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寺[廣東]

靈光寺[廣東]

靈光寺,位於雁洋鎮境內的陰那山麓,離梅州城45公里。是廣東省五大名寺之一。創始人為唐高僧潘了拳,他於鹹通二年(861年)圓寂後,始由村人建立寺院,初名"聖壽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該寺原名聖壽寺,相傳為唐代懿宗鹹通年間高僧潘了拳(自號慚愧,福建省延平府沙縣人)創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相傳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廣東監察御史梅鼎捐錢擴建,易名“靈光寺”,並親書“靈光寺”三字嵌刻在山門殿的門額上。

基本信息

簡介

靈光寺梅州靈光寺

梅州靈光寺坐落於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陰那山腰,海拔約500米處,面積有6000多平方米。是廣東省四大名寺之一。梅州靈光寺本名“聖壽寺”與廣州光孝寺、韶關南華寺、潮州開元寺齊名。相傳唐代鹹通年間(860-374年),福建高僧慚愧法師(俗名潘了拳)週遊廣東各大名山,看到此地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乃開山結廬,淨修梵行。慚愧法師圓寂後,人們在其茅房舊址建造廟宇,以作紀念。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年)進行擴建,改名為《梅州靈光寺》。擴建後,增添了鳳梨頂、諸天殿、羅漢殿及鐘樓、鼓樓等建築,建築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結構精巧。梅州靈光寺三絕為梅州靈光寺增添了神奇的色彩,梅州靈光寺常年香火鼎盛,慧光普照,民風祥瑞。現在,靈光寺旅遊區已成為一個“以佛教文化為主線,融佛教、生態、探險、茶文化為一體”的綜合型禪文化旅遊目的地。

歷史發展

該寺原名聖壽寺,相傳為唐代懿宗鹹通年間高僧潘了拳(自號慚愧,福建省延平府沙縣人)創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廣東監察御史梅鼎捐錢擴建,易名“靈光寺”,並親書“靈光寺”三字嵌刻在山門殿的門額上。
梅州靈光寺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現已修整一新。由於梅州市人民政府重視和海外僑胞的資助,現已修建了“三柏軒”、“觀音閣”,塑制了“三寶”、“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等像,以及重建了山門、歇石亭、粲花館、陶茶亭、古銀橋。
它與附近梅縣區的景點“葉劍英紀念館”和“梅州市梅縣區雁南飛旅遊度假村”相襯聯輝,吸引著不少海內外遊客。有心登上五指峰觀看日出美景和山頂風光者,可以頭一天到達靈光寺,第二天一早登上五指峰頂等待日出,幸運者還可能看到“靈光”的出現。

主要景觀

靈光寺依山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自古遠近聞名,吸引大量遊人參觀,除大殿外,還有金剛殿、羅漢殿、諸天殿、觀音閣、鐘鼓樓、經堂、客堂、齋堂等。此外,靈光寺還有不少神奇傳說,如"五色雀"、"無篤石螺"、"片生熟魚",以及一些珍稀植物等靈跡。

靈光寺是該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現已修整一新。由於人民政府重視和海外僑胞的資助,修建了"三柏軒"、"觀音閣",塑制了"三寶"、"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等像,以及重建了山門、歇石亭、粲花館、陶茶亭、古銀橋。目前,它與附近景點"葉劍英紀念館"和"雁南飛旅遊度假村"相襯聯輝,吸引著不少海內外遊客。有心登上五指峰觀看日出美景和山頂風光者,可以頭一天到達靈光寺,第二天一早登上五指峰頂等待日出,幸運者還可能看到"靈光"的出現。

生死柏

廣東靈光寺廣東靈光寺
梅州靈光寺大門前挺立著兩棵古柏,一榮一枯,相傳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右側的一棵高30米,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傲然聳立;左邊那棵高27米,雖已死了近四百年,無片葉,但卻鐵骨錚錚,直指長空,枯而不朽。這就是被稱為“廣東寶樹”的“生死柏”,相映成趣,給佛寺更添神秘感。前幾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曾拍過一部電影《生死樹》,就是以這兩株樹為背景。

鳳梨頂

大雄寶殿終年空氣潔淨,儘管供奉“慚愧”祖師潘了拳的塑像前香火鼎盛,但香燭濃煙全部順著殿中央正下的螺旋形風斗“八藻井”(俗稱鳳梨頂)裊裊升空,散發而出,殿內不留一絲煙縷。殿堂藻井以千百塊木料接嵌壘成,高丈余,形似螺旋寶塔,下八角形上圓錐形,愈往高愈小,如鳳梨紋狀。如此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古代通風設備,堪稱廟堂建築藝術傑作,全國僅存兩處,除靈光寺外,另一處在北京天壇。

大殿屋頂無片葉

大雄寶殿後面山上綠樹繁茂,但大殿屋頂上卻沒有一片樹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交通指南

靈光寺交通:計程車、客運巴士、自駕車
梅州市區——(走S223線)——梅縣區丙村——雁洋——梅州靈光寺
廣州市區——廣惠高速——惠河高速——梅河高速——梅州市區——丙村——雁洋——梅州靈光寺
深圳市區——深惠高速——惠河高速——梅河高速——梅州市區——丙村——雁洋——梅州靈光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