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雲雷紋玉璧

青玉雲雷紋玉璧

玉璧中應引起重視的是素璧、谷紋璧、蒲紋璧。 谷璧、蒲璧使用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 龍紋、鳥紋、鳳鳥紋、蒲璧見之於漢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圓繩紋分為兩區,多達三區。

文物簡介

青玉質,緻密透光。入土既久,大面積受石灰沁。玉璧小巧精緻,好肉相若,合符禮制規範。品相佳美,既可收藏鑑賞,也可隨身佩掛。
玉璧中應引起重視的是素璧、谷紋璧、蒲紋璧。素璧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最引人注目的有三個出土地。一是良渚文化遺址;二是廣漢地區早期文化遺址;三是齊家文化遺址。商代也有素璧,素璧在當時主要用於禮器。谷璧、蒲璧使用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明清出現了一面 谷紋璧
青玉雲雷紋玉璧
以谷紋或蒲紋、雲雷紋、席地紋裝飾,一面飾花、鳥、魚、蟲、龍、鳳、八卦、吉祥物等圖案。《周禮》有“子執古璧”、“男執蒲璧”的記載。谷璧上鐫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漩渦狀如同谷牙,取其谷可養生之意。蒲璧指帶有極淺的六角形格子紋的璧,取蒲能織席可以安人之意。這兩種璧多是戰國和漢代的,一般為幾厘米到十幾厘米,超過二十厘米的不多見,從存世或出土的實物看,寶光四溢,做工極精良。在戰國時期這類玉璧已被奉為珍寶,作為佩玉或抵押品、賞賜品、鑲嵌品、禮儀品及饋贈品。龍紋、鳥紋、鳳鳥紋、蒲璧見之於漢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圓繩紋分為兩區,多達三區。外區飾龍紋或鳳鳥紋,內區飾蒲紋,三區內飾獸面紋。這種漢代璧一般用水玉製成,分厚薄兩種,直徑一般較大,大的有超過40厘米,但厚的並不多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