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曲水園

青浦曲水園

曲水園位於上海青浦鎮公園路西端,原是城隍廟的附屬園林。占地1.82公頃。自清乾隆十年(1745年)起,於城隍廟東際續建起了園林建築,並浚池疊山,池中植紅蓮,時名靈園。嘉慶三年(1798年),文人雅士在園中吟詩宴欽,取王羲之蘭亭聚會之意,改名為曲水園。鹹豐十年(1860年),園毀於兵燹,後陸續修復,因園的修復經費來自“廟捐”,故又有“一文園”之稱。民國16年(1927年),園擴建,易名中山公園。抗戰時期,大部分被炸毀。50年代起,經不斷修葺擴建,形成了一座錯落有致、景觀豐富的古典園林,為上海著名的五大古園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青浦曲水園青浦曲水園
曲水園位於上海市郊青浦區青浦鎮城中東路東端,公園路西端,東臨盈江,西依城隍廟(今之青浦區博物館)。園初建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原為邑廟(城隍廟)的附屬園林,曾名靈園,距今已有230多年歷史,具有較高的江南園林建築藝術價值。曲水園與上海市內的豫園、南翔古漪園、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齊名,為上海市五大古典園林之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曲水園整體坐北朝南,占地約三十畝(1.82公頃),其中水體占15%,以小巧玲瓏、典雅古樸著稱。全園共有二十四景,園中一石一水,一亭一閣,盡皆成趣。園中銀杏參天,藤蘿繚繞,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長新,園內建築以青瓦、白牆、青磚構成,樹木枝榮葉茂,花繁果碩,素有“春日櫻桃爭艷,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臘梅璀璨”之譽,真是“四季名花桂為冠,滿園金栗帶香歸”。

名稱由來

青浦曲水園青浦曲水園
曲水園位於青浦城廂鎮,初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當時是城隍廟的靈苑。據說為了建此園,曾向城中每個居民徵募一文錢,故有“一園”之稱。嘉慶三年(1798)改園名為“曲水”園,因園在大盈浦旁,取古人“曲水流觴”之意。
曲水園傍環城河,原是城隍廟的附屬園林,建有有覺堂、得月軒、歌薰樓、迎暉閣,後
青浦曲水園青浦曲水園
又增建岸舫、夕陽紅半樓、凝和堂。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王希伊任青浦知縣期內,園林又拓展荷花池、疊假山、築曲水長堤,建涌翠亭、濯錦磯、喜雨橋、迎曦亭、恍對飛來、花神祠,取名為“靈園”。清喜慶三年(1798年)江蘇學使劉雲房,應知縣楊東屏之邀,在園中吟詩宴飲,見園臨大盈浦,園內池水迂迴,取“曲水流殤”之意,易名曲水。

歷史

青浦曲水園青浦曲水園

曲水園在青浦鎮城中東路東端,原是城隍廟的附屬園林。清乾隆十年(1745年)起,於城隍廟東先後建有覺堂、得月軒、歌熏樓、迎暉閣等建築,供香客小坐休憩。三十二年,又沿小溪流建旱舫、夕陽紅半樓、凝和堂等。四十九年,始在得月軒東面浚池壘山,架水為梁,植以紅蓮,亘以長堤。至此,一石一水,一亭一閣,盡皆成趣,初具園林規模,取名靈園。
嘉慶三年(1798年),江蘇學使劉雲房蒞青浦,應知縣楊東屏之邀,在園中吟詩宴飲,取王羲之蘭亭會飲之義,易名曲水園。
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占領青浦時,清軍與華爾之洋槍隊聯合攻城,園毀於炮火。光緒十年至宣統二年間(1884—1910年),廟、園相繼修復,並增設了放生池、花神堂等景。
舊時,城隍廟向有“廟捐”,用以維持修廟,因曲水園與城隍廟為一體,園的修復經費來自“一文願”(註:向

青浦曲水園青浦曲水園
居民每人徵募1文錢,或於地丁項下加納制錢1文,稱一文願,亦名萬人願。),故又有“一文園”之稱。
宣統三年(1911年),由縣公款公產管理處管轄,乃名為公園,到民國16年(1927年)邑紳張景周捐款1200元,修假山,並建三層高台,稱為景周亭,後改名九峰一覽亭,曲水園亦易名中山公園。抗戰開始,公園大部分被日機炸毀。
解放後,不斷修葺擴建,構成一組錯落有致的古建築群。全園有迎仙閣、迎曦亭、鏡心廬、天光雲影、恍對飛來、小濠梁、坡仙亭、二橋、濯錦肌、虬洞、玉宇亭、米拜亭、環碧樓、花神祠、冰壺、清虛靜泰、喜雨橋、舟居非水、夕陽紅半樓、得月軒、有覺堂、清簌山房、白雲塢、凝和堂等24景。
1980年,恢復曲水園舊名。1983—1986年,市撥款80萬元對全園重新修整,新疊假山兩處,在空曠處,斷以粉牆,通以遊廊,蜿蜒起伏,精緻含蓄。

造園手法

青浦曲水園青浦曲水園
曲水園以大假山為中心,山間踏道盤旋,林木蔥蘢,城郊景色盡收眼底。大假山之前後有蓮花池,其西有溪水相連,溪畔有長堤貫穿南北,是園內的主要遊覽線。兩側山水相依,亭橋相望。其建築以凝和堂為主體,其東有神堂庭院,堂西隔水有以有覺堂為中心的一組院落,周圍有御書樓、得月樓等,凝和堂西北連有涌翠亭,長堤上有喜雨橋。小濠梁,迎曦,環池而立,體態各異。後池曲橋臨波,長廊蜿蜒。園中松槐婆娑,銀杏參天。

曲水園起因於寺廟,所以在建築布局上較為規則,坐北朝南。全園景物以凝和堂為中心,有覺堂、神堂左右並峙,橫向一軸三堂,是園林中少見的。三堂垣牆相隔,曲徑相連,景色誘人。縱向也以凝和堂為軸,前堂後房(前:凝和堂,後:清籟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為體(山:大假山小飛來峰,二池:荷花池、睡蓮池)。

青浦曲水園青浦曲水園
園景的布局是以湖區為中心,各個景區皆環湖而營,自然成趣,合理而具匠心,南面為各自成園的花神堂、凝和堂,北側為兒童遊樂區,西側為古建築群有覺堂、得月軒區,東面則以綠化為主的植物景觀區。環湖而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遊園必繞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感。

曲水園以幽雅著稱,建築保持園林特色,廳堂都為青瓦牆,青磚構成門,皆是拱門、圓門或長方門。亭台之頂皆有觀象物,或葫蘆頂或花瓮頂等裝飾講究。植物以竹為主,有紫竹慈孝竹剛竹鳳尾竹等,遍及滿園。路多為石板路,曲徑通幽,錯綜有致。山有壁、立峰等余脈綿綿,石則嶙峋,似、似如意,千姿百態。布局精緻含蓄並於軸線,具有園林藝術個性。

園內景觀

青浦曲水園青浦曲水園
一進曲水園,就見紫藤繚繞,松槐婆娑,山茶多姿,銀杏參天,門口松梅山石盆景,古樸典雅。右月洞門上刻“俏梅勁松”,左月洞門上刻“鶯歌燕舞”;院內梅樹古松,讓人心醉神迷。進內是九曲長廊迴環,廓外百花爭艷,宜於閒步神思。

凝和堂為全園主景,宏麗軒敞,堂前有小院,築粉牆,設花壇,載植女貞金桂白玉蘭白皮松等樹木。堂皆塗以紫紅色,端莊凝重,堂中匾額初為清代李鴻章所書,堂之東西兩壁懸有五尺長大幅字畫四條。從凝和堂東側廳出芭蕉院門,右邊即花神堂,舊名花神祠,建於光緒十年。原堂內塑有十二月令花神像。每年逢農曆二月十五百花生日,才開花以祀花神。 

青浦曲水園青浦曲水園
堂北為大荷花池,隔荷花池與一座大假山遙遙相對,池西南有“涌翠亭”,西有“喜雨橋”,並與“小濠梁”等三座水榭互成犄角,布局很妙。建國初築就的大假山上,青楓古柏,蔽日遮天,山上還有“飛虹醉月”、“達佛谷”、“老人峰”。山頂有“九峰一覽亭”,高四層。過去登上平台,可遠眺佘山、天山、鳳凰山、小崑山等“松郡九峰”。園內的“有覺堂”,是上海市僅存的兩座無梁殿之一,具有較高的江南園林建築藝術價值,別具一格。

駙馬萬公曲水家園,新寧遠伯之故園也。燕不饒水與竹,而園饒之。水以汲灌,善渟焉,澄且鮮。府第東入,石牆一遭,徑迢迢皆竹。盡而西,迢迢皆水。曲廊與水而曲,東則亭,西則台,水其中央。濱水又廊,廊一再

青浦曲水園青浦曲水園
曲,臨水又台,台與室間,鬆化石攸在也。木而化歟?聞松、柏、槐、柳、榆、楓,焉聞化矣,木尚半焉,化石,非其化也,木歸土而結石也。松千歲為茯苓,茯苓,土之屬也;又千歲為琥珀,又千歲為瑿,琥珀與瑿,石之屬也。夫石亦有形似,不可以化言之,洞壑中,有禽若、獸若者矣,可謂之物化乎?古丈夫,仙若者矣,人天化乎?樓若、城若、塔若者矣,人所構造以化乎?然石形也松,曰鬆化石,形性乃見,膚而鱗,質而乾,根拳曲而株婆娑,匪松實化之,不至此。
涼州吳惟英冬日萬仲晦曲水園看菊年來花事約全乖,看菊何期今暫偕。曲水一方臨瘦影,容強半擁閒階。客能冒憐如昨,色即經霜尚自佳。怪底有松還化石,肯將土木委形骸。

旅遊介紹

地址:青浦鎮公園路112號
電話:59732996
開放時間:6:00—17:00
門票:2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