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戴星草

非洲戴星草

非洲戴星草,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非洲戴星草的全草。粗壯草本。生路旁、河邊或灌叢中,海拔580-1300米。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莖斜升或平臥,長20-90厘米,基部徑3-5毫米,多分枝,分枝叉開、平展或鋪地,有溝紋,被白色或黃褐色絨毛或綿毛,枝端的毛更密,節間長1-2.5厘米,莖枝均有刺狀尖齒的翅。莖葉長圓形,稀線狀長圓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3-10厘米,寬1-3.5厘米,基部漸狹,沿莖下延成狹翅,頂端鈍或有時有小尖頭,邊緣有較密的刺狀細齒至微刺狀尖齒,稀有重齒,兩面被白色或帶黃褐色柔軟的棉毛及無柄腺體,幼葉的毛稠密;中脈在葉上面平坦,在下面稍凸起,側脈5-6對,不明顯;枝葉較小,長6-13毫米,寬2-5毫米。復頭狀花序近球形或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長11-18毫米,徑9-10毫米,紅紫色,單生於莖枝頂端;頭狀花序極多數;總苞片9-14個,外層線狀披針形,帶草質,長4-4.5毫米,頂端細尖或長細尖,基部長漸狹,背面被密毛,上部邊緣有緣毛,內層較狹,線狀倒披針形或絲狀,乾膜質,約與外層等長,上部邊緣有緣毛。雌花7-12個,稀有達18個的,圓錐狀,長3-4毫米,花冠管長約2.5毫米,下部顯著膨大,檐部2-3齒裂,無毛。兩性花2-5個,有時1個,長5-5.5毫米,花冠管長3-3.5毫米,有腺點,中部以下驟然增厚,膨大呈壇狀,海綿質;檐部5裂,裂片近三角形。瘦果圓柱形,有4棱,具腺點,長約1毫米。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分布範圍

產雲南西南部(鎮康、景谷、普洱及西雙版納)。也分布於亞洲及非洲熱帶地區。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非洲戴星草 非洲戴星草

【藥 名】:非洲戴星草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非洲戴星草的全草。

【功 效】:清熱利尿、開胃消食。

【主 治】:用於泌尿道感染、消化不良。

【性味歸經】:苦,寒。入膀胱、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雲南西南部。

【拉丁名】:Sphaeranthus senegalensis DC.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