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

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

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河南省許昌市許昌縣靈井鎮。1965年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國興在靈井鎮西北約15公里的西側一個村民挖井挖出的堆積物中,採集到一批動物化石和打制石器,認為屬“中石器時代”,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視。1992年,靈井遺址被公布為許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這口井流淌的地下泉水,幾乎沒有乾涸過。長期以來,埋藏文化遺物的地層被積水浸泡,無法進行考古發掘。

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文字
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河南省許昌市許昌縣靈井鎮,1965年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國興在靈井鎮西北約15公里的西側一個村民挖井挖出的堆積物中,採集到一批動物化石和打制石器,認為屬“中石器時代”,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視。1992年,靈井遺址被公布為許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這口井流淌的地下泉水,幾乎沒有乾涸過。長期以來,埋藏文化遺物的地層被積水浸泡,無法進行考古發掘。
2005年4月,因遺址西南約7公里的一家煤礦透水,致使包括靈井在內的幾處泉水驟然斷流,接著積水循泉眼回流,地下水位下降,原生地層出露,實屬千年一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將這一重要情況上報,請求對這處史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國家文物局批准了這一發掘項目。 至今,共揭露遺址面積260平方米,出土舊石器時代石器、骨器和動物化石3萬餘件。2007年12月17日,在9號探方深5米處,考古人員發現一塊較完整的古人類頭頂骨和頂骨、枕骨、顳骨的斷片總計16塊,復原後可成為一較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其眉脊較突、前額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較厚,保存和石化程度較好,未見變形。考古人員現場將頭蓋骨化石整體提取,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進行了室內清理。經專家們研究認為:古人類頭蓋骨化石距今約8萬—10萬年,根據慣例,此次發掘出的人類被命名為“許昌人”。
這一發現對於研究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的起源,具有重大學術價值,是中國考古學和古人類學領域的一次重大發現。為中國現代人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和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填補了研究環節的空白。此前,我國曾發現50多萬年前的北京人,也曾發現了15萬年前的金牛山人和2萬年前的山頂洞人,但在這期間的人類化石一直沒有被發現,這就造成了研究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環節的缺失。而此次“許昌人”被驗證生活在距今8萬—10萬年前。頭蓋骨發現的地層在歷史上未受到任何擾動,是非常清晰的原始地層,包含大量古人類生活、生存及環境信息。具備研究舊石器向新石器過渡等重大學術課題的基礎和條件,堪稱目前我國發現的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