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文藝專題

電視文藝專題

電視文藝專題,是用電視技術製作的以藝術主體為對象的文藝類及文化類節目。它以寫意、抒情及自由的時空跳跨為主要製作手段,為電視觀眾帶來特殊的審美愉悅。

起源

電視文藝專題這種稱呼是中國藝術創作領域的一大特色,國外沒有這個詞。電視文藝專題這種題材形式形成時間應該

(圖)舞蹈舞蹈

是在20世紀70年代,它直接來源於電視專題。70年代,專題片這種形式已成為各電視台的一種主要的創作手段,在當時製作的大量專題片中湧現出不少文藝類專題節目。80年代初,電視體裁上出現了各種藝術元素融合雜交、生動活潑的改革創新浪潮,電視表現手法逐步實現了多樣化。就像切分蛋糕一樣,電視藝術創作者們把其中屬於文藝的一塊切出來,歸屬到電視文藝製作領域,借用音樂舞蹈、文學等元素對專題片重新包裝,也就形成了今天的“電視文藝專題”。90年代後,一部分節目和欄目開始了大眾化轉型,進入轉型中期後,以電視專題片、電視藝術片、電視音樂、電視小品等為主體構成的新樣式----電視藝術節目,在電視與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許多藝術元素進行有機交流融合雜交中生成。經過十幾年的探索發展,電視文藝專題逐漸從新聞社教專題中錄離,形成了獨有的新興的文藝種類,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真正具有了可稱為藝術的電視節目。

概念界定

(圖)中國水墨畫中國水墨畫

隨著電視的繁榮,電視文藝專題也就應運而生,作為一種文藝審美手段,自身的文化特性決定了它的價值取向。多年的創作實踐,需要給電視文藝專題作一個有待發展的簡單的界定。

電視文藝專題的選材範圍應是文藝類題材及文化類題材。經過電視的二度創作,將社會活動中的文藝對象及文化對象重新提到一個新的範疇。

電視文藝專題製作手段具有較高的藝術要求,藝術主體成為審美對象。創作活動的過程是通過對創作對象的了解運用適合於這個對象的創作手段而完成的。

電視文藝專題片寫意強於寫實,抒情強於敘事,感性強於理性

電視文藝專題的時空跳躍比較自由。它可以從六千年前仰韶文化時期跳到現在;可以從法國凡爾賽宮和羅浮宮跳到中國美術館的國畫。這一點是同電視文藝專題的著重“寫意”性分不開,近似中國的水墨畫,飄逸灑脫,不拘小節。

類型

(圖)自然風光自然風光

1、人物類 文藝專題節目所接觸的人物主要是演員畫家作家和各種基層文藝工作者,這裡又分名人和普通人兩鍾。針對不同職業的人物應採用不同的創作構思和不同的製作手段,這樣才能保證片子既切合人物身份又有規律可循。

2、作品類 電視文藝專題片中介紹作品的專題片,在製作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此片適合該作品的藝術特點,並且電視文藝專題片應成為相對獨立、有自身品格的藝術作品。

3、事件類 一般來說,拍攝事件類的文藝專題必須考慮到該事件在一定範圍內具有一定影響並且還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從範圍來講,文藝專題大到國際、國家舉辦的大型文藝活動,小到地方各級政府、街道鄉村舉行的文藝演出。電視文藝專題反映這些活動的情況,透析出社會的變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風情類 風情類的文藝專題是以充滿色彩的自然風光、充滿情趣的地域文化為主要拍攝對象。如何把創作者的情感融入風土人情中,而不是一味為拍風情而拍風情,這是風情類的文藝專題應該非常注意的問題。

結構劃分

故事結構,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敘事性結構形式,按照時空順序來安排電視材料。這種結構非常注意故事發展的合理性,強調情節的衝突,重視細節的真實。就是要反拍攝對象像講故事一樣從頭到尾敘述清楚。

傳記結構,這種結構經常被用來描寫某一個人物或記載某一歷史事件,與傳記體文學作品有相似之處。

心理結構,是把人物心理描寫夾雜在人物活動和情節發展之中,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去描寫人物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一般是用解說詞表達出來的。

音樂結構,這種結構是根據歌曲音樂舞蹈作為主題鏇律,結合或優美抒情或深沉含蓄的電視畫面,給電視觀眾以美的享受。常用於音畫對位型的音樂風光片和音樂欣賞片。

(圖)主持人結構主持人結構

主持人結構,這是用電視節目主持人或類似主持人的某一人物作為主線,按照主題思想和內容要求,主持人或採訪,或評論,或串聯;或內景,或外景,或內外景結合,讓節目主持人把整個片子串聯起來,可以給電視觀眾以身臨其境的現場感。

散文結構,這種結構比較自由,創作手法多樣,可以抒情、敘事、寫景、議論,也可以兼而有之,不拘一格。這種片子製作起來比較麻煩,要求創作者具有較為深厚的藝術功底。

審美特徵

(圖)電視設備電視設備

藝術性 電視設備提供了足夠的、必要的技術手段,幫助實現電視文藝專題的藝術性。電視文藝工作者進行藝術創造的時侯,必須利用現有技術對審美對象進行新的藝術衝動、藝術思維和藝術創造。電視文藝專題的藝術性還表現在感知手段的藝術處理和處理手段的藝術性。所謂感知手段,就是編導對審美對象的外在形式如畫面、燈光音響、文字、舞美等的情感認識和審美感覺,用個人的體驗將外在形式內在化。處理手段的藝術性是指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再處理,編輯製作等電視藝術處理手段的藝術創造過程。

娛樂性 電視文藝專題節目除了具有某些信息傳播和服務功能外,娛樂性是它占主導地位的功能。無論是介紹作家、畫家、舞蹈家,無論是介紹戲班、劇團還是民間藝術,觀眾看電視文藝專題的目標是這個節目“表現了什麼”,而不是這個節目“說明了什麼”。“寓教於樂”,娛樂性是其最顯明的標記,是電視文藝的固有屬性。

文化性 電視文藝專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並且擁有較強的感染力吸引力,它們通過審美來完成娛樂,並最終達到審美目的。電視文藝專題的形式和內容擁有較高的文化口味,客群也應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另外,從文化品格定位上講,無論主題、形式都必須是表現和引導文化消費時尚的東西。編導首先要有敏銳的嗅覺和深刻的洞察力,知道畫面、音樂、解說中包含的文化信息,也懂得應該用什麼樣的格線和結構完成一件散發著濃厚文化氣息的作品。

新聞性 電視文藝專題從藝術原理上講,應該是文藝節目與新聞節目雜交的產物,是電視專題節目中分離出來的屬於文藝範疇那部分節目組成,因而新聞性屬於電視文藝專題的固有屬性之一。與電視文藝其他種類相比,這種新聞性不僅可以具有紀實風格,也可以迅捷有效地對某些題材進行宣傳報導。

創作

任何一個創作者,在進入創作狀態的時侯,首先要選中一個目標,也就是選題。確定好選題後,就要考慮這部片子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只有對節目主題進行深入挖掘及對創作意圖做出合理安排,才能創作出主題深刻、結構精巧、吸引觀眾的電視文藝作品。

(圖)特寫特寫

電視是一種以視覺欣賞為主體的傳媒,觀眾首先注意到的是電視畫面。構圖新穎、鮮艷生動的畫面不僅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享受,還能提高節目的審美情趣。這就要求在節目的製作中要有明確的立意,在選擇編輯手法、背景音樂時要做到和諧統一,還要與數位化處理、信息最佳化結合起來,以最大程度地達到思想性和欣賞性的完美結合。聲情並茂,相得益彰。在表現手法上,運用特寫、近景、中景、平移、慢鏡頭等各種不同拍攝手法,採用多角度、多層次構圖,使畫面生動美觀,鮮活亮麗,充分展現了藝術的特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為了更好的展現主人公的豐富多樣,不僅給他們的作品做了歸類,還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作者的技藝精湛。比較,從而既反映了作者創作的源泉,又很好地展現了作者的技藝和創新思維,提高了專題片的藝術欣賞性。在專題的編輯製作中,不僅展現了主人公創作的作品,還對畫面進行了藝術性的加工,採用“蒙太奇”的手法,對畫面進行了故事性的剪輯,運用了先進的非編設備進行了扣像、疊加等特效處理,充分挖掘畫面的內在張力。同時運用舒緩有致的背景音樂加以烘托,達到了聲畫互補的效果,增強了作品的可視性和觀賞價值。

創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藝術表現問題

關注生活問題

精品創作問題

市場與資金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