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

原文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裂衣斷
帶相望而不止。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對曰:
“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於內。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公曰:“善。”
使內勿服,不逾月,而國莫之服。

自譯

靈公喜歡婦女穿扮男人服飾,全國(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裝。靈公派官吏禁止她們,(並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飾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斷她的衣帶。”(雖然人們都)看見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斷衣帶但還是不能禁止。晏子進見時,靈公問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飾,撕破她們的衣服,扯斷她們的衣帶,都親眼看見還是止不住。為什麼啊?”晏子回答說:“您讓宮內(婦女)穿扮男人服飾,卻在宮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門口掛牛頭卻在裡面賣馬肉,您為什麼不讓宮內(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飾),那么外面也就沒有人敢了。”靈公說:“好。”令宮內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飾,過了一個月,全國就沒有女穿扮男人服飾了。

感受

1:靈公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晏子就讓他為君做人,都要表里一致。不要以為一國之君,就可以為所欲為。
2:靈公覺得王權至上,沒有意識到民意不能拂的道理尚且有情可言。最可恨的是那些嘴裡自稱是公僕,高分貝地叫喊“為人民服務”,骨子裡卻自覺高人一等,整日裡養尊處優、胡作非為、頤指氣使得自己都完全將公僕這茬丟到爪窪國去了的人。難怪有百姓寫段子:要將主人身份和公僕們交換啊!

出自

出自《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種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彙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晏嬰自身也是非常節儉,備受後世統治者崇敬。
書中有很多生動的情節,表現出晏嬰的聰明和機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間廣泛流傳。通過具體事例,書中還論證了“和”和“同”兩個概念。晏嬰認為對君主的附和是“同”,應該批評。而敢於向君主提出建議,補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為。這種富有辯證法思想的論述在中國哲學史上成為一大亮點。
《晏子春秋》經過劉向的整理,共有內、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注釋書籍有清末蘇輿的《晏子春秋校注》、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近代有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參考價值較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