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鱉甲湯

青蒿鱉甲湯

青蒿鱉甲湯,中醫方劑名。為清熱劑,具有養陰透熱之功效。主治溫病後期,邪伏陰分證。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少苔,脈細數。臨床常用於治療原因不明的發熱、各種傳染病恢復期低熱、慢性腎盂腎炎等陰分內熱、低熱不退者。青蒿鱉甲湯,以青蒿領邪,青蒿較柴胡力軟,且芳香逐穢開絡之功,則較柴胡有獨勝。青蒿鱉甲湯以邪熱傷陰,則用知母,花粉以清熱邪而止渴,丹皮清少陽血分,桑葉清少陽絡中氣分。宗古法而變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熱不同也,此葉氏之讀古書,善用古方,豈他人之死於句下者,所可同日語哉。

基本信息

歌訣

青蒿鱉甲知地丹,熱自陰來仔細看,夜熱早涼無汗出,養陰透熱服之安 。

處方

青蒿 15g;鱉甲 15g;生地 12g;知母 9g;丹皮 9g。

用法

上藥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主治

溫病後期,邪伏陰分證。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方義

青蒿鱉甲湯青蒿鱉甲湯
本證多由溫病後期,陰虛邪伏所致,治療以養陰透熱為主。人體衛陽之氣,日行於表,而夜入於里。陰分本有伏熱,陽氣入陰則助長邪熱,故入夜身熱;早晨衛氣出於表,陽出於陰,則熱退身涼;溫病後期,陰液已傷,故見熱退無汗。方中鱉甲鹹寒,直入陰分,滋陰退熱;青蒿苦辛而寒,其氣芳香,清熱透絡,引邪外出。兩藥相配,滋陰清熱,內清外透,使陰分伏熱宣洩麗解,共為君藥。即如吳瑭自釋:"此方有先入後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陰分,有鱉甲領之入也;鱉甲不能獨出陽分,有青蒿領之出也。"生地甘寒,滋陰涼血;知母苦寒質潤,滋陰降火,共助鱉甲以養陰退虛熱,為臣藥。丹皮辛苦性涼,泄血中伏火,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養陰透熱之功。

配伍特點

滋清兼備,標本兼顧,清中有透,養陰而不戀邪,祛邪而不傷正。

運用

本方用於溫病後期,邪伏陰分證,臨床套用以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苔少,脈細數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暮夜早涼,渴飲,去生地,加天花粉以清熱生津止渴;兼肺虛,加沙參、麥冬滋陰潤肺。

禁忌

1.方中青蒿不耐高溫,煎煮時間不宜太長,或用沸水泡服。2.陰虛欲抽搐者,不宜用本方。

重要文獻摘要

《溫病條辨》卷3:“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青蒿鱉甲湯主之”

②《溫病條辨》:青蒿鱉甲湯,用小柴胡法而小變之,卻不用小柴胡之藥者,小柴胡原為傷寒立方,瘧緣於暑濕,其受邪之源,本自不同,故必變通其藥味,以同在少陽一經,故不能離其法。青蒿鱉甲湯,以青蒿領邪,青蒿較柴胡力軟,且芳香逐穢開絡之功,則較柴胡有獨勝。寒邪傷陽,柴胡湯中之人參、甘草、生薑皆護陽者也,胃熱傷陰,故改用鱉甲護陰,鱉甲乃蠕動之物,且能入陰絡搜邪。柴胡湯以脅痛、乾嘔為飲所致,故以姜、半通陽降陰而清飲邪。青蒿鱉甲湯以邪熱傷陰,則用知母,花粉以清熱邪而止渴,丹皮清少陽血分,桑葉清少陽絡中氣分。宗古法而變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熱不同也,此葉氏之讀古書,善用古方,豈他人之死於句下者,所可同日語哉。

附註

熱病後期,亞急性或慢性炎症等,見上述症狀者,肺結核及其他陰虛發熱者,均可隨症套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