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平

白羽平

白羽平,男,1960年生於山西。滿族。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首屆油畫高級研修班,北京畫院油畫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作品曾參加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基本信息

個人作品

白羽平 白羽平

作品及獲獎:1985年 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鼓勵獎 中國北京

1987年 首屆中國油畫展 中國上海

1994年 第八屆中國美術作品展覽 中國太原

1995年 中國油畫風景展銅獎 中國北京

1997年 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優秀獎 中國北京

1998年 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獎 中國北京

1999年 白羽平油畫展 日本東京

1999年 第九屆中國美術作品展覽 中國上海

2000年 中國二十世紀油畫展 中國北京

2001年 赴歐洲考察

2001年 研究與超越中國小幅油畫作品大展 中國北京

2001年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油畫作品展優秀獎愛 中國北京

2002年 中央美術學院首屆油畫高級研修班作品聯展

2003年 中國第三屆油畫展 中國北京

2004年 第十屆中國美術作品展覽 中國廣州

作品發表在中國油畫藝術家畫廊美術觀察美術中國當代油畫家——白羽平等畫冊。作品為日本、韓國、加拿大及國內外私人收藏。

個人自述

一個人的藝術就像人的一輩子,由幼稚到成熟。昨天的畫今天拿出來再看即覺陳舊,往事不堪回首,甚至懷疑昨天的激動、新鮮感總是短暫的。天天總有新的想法,會有更好的東西出來,所以人們應該不斷地發現,從司空見慣中去挖掘感受,激發敏銳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人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繪畫是作者審美的情意隱含在作品之中的交融契合,是發現自己情感的形式。這種情景交融的契合正是藝術家一向執著追求的一種創作勝境。在人們的油畫領域中,油畫家的思想情感澆注於所表現的客體,通過油畫語言這種媒介的藝術處理,使觀眾不知不覺地投入到作者設定的詩情畫意中,這就是表達了意境之作。

白羽平 白羽平

“形似”,“神似”都是中國傳統繪畫裡的特殊美學範疇。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也具有普通意義。對於“形”、“神”的認識都在不斷地發展,從顧愷之的“以形寫神”到徐悲鴻的“惟妙惟肖”都是追求傳神寫心這一最高境界。可見“形”、“神”是人們繪畫中最重要的核心了。

好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而同時又有形式美。豐富的內涵包含在形式中,所以不具備形式美的作品只是一種概念的圖解。任何藝術家都企求在自己的作品中釋放自己的感情,而期待能夠得到欣賞者充分的共鳴,因此人們在繪畫過程中首先以自己的情感為最重要的條件。能不能找到這個內涵的切入點是藝術創作成攻的最起碼的事。的確,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是不容易的,有時苦思冥想走遍天涯也未必能找到。當然畫面效果能否直接影響欣賞者的心理還需準確把握技術的表現,以表達出作者的內在感觸與幻想。

藝術總是通過個別去表現一般,在有限的形象里包容著深廣的內容。巴爾扎克說“藝術品就是用是少的面積驚人地集中大量的思想”。人們歷來也倡導“言近旨遠”“以少勝多”、“象外之旨”、“弦外之音”等等。畫畫不求大隻要精,從大千世界裡捕捉最感人的瞬間,苦心經營,定能表現出豐富的感人形象。抽象的形式雖然在自然中已經存在,但它處於太多的影響干擾中而不易被感受者發現。藝術家需要有善於發現的慧眼,從繁雜的世界裡發現和重建,進行提練、組織,去感受隱藏的矛盾與和諧、節奏與韻律、運動與張力等,將這些構成有機的整體,使之具有與生命和情感相聯的形式特徵,成為作品,而不是玩弄形式、賣弄技巧的表面形式。這樣抽象的形式才具有審美的意義。

有人說:藝術家是二傳手。不錯,藝術家是用藝術的思維和造型手段對大自然進行分割、取捨、提練、概括,並憑藉繪畫材料將所感悟到的自然展示給人們,使人們通過藝術形式所傳達的感情,更清楚地認識藝術之美。因此,作為藝術家,更需要準確把握情感信息,才能做好一個真正的二傳手。

作品評價

簡潔單純

風景 風景

他的畫不僅給觀者帶來畫面視覺的賞心悅目,更是將複雜變為單純與簡潔。這單純與簡潔並不意味著枯燥,而是畫家將各種物體簡化並具體到一些基本的視覺要素,諸如形、色、肌理、刮痕、筆觸等最低限度的視覺符號,同時萃取的物象精華又緊緊與觀賞者的各式各樣的人文背景相關聯,進而引起共鳴,在每一次創作中繁簡相依,又在每一次反覆中達到新的境界。他塑造了一種特別的表達方式,一種對安靜和諧的追求。白羽平在對自然生活的感悟中提煉出純美的色彩,不經意間闡釋出與生俱來的自信與瀟灑。在他的畫面里是一個獨立的世界,體現的是詩人夢境般的自由。

真情表露

藝術的大敵莫過於矯揉造作。作為三十年霜晨夜雨中趕路 的行者,在平淡超然中表現出藝術家真誠的核心,於求新求變的“時髦”行列里恪守自身的審美趣味,納含了他對東方哲學的感悟和人生敏妙的闡釋。“在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夢境之上如何再現夢境”,在你的一片心香,一葉愁眉中,讓世人看到什麼是畫美,什麼是人美,什麼是大美。有的人看去似乎是美的,因為漂亮或是有吸引力,羅密歐說他們的臉上有假面具的影子。也有的人有些美好的東西,但這只是一部分而非整體,所以留有大片空白甚至不協調。而白羽平及他的畫作是在美之上的,帶有某種純粹的、不可觸摸的、近乎完美的東西,所有這些以“白式”特有的方式統一在一起,成為他的可愛與可貴之處——孩子式的樸素天真,個人化的深沉的內心感受。深諳藝術發展規律的白羽平,始終潛心於繪畫本體的自覺,以藝術的方式,觀照自然造化,於自然的蒙養中生民性靈.延展其豐厚的學識。

風景傳意

大平原 大平原

風景畫作為白羽平營造個人新的現實世界的媒介,通過對一種山高水遠,縹緲無著、塵埃不到的“境”的創造,把個體經驗禽在時間與空間中,實現其在時間和空間中的駐足與眺望,以月色、雪國、曠塬等的物象.來傳達其內心深處的寧靜淵澄,這其中包含了對某種逝去的回憶和對物化世界的輕蔑。

在白羽平的早期作品中,傾心自然,淡泊寧靜,忘懷萬慮的人生體驗成為白羽平風景繪畫發展的基本母題。阡陌縱橫的田地構成.高低錯落的山丘高地所散發的祥和、清新的田園情懷,在他的筆下滲透出與這版景致的生存聯繫和詩意的依戀。於蔥蘢處透出清瘦,於絢爛處散出荒寒。白羽平繪畫所呈現的孤寒意韻,標誌著其風景繪畫的又一次自我超越。深深的崖谷,黝黑的山林.蕭瑟的曠無不傳達出中國傳統繪畫意境中蕭疏簡淡的空寒特徵。

寓情於畫

關於內容形式的思辨,白羽平意在內容和形式二元轉換的觀點。在秉承先賢的同時,又不斷地注入其在當下生髮的新內涵。穩定莊嚴的平行線組合,戲劇化的明暗處理,柔潤、乾澀的節奏跳躍,揮灑自如的手感控制,說明了白羽平在語言層面上找到了與其精神表達相契合的個人語彙.並使精神本身轉化為語言的直覺,把風景視覺因素的基本記憶獨立提升為實際觀看的語言品質。

白羽平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詮釋源於一種深沉的文化沉思,立足於當下的藝術創作,卻將一個遙遠的對象作為自己期望達到的目標。在此刻的皴擦點染中,將心意遙致於莽莽蒼古;在靜絕塵氛中,時間似乎凝固了,過 去、現 在、未 來被統一在畫面的空間裡,獨特的藝術創造將心靈遁入迷遠的寂靜之中,這短暫的觀照,就是永恆。

“一水帶寒月,孤村幕夕煙”.在白羽平的作品中,沒有鼓盪和聒噪,也沒有激烈的衝突.而是以寒江靜橫、雪空綿延的畫意跡化心中對自然及生命本質的探求和詰問。

優秀作品

漁村的茅草屋 漁村的茅草屋

他除了反映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的特質,相對於外在物質世界的發展看來,是在視覺經驗與生活積澱中重新創造性的塑造。他形式上對現實題材進行了與自身屬性相關的探索,他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這一過程,畫家的觀念與繪畫技巧都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白羽平的畫面空間充實,也很空靈。 夾雜其間的情緒似乎帶了些悲劇激情的的調子、廣漠、大氣而莊穆。他的情思在渲染中升華。他筆下的大地風景已不全是自然的忠實再現,而是著力於“怎樣畫”,他的繪畫似乎是在平靜中磨合著很多東西,他有著良好的中國傳統的審美品質。

觀他風景系列裡的筆觸以及常用的黃、白、綠為主調的大色塊,均是和諧之中透著新趣。所以針對於經營畫面的手段來說,有著理想主義的白羽平總是出人意料地製造精彩,這精彩,有時文學語言也無法描繪。

白羽平巧妙引導了優越的感性.就憑實實在在的情感在畫布上真誠流露。他當然是“重在表現部中真實”,他終歸回到大自然生命的讚美主題上來,他也並不像梵谷那樣極端熱烈地舞動奔放恣肆的線條,而是以一種廣博的平穩心態來對待。藝術的至美就在於人與自然、人與人、靈與肉等矛盾雙方的和諧與平衡,中國是注重和諧的國度.矛盾雙方最終會停留在一種穩定的平衡狀態,白羽平的藝術品格在此基礎上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他的畫畫儘管存在著變幻莫測的幻象,抑或遙遠神秘的召喚.但都有著沉靜、和諧的基調。我想,尤其是一個藝術家,即使思想、觀念等全面地進行了洗滌與推新,他始終也不會拋離腳下這片依賴已久的土壤,因為對周身環境的歷史記載已化成了抹不去的心靈印痕。所以中國的油畫自有我們東方的神韻,中國的油畫家自有他們值得尊敬與推崇的一面。不可否認,他們當中也有意志動搖的,虛心接受了西方現代藝術的洗禮,力爭在一定的局限內融和並附會出一種“中國特色”。這樣的藝術家,他們的內心永遠會矛盾與痛苦,因為在中國土壤上產生的藝術脫離不了抒情。

作品簡介

金色的土地

金色的土地 金色的土地

年代:近當代具體年代:2003年

尺寸:90×90cm

質地:布面油彩

作者:白羽平

詳細說明:白羽平(1960——)山西人。1988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美術系,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第九屆油畫研修班,200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首屆油畫高級研修班。現為北京畫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學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曾獲:前進中的青年美展鼓勵獎(1985)、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優秀獎(1997)、中國油畫風景展銅獎(1995)。先後參加首屆中國油畫展(1987)、第八屆中國美術作品展(1994)、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1998)、第九屆中國美展(1999)、二十世紀中國油畫展(2000)、第三屆中國油畫展(2003)、第十屆中國美展(2004)等展覽。出版《中國當代油畫家—白羽平》、《中國油畫二十家—白羽平》等。

早春

早春 早春

作 者:白羽平創作年代:2006年作

形式質地:布面油畫

尺 寸:100×120cm

款 識:白羽平2006.1

著 錄:《中國藝術市場》,2006年1月。

備 註:白羽平的風格趨向並不能由於有具象再現的基礎而被隨便地歸為寫實主義,其實應該說是探索與寫實—寫意之間,有強烈的主觀精神要求支配著形式變化的作用。他的色彩濃重,筆法拙而有力,喜歡“亂頭粗服”,意象的空間展開得宏大以至開闊,這就形成粗壯的氣度和氣質。

作品聲音

畫面的真與假很重要。在美術館看展覽經常聽到旁人說畫得真好,像真的一樣。表面的真往往能騙了人的眼睛,情理這“真”才能打動人的內心,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在畫面上追求鮮活的可信性。我很少先有一個所謂的草圖把一切都設計好,然後按部就班地放大在畫布上。這樣會失去了繪畫過程的體驗和通過畫面直接表現的情感。藝術不同於科學,藝術家更需要激情的迸發。我常常凝視一座大山時,它會引起我抽象的構成或色塊的聯想。去掉一些繁縟的具體細節,去捕捉最感人的東西,這樣我似乎更主動地獲得精神感染去啟示我表現這真誠的世界。——白羽平

作品賞析

白羽平油畫作品 白羽平油畫作品
作品 作品
油畫作品 油畫作品
北京風韻系列作品 北京風韻系列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