習西畫。1956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並於同年創立五月畫會,領導一代改革創新的藝術潮流,通過幾十年的創作教學實踐,完成了一系列令世人振聾發聵的大作,培育了兩岸三地乃至於東西方數不勝數的高足,在藝術觀念、表現領域、手法技巧上都做出了革命性貢獻。因此,獲得了一系列輝煌的獎項和榮譽,從而確立了劉國松先生在當代美術史上的顯著地位。自1965年起,他先後在世界各地舉行展覽、個展八十多次,影響深遠。八十年代初,又首開台灣畫家赴祖國大陸二十多個城市辦展交流的先河,令大陸美術界耳目一新,並在大江南北興起一股強勁的“劉國松鏇風”。劉國松先生各個階段的代表作,先後為全世界五十多家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所典藏。

基本信息

個人概述

劉國松劉國松

曾任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愛荷華大學客座教授,當選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區會長。曾代表亞洲區赴加拿大參加“國聯版畫代表作”的製作工作。先後7次任台灣美展籌備委員,2次任美展評審委員,並任香港當代美展評審委員,國際造型美術協會台灣分會主席,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他擅長中國水墨畫,頗具造詣,曾參加世界各國美展50餘次,有著名的巴西聖保國際雙年展、巴黎青年雙年展、美國主流國際美展等。畫作為世界32家博物館收藏.在世界各地舉辦個人畫展近百次,擅長水墨畫。

藝術年表

劉國松作品劉國松作品
劉國松作品劉國松作品

2015年MoCA新加坡當代美術館,印尼雅加達國家博物館和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舉辦“革命•復興:劉國松繪畫大展”作為東南亞巡迴展;

2014年香港世界畫廊舉辦“劉國松作品展:回眸一瞥——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代”;

2014年山東博物館與濰坊,煙臺,濟寧,青島等博物館巡迴展出“白線的張力•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大展” ;

2014年美國舊金山南海畫廊舉辦“劉國松師生展”;

2014年10月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辦“革命•復興:劉國松繪畫大展”,此展2015年作為東南亞巡迴展;

2014年應美國史丹佛大學邀請演講“挑戰與創新:我的水墨革命”;

2014年榮獲香港亞洲協會“傑出藝術家”表彰;

2013年台北首都藝術中心`舉辦劉國松“大化流行”個展;

2013年參加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國當代水墨畫展”;

2013年山東省博物館成立“劉國松現代水墨藝術館”;

2012年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八十回顧展”;

2011年蕭瓊瑞著《水墨巨靈——劉國松傳》由台北遠景出版社出版;

2011年應邀於中央美院作專題演講;

2011年應邀在澳門舉辦之“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上作專題演講;

2011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頒發“中華藝文終生成就獎”;

2011年參加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藝術展於北京國家博物館與中國美術館;

2011年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劉國松創作大展-八十回眸”大型回顧展;

2010年英國倫敦GoedhuisContemporary畫廊個展,作品《日月相照》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2010年應邀赴成都四川大學講學;

2010年赴北京參加兩岸漢字藝術節;

2010年獲台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聘書;

2010年獲美國加州世界藝術文化學院及世界詩人大會頒發榮譽博士學位;

2009年於湖北省博物館,寧夏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與合肥亞明藝術館巡迴展出”宇宙心印:劉國松繪畫一甲子“;

2009年被聘為客座教授至西南大學與四川美院講學;

2008年獲台灣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

2008年在法國巴黎Galerie75Faubourg開個展;

2008年赴北京參加當代藝術館舉辦的《水墨演義》開幕活動及上上美術館《水墨主義》的展出;

2008年首都藝術中心舉辦“突兀-夢幻-蛻變——劉國松個展”;

2007年宇宙心印:劉國松繪畫一甲子“由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辦於武英殿展覽館展出,之後巡展至上海美術館和廣東美術館展出;

2007年林木著《劉國松的中國現代畫之路》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7年張孟起與劉素玉著《宇宙既我心。劉國松的藝術創作之路》由台北典藏藝術出版;

200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宇宙心印:劉國松繪畫一甲子]大型回顧展;

2006年由杭州浙江省博物館,浙江西湖美術館與湖南省博物館主辦”心源造化:劉國松創作回顧展“10月應美國哈佛大學之邀,演講《我的繪畫理念與實際》,並參加賽克勒博物館舉辦之”中國新山水畫展“的開幕儀式;

2006年由張家界遊覽之後,又創作了一系列的張家界作品,山水巨幅“天子山盛夏”,隨後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2005年台灣創價學會主辦的”現代的衝擊:劉國松畫展”於新竹藝文中心,台中藝文中心,景陽藝文中心與鹽埕藝文中心巡迴展出;

2005年美國亞里桑那州立大學舉辦“劉國松師生展”;

2005年出席英國牛津大學主辦之“現代中國藝術學術研討會”;

2005年於新加坡泰勒版畫院展出“劉國松:創作回顧“;

2005年受神舟六號升空的感動,開始創作《神舟六號》系列作品;

2005年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舉辦個展;

2005年受聘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名譽館長;

2004年“劉國松的宇宙”應邀於香港藝術館展出,並出版大型畫集;

2004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

2004年獲台南藝術大學頒發“榮譽教授”證書;

2004年美國Thomson出版社的大學教科書《現代東亞簡史》用了劉國松的“石頭的玄學”及其理論文字;

2004年台灣創價學會主辦台灣巡迴展;

2003年“造化心源”於台灣台中文化中心展出;

2003年“劉國松七十回顧展”於香港漢雅軒展出;

2003年山東青島博物館、香港漢雅軒畫廊舉辦個展;

2002年於台灣新竹智邦藝術中心,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及台北京華城盛大巡迴展出"宇宙心印——劉國松七十回顧“;

2002年作品”石頭的玄學“(TheMetaphysicsofRocks)被收入美國WadsworthGroup出版的大學教科書《東方文化史》中;

2002年當選台灣師範大學“傑出校友”;

2002年李君毅編《劉國松談藝錄》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2年應聘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

2001年赴四川九寨溝旅遊,深受原始自然境觀的感動,開始實驗用建築描圖紙結合漬墨技法創造了一系列九寨溝的波光水影作品;

2001年應邀赴紐約參加“無限中華”藝術大展,並訪問華盛頓,舊金山等地;

2001年應成都現代藝術館的邀請,舉辦“西疆擴遠——劉國松畫展”;

2000年應邀赴成都參加現代藝術館“世紀之門”藝術展覽;

2000年應邀赴西藏大學講學,並前往珠穆朗瑪峰,出藏後左耳突然失聰;

2000年在紐約GoedhuisContemporary畫廊舉辦個展;

2000年《劉國松。余光中:對影叢書——文采畫風》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年台灣中央大學藝文中心、美國紐約古豪士畫廊舉辦個展;

1999年台北市中山國家藝廊舉辦“宇宙即我心”個展;

1999年蕭瓊瑞與林伯欣合著《台灣美術評論全集:劉國松卷》由台灣省立美術館出版;

1999年應邀赴巴黎製作《畫中有詩》版畫集。余光中特別為劉國松的畫創作六首詩一併印出,同時出版詩情畫意集;

1998年台灣唯一的藝術家應邀赴紐約參加古根漢美術館舉辦之“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的展出,並參加開幕式。並參加該展於西班牙畢爾堡古根漢美術館的開幕式;

1998年應德國文化中心之邀赴歐洲參觀考察,並參加“展望2000——中國現代藝術展”;

1998年德國EditionGlobal出版之大學教科書《BruchenundBruche:ChinasMalereiim20.Jahrhundert》用劉國松作品“千仞錯”作封面,內文大量介紹了其對當代中國繪畫的影響;

1998年論文集《永世的痴迷》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1998年自台南藝術大學退休;

1997年應邀參加上海美術館舉辦之“中國藝術大展”及研討會;

1997年廣東深圳何香凝美術館、台中現代藝術空間舉辦個展;

1996年應邀擔任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所長;

1996年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辦“劉國松研究展“,並出版蕭瓊瑞著《劉國松研究》與李君毅編《劉國松研究文選》;

1996年陳履生著《劉國松評傳》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1996年台北歷史博物館、高雄積禪五十藝術空間舉辦個展;

1995年赴法國參加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台灣當代水墨畫展”;

1994年台北龍門畫廊舉辦個展;

1992年應邀出席台北市美術館“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學術研討會,發表《先求異,再求好》教學理論;

1992年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舉辦“六十回顧展”;

1992年10月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返台中定居,並任東海大學客座教授;

1992年台中省立美術館舉辦個展;

1991年獲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現代繪畫成就獎”;

1990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劉國松大學回顧展,並出版畫展;

1989年應邀擔任北京“全國現代書畫大賽”評審委員;

1989年應美國運通銀行之請,繪五層樓高之大畫《源》(1952厘米x366厘米);

1989年參加韓國漢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第四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

1989年德國布瑞曼市烏伯西博物館舉辦個展;

1988年參加北京中國畫研究所“國際水墨畫展“和”水墨畫研討會“,發表論文《當前國畫的觀念問題》;

1988年參加日本福岡市美術館“第三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

1988年參加漢城韓國美術館“東方現代彩墨展”;

1988年山東濰坊博物館舉辦個展;

1987年8月前往西藏旅遊,成為創作西藏山水系列之里個靈感泉源,畫風為之一變;

1987年參加日本東京都美術館“國際水墨畫展”並獲頒特別獎;

1987年參加加拿大溫哥華市美術館“當代中國繪畫展覽”;

1987年參加比利時布魯塞爾市政廳主辦之“中國現代畫展”;

1987年湖南長沙市湖南省國畫館、山西太原市山西大學美術館舉辦個展;

1986年赴敦煌與絲綢之路考察;

1986年水拓畫達於成熟境地,開始漬墨畫的探索與試驗;

1986年參加漢城韓國文化館“第十屆亞洲運動會亞洲現代水墨畫展”;

1986年陝西西安市美術家協會畫廊、甘肅蘭州市少年宮、新疆烏魯木齊市展覽館、重慶市文化宮、四川重慶西南大學美術展覽館舉辦個展;

1985年首次應法國“五月沙龍”之邀,作品《沉入山的呼吸里》參加該沙龍在巴黎大皇宮的展出;

1985年應清華大學(前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之聘前往該校講學兩周,教授現代水墨畫;

1985年周韶華著《劉國松的藝術構成》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5年香港藝術中心、澳門市政廳賈梅士博物館舉辦個展;

1984年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劉國松畫輯》;

1984年參加北京“第六屆全國美展”,與李克染同時獲得“特別獎”;

1984年參加香港藝術館“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展”;

1984年上海美術館、山東省美術館、杭州市浙江展覽館、煙臺市展覽廳、福州市五一廣場中央展覽廳舉辦個展;

1983年個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與南京江蘇省美術館,並應中央美術學院之邀公開舉辦三個演講,隨後3年巡迴展於全國18個重要城市,北到哈爾濱,西至蘭州,烏魯木齊;

1983年北京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黑龍江美術館、武漢市湖北省美術陳列館、廣州市廣東畫院舉辦個展;

1982年英國出版的紐約大學教授希諾考瓦(ConradSchirokauer)著《現代中國和日本》(ModernChinaandJapan)大學教科書視其為中國代表畫家;

1982年參加菲律賓馬尼拉大都會博物館“香港當代美展”;

1982年美國猶他州婁根市諾拉依科哈瑞森博物館舉辦個展;

1981年應邀赴北京參加北京中國畫研究院之成立大會並參展。隨後赴南京,上海,杭州參觀訪問;

1981年參加法國巴黎塞紐斯基博物館“中國現代繪畫趨向展”;

1981年應邀赴巴林國巴林市參加“第一屆亞洲藝術展”展出及開幕活動;

1981年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立文化藝術中心、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市科羅拉多大學美術館、美國加州哥斯塔梅沙市安德瑞畫廊舉辦展覽;

1980年應愛荷華州——伊利諾州藝術評議會之邀,任訪問藝術家1年。並於各大學美術學院,教育電視台及美術館巡迴演講及教授繪畫;

1980年美國肯薩斯州威其塔市烏瑞奇美術館、美國亞利桑那州吐桑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術館、美國加州蒙特利市蒙特利半島美術館、美國俄亥俄州雅典市俄亥俄州立大學美術館舉辦展覽;

1979年獲國際靜坐協會藝術完美獎;

1979年參加美國聯合國舉辦的“藝術家‘79”展覽;

1979年澳洲坎培拉市劇廠畫廊、德國法蘭克福博物館舉辦展覽;

1978年應聘擔任台北市美術館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

1978年紐約大學教授希諾考瓦(ConradSchirokauer)著《中國與日本文化簡史》(ABriefHistoryofChineseandJapaneseCivilizations)大學教科書將其列為中國現代藝術之代表,並在書中引用其理論文章並刊印其畫作;

1978年澳洲墨爾本市東西畫廊、澳洲北阿德萊市格林赫爾畫廊、澳洲帕斯市邱吉爾畫廊舉辦個展;

1977年當選英國國聯8位畫家的亞洲區代表,前往加拿大參加“國際版畫代表作”之創作;

1977年美國新罕普什州普利茅斯市新罕普什州大學美術館、美國加州洛杉磯市奧西丹脫學院美術館舉辦個展;

1976年於香港中文大學籌辦及主持第四屆亞洲國際美術教育會議,並當選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區會長;

1976年蘇利文著《中國美術簡史》(AShortHistoryofChineseArt)由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出版,將其列入創新一派;

1976年發表論文著作《溥心餘書畫稿》,出版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叢書第二冊;

1976年美國肯薩斯州威其塔市烏瑞奇美術館、美國俄亥俄州雅典市州立大學美術館舉辦個展;

1975年法國出版的《抽象藝術》一書,收錄其作品《地球何許?》;

1975年應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學院之邀,擔任客座教授一年;

1975年參加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第十一屆亞洲現代美展“;

1975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泉藝術中心、美國加州洛杉磯市喜諾畫廊舉辦個展;

1974年發表《談繪畫的技巧》一文,提出“革中鋒的命,革筆的命”之理論,引發大規模的討論參加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亞細亞現代美術展”;

1974年參加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當代中國之繪畫與書法展“,並巡迴著名大學美術館展出一年;

1974年美國加州卡邁爾市拉克畫廊舉辦個展;

1973年創辦“現代水墨畫文憑課程”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推廣現代水墨創作;

1973年著名英國藝術史教授蘇利文《東西方藝術之會合》(TheMeetingofEasternandWesternArt)在英國出版,對劉國松藝術創作給予歷史定位;

1973年參加由國際電話電報公司主辦在全球著名博物館巡迴展出的“國際美展”;

1973年開始全力探索水拓畫技法;

1973年香港藝術中心、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市美術館、紐約市開樂畫廊舉辦個展;

197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任,並首創“現代水墨畫”課程;

1972年藝術中心舉辦《劉國松畫展》;

1972年美國鹽湖城猶他州立大學美術館、美國猶他州婁根市猶他州立大學美術館、美國猶他州普柔佛市布瑞根揚大學藝術博物館、德國漢堡市漢斯胡普勒爾畫廊舉辦個展;

1972年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台灣參展評審委員;

1971年美國檀香山美術學院與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塔虎脫博物館舉辦“五月畫會”畫展;

1971年德國法蘭克福博物館、英國倫敦莫士畫廊、英國布里斯朵市美術館舉辦個展;

1970年應美國威斯康辛史道特州立大學藝術系之邀,擔任客座教授一學期;

1970年應邀為日本大板世界博覽會台灣館繪製巨作《午夜的太陽》;

1970年德國科隆東方藝術博物館和法蘭克福博物館合辦“劉國松畫展”巡迴展,並出版《劉國松——一個中國現代畫家的成長》德文版;<br美國拉布拉斯卡州歐馬哈市賈斯林美術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市美術館舉辦個展;<dd="">

受美國“阿波羅8號”宇宙飛船由月球背面拍回地球照片之影響,開始創作《太空畫系列》系列,首幅《地球何許?》獲美國“主流‘69”國際美展繪畫首獎;

1970年台北歷史博物館主辦“劉國松畫展”,並出版李鑄晉著英文版《劉國松——一個中國現代畫家的成長》;

1970年應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美術館之邀,參加”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的發展“的展出;

1970年美國德州達拉斯市現代美術館、美國印地安那州諾特丹市聖瑪麗學院藝術館舉辦個展;

1968年當選台灣“十大傑出青年”;

1968年發起成立台灣“中國水墨畫學會”,繼續鼓吹中國畫之現代化;<br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美術館、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塔虎脫博物館、菲律賓馬尼拉市陸茲畫廊舉辦個展;<dd="">

1967年應諾德勒斯畫廊之邀,舉行首次紐約個展,獲紐約時報名藝術評論家肯乃德(JohnCanaday)好評;

1967年應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納爾遜美術館邀請舉行個展;

1967年美國喬治亞州雅典市喬治亞大學美術館舉行個展;

1967年五月初離開紐約赴歐州旅遊參觀五個月,十月返回台灣;

1966年第二本論文集《臨摹。寫生。創造》由台北文星書店出版;

1966年獲美國洛克斐勒三世基金會(TheJDR3rdFoundation)兩年環球旅行獎;

1966年應美國加州拉古拉美術館之邀,舉行在美之首次個展;

1966年赴愛荷華大學學習銅版畫3個月,隨後在美各地旅遊參觀4個月,並在紐約旅居9個月第一本《劉國松畫集》由台北歷史博物館出版;

1965年首次個展於台灣藝術館舉辦;

1965年“亞洲先進藝術家畫展”亞洲十大城市巡迴展出;

1965年論文集《中國現代畫的路》由台北文星書店出版;

1965年應義大利羅馬現代美術館之邀,參加“中國現代藝術展”;

1965年台北市第五屆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1964年“當代中國繪畫展”非洲十四個國家巡迴展;

1963年發明粗筋棉紙-劉國松紙,並藉此創造出自我獨特畫風;

1963年作品《雲深不知處》為香港藝術館收藏,也是作品首次為美術館收藏;

1960-1961年應聘擔任中原大學建築系講師;

受建築界材料理論影響,放棄油彩與畫布,重回紙墨世界,倡導“中國畫現代化”運動,並開發各種拓墨技法;

撰文反駁《現代藝術的歸趨》一文,引發“現代繪畫論戰”;

1959年參加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法國“巴黎青年雙年展”。被法國費加羅日報評為天才由全盤西化轉為中西合壁,開始採用石膏在畫布上打底,在油畫中加入水墨趣味;

1959年赴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系擔任郭柏川的美術助教;

1957-1958年首屆“五月畫會”於台北舉辦,掀起了台灣現代藝術運動;

1958年開始大量撰寫藝術理論文章,鼓吹現代藝術;

1951-1956年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並以第一名畢業;

1956年在校內舉辦“四人聯合西畫展,並成立“五月畫會”;

1948-1949年考入南京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隻身隨遺族學校到台灣,就讀於台北省立師範學院(今台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中;

1938年父親於抗日戰爭中陣亡。與母親流亡於湖北,陝西,四川,湖南,江西等地;

1932年4月26日生於安徽蚌埠,原籍山東青州;

個人榮譽

劉國松作品劉國松作品

作品有水墨畫《遠眺北麓河》、《順河揪影》、《蝕》等。並從事藝術理論研究,著有《中國現代畫的路》、《臨摹、寫生、創造》等。被收入美國和英國出版的世界名人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