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葉蟲

卷葉蟲

卷葉蟲學名Diaphaniapy10alis(Walker)鱗翅目,螟娥科。別名桑絹野螟。俗名青蟲、油蟲、卷葉蟲等。分布江蘇、浙江、四川、山東、台灣、安徽、江西、湖北、廣東、貴州植桑區。

基本信息

卷葉蟲 卷葉蟲

簡介

害蟲名稱: 桑樹桑螟
寄主: 桑

卷葉蟲分類地位

又名稻縱卷葉螟,鱗翅目螟蛾科

分布範圍

卷葉蟲 卷葉蟲
稻縱卷葉螟廣泛分布於全國稻區,尤以南方稻區發生密度大,為害較重。
為害作物:主要為害 水稻,其次是 小麥、粟和 甘蔗,也寄生在多種禾本科雜草上。
為害特點:初孵幼蟲多在稻苗心葉、嫩葉鞘內,以及老蟲苞和稻薊馬危害的卷葉尖里,啃食葉肉,呈小白點狀。2齡幼蟲啃食葉肉留皮,呈白色短條狀,吐絲縱卷葉尖1.5-5厘米。3齡幼蟲啃食葉肉呈白斑狀,縱卷葉片蟲苞長10-15厘米。4齡以上幼蟲暴食 葉片,食肉留皮。1頭幼蟲可食稻葉6-10片。
夏秋季幼蟲吐絲綴葉成卷葉或疊葉,幼蟲隱藏其中咀食葉肉,殘留葉脈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 薄膜,後破裂成孔,稱“開天窗”。其排泄物污染葉片,影響 桑葉質量。9—10月因該蟲為害致桑葉枯黃,影響秋季飼蠶或引發蠶病。形態特徵成蟲體長l0mm,翅展20mm,體茶褐色,被有白色鱗毛,呈絹絲閃光,頭小,兩側具白毛,複眼大,黑色,卵圓形, 觸角灰白色鞭狀。胸背中間暗色,前後翅白色帶紫色反光,前翅具淺茶褐色橫帶5條,中間l條下方生1白色圓孔,孔內有1褐點。後翅沿外緣具寬闊的茶褐色帶。卵長0.7mm,扁圓形,淺綠色,表面具蠟質。末齡幼蟲體長24mm, 淺超色,胸 腹部淺綠色,背線深綠色, 胸部各節有黑色毛片,毛片上生剛毛l一2根。蛹長11.0mm,長紡錘形,黃褐色。胸背中央具隆起縱脊,末端生細長鉤刺8根。

形態特徵

卷葉蟲 卷葉蟲
成蟲體長7-9毫米,翅展約18毫米,灰 黃色,前翅的前緣和外緣有灰黑色寬頻,翅中部有3條 黑色橫紋,中間1條較粗短。幼蟲一般5齡,老熟時體長15-18毫米。頭部褐色,胸腹部初為綠色,後變黃綠色,老熟時帶淺紅褐色,前胸背板後緣有2個螺形黑紋,中、後胸背面各有明顯小黑圈8個,前排6個,後排2個。被 長約9毫米,腹部第5-7節近前緣處有1黑褐色細橫隆線, 尾部尖,上生8根鉤刺,蛹外常有白色薄繭。
生活習性: 卷葉螟在國內1年發生1-11代,從北到南遞增。幼蟲一般5齡,少數6齡。稻縱卷葉螟是一種具有遠距離遷飛特性的昆蟲。成蟲隨季風遷飛,隨氣流下沉和雨水拖帶降落下來,為非越冬地區的初始蟲源。成蟲盛發和卵盛孵期,雨日10天左右、 雨量100毫米左右、溫度25-28度、相對濕度80%以上,則大發生。也就是說 溫暖高濕、多雨日的氣候條件有利於發生。
山東年生3—4代,貴州3—5代, 江蘇浙江四川年生4—5代,廣東 順德6—7代,均以老熟幼蟲在樹幹裂縫、蛆孔等處越冬。廣東湛江年生10一11代,台灣10代,世代重疊,無明顯越冬現象。三代區翌年春天化蛹,各齡幼蟲盛發期分別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第3代為害重,老熟幼蟲於9月下旬一10月上旬蟄伏越冬;四代區各代幼蟲發生盛期為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其中以4代為害最重。成蟲有趨光性,把卵產在梢端葉背,常2—3粒沿葉脈產在一起。卵期28天,幼蟲期12—19天,蛹期5—27天。夏、秋季多濕利於蟲卵孵化,為害重。天敵有廣赤眼蜂、松毛蟲 赤眼蜂守子繭蜂等。

防治技術

卷葉蟲 卷葉蟲
稻縱卷葉螟對殺蟲單已產生較強的抗性,當前防治稻縱卷葉螟較好的成分有毒死蜱、 丙溴磷等。
(1)用束草或堆草誘集越冬老熟幼蟲。
(2)秋、冬季及時捕殺落葉、裂縫或 建築物附近的越冬幼蟲, 夏季及時捕殺初孵幼蟲,必要時摘除受害葉。
(3)安置黑光燈誘殺成蟲。
(4)藥劑防治 山東一帶三代發生區,江蘇、浙江四代發生區,要注意防治第3代和第4代。在幼蟲2齡末期尚未卷葉前噴灑80% 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60% 雙效磷乳油15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5)受害重的蠶區應在晚秋蠶後噴灑20% 氰戊菊酯乳油或2.5%敵殺死乳油6000倍液,進行多種害蟲的普治效果明顯。

相關詞條

蟎蟲  清蟲  瓢蟲  苜蓿籽象  螟蟲  蚜蟲

參考資料

http://www.shaoerflash.com/shaoerketang/yuwenketang/chong_93611.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