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墳

霸王墳

霸王墳是埋葬楚霸王項羽的墳塋,據史書資料記載,霸王墳在舊縣鄉舊縣三村。

基本信息

霸王墳是楚霸王項羽的墳墓,墓在墓區偏北處。原存封土直徑100餘米,高10米左右,前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漢柏數十株,惜“文革”中大部分被毀掉,遂闢為學校、果園和民房。今墓前有一殘存碑記,其碑文曰:“楚霸王□□,一劍亡秦力拔□,重瞳千載孰能攀。秋風蕉鹿行人憾,□寢於今草亦斑。……戊申之春,余來守汶陽,過谷城見村碑苔蘚,古冢□□,詢諸士人亦為□之墓……”。字型為行楷陰刻,頗有宋代瘦金體風韻。

歷史淵源

關於項羽墓,《史記》、《資治通鑑》、《水經注》、《括地誌》、《皇鑒》等史書均認為其所葬地谷城,即今舊縣鄉舊縣三村。秦二世元年(公元209年),項羽與其叔父項梁在吳中反秦,並率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大敗秦主力章邯於古東阿谷城,占據此地及魯西南一帶,直至項羽烏江自刎,此地仍為其親近部將所守。
史記·項羽本紀》詳載:“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示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東阿縣誌》云:楚霸王墓在縣城南(古東阿縣),即現在舊縣三村。
又據《史記》記述:自項羽與其叔父項梁因殺人避於吳中(即今江蘇蘇州)後,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反秦,並率兵北上征戰於蘇北、魯南一帶,後,項羽曾敗章邯於古阿,此後,東阿一帶便成了項羽的根據地,項梁死後,其餘部都歸項羽所領,楚懷王封其為長安候,號為“魯公”。其封地即今魯西南一帶,因此其親近部卒多駐紮在魯西南一帶,李將軍便是其中之心腹,其所屬兵將及當地青壯年可能是史記所說的“魯父兄”。劉邦大軍來攻,“魯父兄”不降,久攻不下,劉邦便命部下把項羽頭拿來看,李將軍無奈便降死。劉邦以金縷玉衣及王禮厚葬項王。

墳區現狀

現存的霸王墳有爭議,有襄樊霸王墳、都昌霸王墳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