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漢語成語,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貢獻出全部精神和力量,到死為止。多半用於形容人的偉大。

基本信息

示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毛主席《紀念孫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精力,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楊振寧《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恭敬謹慎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意思說,我一定勤勤懇懇,不辭勞苦,小心謹慎地辦事,為國家大事用盡我的力量,一直到死為止。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 ,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 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 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①平:通“評”評判,斷定。

②拊:拍。

③蹉跌:跌跤,比喻失敗。

翻譯:天下的事情是很難評論斷定的。從前先帝在楚地打了敗仗,在這時,曹操拍手稱快,認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在這之後先帝東邊聯合吳越,西邊攻取巴蜀,發兵向北征討,夏侯淵就被殺掉了。這是曹操沒有想到的,而復興漢朝的大業將要成功了。後來東吳改變態度違背了盟約,關羽兵敗被殺,先帝又在秭歸失誤,曹丕稱帝,所有的事情都像這樣,很難預料,我小心謹慎地為國獻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為止。至於事業是成功還是失敗,那就不是我的智慧能夠預見的了。瘁,不能寫作“粹”;已,不能寫作“己”或“巳”。

典故

諸葛亮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昏庸無能的劉禪繼位,他只知享樂,不知如何管理國家,就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 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給後主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