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鉞[江西省博物館藏青銅鉞]

青銅鉞[江西省博物館藏青銅鉞]
青銅鉞[江西省博物館藏青銅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銅鉞,商,公元前12世紀。高30.4厘米,西柏林東方藝術博物館1989年江西新乾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館藏。

青銅鉞 青銅鉞

名 稱: 青銅鉞

介 紹

通高35.2厘米,刃寬34.8厘米,肩厚1厘米,重6千克。體扁近長方,長略大於寬,上厚下漸薄。上方正中伸出厚內,其中有一穿,兩旁肩上亦各有一穿。兩側漸張,弧刃最寬。上邊和兩側飾目雷紋,側脊浮凸魚形幾何紋。鉞中央鏤出大口,上角翹,下角圓,上下各布1排利齒,口圍一周魚形幾何紋。鏤空大口為獸面簡省,僅取呲嘴咧牙形狀。

圖為是商代作品,有典型的饕餮紋等動物紋裝飾,風格奇麗誇張,凸現出當時的風貌。在藝術手法中,它強調將多種樣式統一為一體,幾種表現手段被兼收並蓄,營造出既有豐富變化又協調一致的氛圍,取得別有韻味的效果。是收藏家所珍視的優秀作品。

鉞是古代用於砍殺的長柄兵器或刑具,是貴族的權利象徵。在南方的武漢黃陂區盤龍湖畔也有發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