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霞

霄霞,日沒以後或日出前的雲氣。

基本信息

xiāo xiá
1.日沒以後或日出前的雲氣。語出《楚辭.遠遊》;“餐六氣而飲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王逸註:“《陵陽子明經》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黃氣也。秋食淪陰。淪陰者,日沒以後赤黃氣也。冬飲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正陽者,南方日中氣也。並天地玄黃之氣,是為六氣也。”六氣即天地四時之氣。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噏浮霧,飡霄霞。”
2.借指太空。《雲笈七籤》卷五一:“上步霄霞,遨遊太極。”

基本解釋:霞

字型:霞
拼音:xiá
日出或日落時天空雲層因受日光斜射而呈現的光彩:朝(zh乷)霞。晚霞。彩霞。雲霞。霞帔。霞光。
筆畫數:17;
部首:雨;
筆順編號:14524444512115154
詳細解釋:霞
xiá
【名】
(形聲。從雨,叚(xiá)聲。本義:早晚的彩雲)同本義〖colorfulclouds;morningoreveningglow〗
霞,赤雲氣也。——《說文新附》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雲霞明滅。——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失向來之煙霞。
雲霞掩映。——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霞舉飛升(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雲霞托擁,飛升天界;亦指騰雲駕霧);雲霞(雲彩);霞彩(雲霞的彩光)

xiá
【形】
指像霞一樣美麗的光彩〖color;lustre;radiance〗
瑤波逐穴開,霞石觸峰起。——南朝宋·鮑照《登廬山望石門》
又如:霞石(赤色的岩石);霞帔(道家的一種貴重服裝,類似披肩,文有霞彩)
通“遐”。遙遠〖faraway;remote〗
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雲而上征。——《楚辭·屈原·遠遊》
霞區兩借寇,貪泉一舉巵。——南朝梁·何遜《哭吳興柳惲》
又如:霞志(高遠的志向);霞區(邊遠之地)
詞組
霞光
xiáguāng
〖raysofmorningoreveningsunlight〗日光照射在雲霞上所反映出來的光彩
霞帔
xiápèi
〖cape〗中國古代婦女禮服的一部分,類似披肩

基本解釋:霄

xiāo
云:雲霄。霄漢(a.雲霄和天河,指天空:b.古代喻朝廷)。
天空:九霄。重(ch巒g)霄。霄壤(天和地,喻相去很遠)。

筆畫數:15;
部首:雨;
筆順編號:145244442432511
詳細解釋:霄
xiāo
【名】
(形聲。從雨;肖聲。本義:米雪)
同本義〖graupel〗
霄,雨霓為宵。——《說文》
雨霓為霄雪。——《國語·齊語》。注:“冰雪雜下者謂之霄。”
風助霄仍洶。——《和吳沖卿雪詩》
又如:霄雪(下霰)
高空稀薄遊動的雲〖thinandfloatingcloudsinhighaltitude〗
霄,日旁氣也。——《漢書·揚雄傳》注
霄,摩天赤氣也。——《後漢書·仲長統傳》注
霄,雲也。——《後漢書·張衡傳》注
氣似天霄。——木華《海賦》
騰虹揚霄。——郭璞《江賦》
雲際;天空〖sky〗
乘雲陵霄。——《淮南子·原道》
霄靄而晻暖。——王逸《魯靈光殿賦》
森然千霄。——宋·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凌霄之志;九霄;霄外(雲霄之外,天外);霄衢(天路)
通“宵”。夜晚〖night〗
有眾日並出,有晝盲,有霄見。——《呂氏春秋·明理》
霄涉潁與楚人盟。——《左傳》

xiāo
【動】
通“消”。消滅;消失〖perish;dieout;exterminate;disappear〗
霄盡,盪也。順長,治也。——《墨子·經說上》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霄而蔽光。——曹植《洛神賦》
霄漢
xiāohàn
〖thesky;heaven〗雲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氣凌霄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